安安最近好像突然开窍了一样,会说很多话了。不光中文会说,英文也会说好多。比如“Look at me.”“Don't touch me!”“Are you OK?”“sit down,please!”“I want to go potty.”“Go outside to play.”等等等, 不胜枚举。我们送她去幼儿园,从来没教过她哪怕一点点简单的英文,完全由她自己去捉摸去学。她一周五天每天九个小时在幼儿园,跟着老师和小朋友们,耳朵里时时刻刻灌进叽哩哇啦的英文词句,学不会才怪!
比较起来,安安的英文进步好像要大一些。我算了一下,一周七天一百六十八小时,她有八十四个小时在睡觉,另外四十个小时在幼儿园跟小朋友们玩儿(幼儿园午睡一小时),剩下四十四个小时是清醒地跟我们家人在一起。而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时说的全是中文(伦伦偶有例外),为什么我们这讲中文的四十四个小时,打不过安安在幼儿园接受英文的那四十个小时,以至于她的英文学得似乎比中文快呢?我想恐怕不是时间多少的问题,而是人数的问题。我们家这几口人,当然打不过满到处都是讲英文的外人。不过四十四对四十,好歹有量上的“优势”。我们坚持在家讲中文,小孩子就不会一点儿中文都不会。我们要给孩子创造的就是一个自然的双语环境。
我发现在自然的双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他/她大脑力里的语言机制很自然地就是“双轨制”。举个例讲,如果我问安安"What's your name?"她会回答我她的英文名字,而我若马上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她会说出她的中文名字。伦伦也是这样。没有人教过他们,他们自然地根据外在的语言环境决定自己怎样张口,完全是下意识的。
我还发现这样的小孩子是“两条腿走路”,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这让他们具有一种表达上的优势,在用一种语言表达不了想说的话的时候,他们能快速地转换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伦伦小时候,有一次跟我讲到Kite,因为前言后语都是中文,加上他“K”音发不准,我一时没听清什么是“开特”,问了几遍,他也重复了几遍。最后他不耐烦,喊了一声:“就是风筝!”我这才明白。其他还有比如复述故事内容,描述一件事等等,或从中文转英文,或从英文转中文,不论哪种情况都能转换自如。当然,很有可能的原因(或者结果?)是,无论哪种语言,这样的孩子都不会掌握到极致表达得最好。
安安现在处于这种“双轨制”的初级阶段。好比我们中国现在也是处于两种社会制度双管齐下的试行阶段一样,问题难免,笑话百出。她会说“妈妈下楼吧,我饿了。”或者“妈妈上楼吧,我困了。”问她下楼用英文怎么说,她说“go down”,估计她知道“down”是“向下”的意思,但不知道下楼应该是go downstairs。
有一天安安生拉硬扯哭闹着要我起床,不停地喊“妈妈下床妈妈下床”。我逗她说,你要是告诉我英文怎么说“下床”我就起来。她先说“get”,停顿了会儿,又接着说 “get down”,“下床”成了“趴下”(get down)。 她只知道下床是“下”,而不知道要先坐起来才能下,否则就只能是“滚下”床了。我也没刻意去纠正她下床应该是get up而不是get down。,怕把她弄糊涂。只是想,她这样说,是不是我们常讲的“直译”呀?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