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国寻找故乡--我喜欢欧洲的理由

终于走到这里:只有一张桌子,一杯咖啡,一个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02年开始,我每年都要在欧洲工作一段时间,短则几个星期,长则几个月。一边工作一边游历,几年来走过了东欧和西欧大部分的国家。说心里话,我非常喜欢欧洲。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自己在赚足银子之后,能够象那个写法国普罗旺斯农村的英国人米尔,皮特那样,在欧洲一个小镇上虚度终身。


我周围很多人都到过欧洲大陆,不过每个人观察欧洲的视角不同所以喜欢的理由也不同。有的人惊叹于欧洲大教堂的华丽,有的人沉湎于欧洲博物馆的恢宏,有的人在欧洲的墓地流连忘返,有的人去欧洲的古堡寻幽探迷。而我,对上述一切均不感兴趣。


那么,我喜欢欧洲什么呢?


记得在德国小镇
Erding居住的时候,我每天早上都要出去散步。清晨的街道很安静,青石铺成的路弯弯曲曲,弯弯曲曲的弄堂里有别致的商店别致的橱窗。沿街有人家,人家的台阶,人家的阳台,人家的篱笆,人家的后院。当我走过曲径通幽的弄堂时,我总是很仔细很小心,生怕遗落了任何细节。因为,正是这样的细节才构成一种风格,一种只有久远的历史和悠闲的生活才能培养的我们称之为“欧洲”的风格。


它常常让我想起自己的家乡
--上海,那个还没有被高楼大厦占据,还没有被喧嚣浮华颠覆的记忆中的家乡。


去国离乡近
20年。当初的家乡还是个简单而贫穷的地方,最高的建筑大概就是南京路上24层楼的国际饭店。20年之后,谁还住到那里去呢?现在的上海5五星级宾馆太多,眼花缭乱。我两次出差到上海,一次入住南京西路上的波特曼,还有一次是河南路上的威斯汀。


过年探亲的话,就住在父母的家。


父母在本世纪初搬迁到了大楼。从前的弄堂,弄堂里的家,家中熟悉的生活,早已经烟消云散,不见了。


每次从父母家
28层高的窗口望出去,一个流光溢彩的城市就在眼前。可是,我的心里却感到非常失落,无论这个城市多么繁华多么富足多么充满活力,对于我而言,都是陌生的无关的他人的故事。


只有在欧洲的长街短巷,我才能找寻那个与我有关的城市,那些城市中有关的传说。


我写过一篇文字,是在“罗马“的街头草就。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罗马城下的小弄堂,悠长,深邃,窄小。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显露出黑白的对比和沉浮,就象罗马一段又一段的历史。有时候,我从弄堂的门前经过,从弄堂的台阶上跨过,童年的记忆便潮起潮落。我想,能够在这个地方居住的人,即便守着一世的平凡无奇,也是一种幸运。“


人的故乡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土地的故乡,还有一种是精神的故乡。


在异国寻找故乡,这大概就是我喜欢欧洲的理由吧

 

 

 

小脚板 发表评论于
实在说得太好了,跟我想得一模一样。
馄饨侯 发表评论于
我喜欢欧洲许多小城到了周末不许小汽车开进去,人们只能走路进去。我喜欢看着欧洲人站在街上聊天,美国很少见。我喜欢在欧洲吃饭时,不认识的人可以坐在同一张桌子上,不像这边,你坐下了,别人就不能坐了。我喜欢看着欧洲人坐在街旁的餐桌上吃饭,一边喝咖啡,一边欣赏着街景,享受着阳光。我喜欢看着欧洲人到点就下班,不加班,在回家的路上,买一条新鲜出炉的面包,回家吃晚餐。不像美国,面包一买就是一袋,吃一个礼拜。我喜欢欧洲的许多城市里还有有轨电车,这现在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几乎看不到了。
dingdingdou 发表评论于
喜欢你的文章.
跳蚤 发表评论于
回复Englishbay的评论:
谢谢英国湾留言.我喜欢欧洲也是带着理想的色彩,真的住下来了,可能想法又不一样,叶公的作风是很常见的.
Englishbay 发表评论于
我也喜欢欧洲,但是出差和住在那里还是不一样. 语言就是深入其文化的一大隔阂, 除非是英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