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具体设计主要是参考《周礼考工记》匠人篇里记载的蓝图所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凃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周朝依礼治国,人或事不分大小,皆依礼制而行,《周礼》就是记载周朝制度的典籍,其中也包括都城的设计与格局。根据这个蓝图,都城为方形,每边长九里、一边开三门,每个门由三条街道联结,城里共有九条南北向、九条东西向的大街,每条大街宽九轨;城的中央是宫殿,宫廷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二者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之地;前面是朝廷、后面设市场。
图6:三礼图中的王城图
至于城市面积与居民人数的比例关系,在《周礼·王制》中提到:“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三相得也,无旷地无游民。”立都乃国之大事,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在准确推算未来使用状况下设计出来的京城,才不会造成土地过度开发,形成资源浪费;或是居住空间不敷使用,造成人多屋少的情况发生。此外,城市还依照《管子·大匡》:“凡仕者近宫,不仕者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来進行功能分区,使百姓依职业分区居住,把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民安排在其工作地点的附近,以减少每天来往的距离及时间。
中国传统思想讲求“法天象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体现在长安的具体设计当中,将天地之数与宇宙的结构用象征性的手法纳入城建之中,以期京城乃至国运能“寿与天齐”。例如皇城之南设四坊,象征四时;南北九坊,取则《周礼》九逵之制;皇城两侧外城南北一十三坊,象征年有闰月,而外郭城分为108坊恰好对应着108位神灵的108颗星曜。长安有一道坚固的城墙围绕,其中的各个里坊也由坊墙所围绕,里坊内的各个居住单位还有各自的宅墙来与邻户相隔;皇帝的宫城与官员办公的皇城亦各有其宫墙屏护。每个围墙内自成一世界,数个小世界复被另一更大的围墙所包含而形成一大世界,如此大环套小环、小世界组成大世界的结构,模拟着宇宙结构小粒子组成大粒子的方式(4),故有外籍学者直接称呼长安为“宇宙之都”(5) 。
整个长安的建设工程分为三部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施工的先后顺序则依照其重要性而定。宫城在城北中央,为皇宫所在,皇帝处理政事与居住之处,最为重要,所以先造宫城;皇城在宫城之南,集中了各部官署与祭祀建筑群如太庙、社稷等,为全国行政之枢纽,属于第二优先顺序兴建的部分。宫城与皇城的东西南三方则由外郭城所围绕着,供贵族官员百姓居住,具备城市所有的功能与设施,在这里先作区域发展的先期开发,例如开辟街道、没设下水管道、划定里坊(住宅区块)的界限、兴建市场、寺庙等公共建筑,以待将来人口入迁。隋文帝在正式迁都大兴城时,外郭城城墙并未完成。直到隋炀帝大业九年(西元613年)时动用10万余人力修筑,长安才有一道护城的城墙。到了唐朝,对长安又陆续作了多处增修,成就了它历史上为人习知的规模。
宫城
皇城
外郭城
图7:唐长安城平面图
*外郭城
长安方型的外郭城东西宽9721米,南北长8652米,城墙一般宽约12米、高约5米多,每边有三道门,除在中轴线南端的主城门明德门有五个门拱外,其余的都是三门拱,门宽五米。从城外的角度来看,右门拱是入城之道,左门拱则是出口,中间的门拱为皇帝专用,平时关闭着。
整个长安被南北11条、东西14条大街,以及无数的街道巷弄贯穿着。连接各个城门的大街至少100公尺宽,而连接明德门与皇宫入口朱雀门的朱雀大街则宽达 150公尺(约等于现代45条马路线道宽),一般的街道也至少有25公尺宽。这些道路皆为正南北向及东西向,互相平行或垂直,笔直宽敞,高低起伏的坡地地形使棋盘式的街道网在城市景观中丝毫不显生硬单调。
街道采上下行的双线道,两旁有开放式的沟渠,依道路的宽窄而异其规格,最大的沟渠位于朱雀大街的两旁,宽3.3公尺、深2.1公尺。沿着沟渠的两旁则遍植树木,除了官方植树外,民间也兴植树之风,以解决材薪问题,街树多为槐树或榆树,也夹种着桃、杏等果树,宫城与皇城内则多为梧桐树或柳树。花木夹荫、绿意盎然,景色随四季变化而变,如诗如画,“宿雨长斋邻舍柳,晴光照出夹城花。” 白居易如此赞叹着,可想而知长安绿化的市景是如何地优美动人了。
整个长安被25条纵横交错的大街切割成114个棋盘式大小不一的方形土地,在隋朝每一格土地称为一“里”、在唐朝则称为“坊”。除去作为皇宫、市场等用地的部分外,住宅区共有108个里坊,占全城的86%。这种里坊布局及结构严密整齐,白居易曾形容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6)。
作为住宅区的里坊以围墙与大街相隔,四面各开一门,以宽约15米的十字街道相连,每个分区内又有宽约2米多的十字巷道,将之分割成16个小区,每个小区内又有三条横弄区隔各户的建筑群。居民住于坊间,其住宅不得临街开门,亦不得建造阁楼;但贵族、官员及寺庙等不在此限。这些宅院通常占地极广,堂殿池亭、阁楼塔台矗立其中,在四处整齐划一的里坊城景的衬托之下,营造出长安宽宏壮丽的景观。
图8:里坊想象复原图
据说长安城的每栋有名的建筑都有它动人的传说,建筑物所组成的建筑群也有其传说,已不单单只是冰冷无生命的物体,可惜它们在唐末全被拆毁,后人只能从传奇小说里的只字片语拼凑出片断来。长安的发展极快,据考古推测,在全盛时期的长安约有百万人口,无疑是当时世上最大的城市。城里的每个坊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手工业者与店铺,以供本坊居民的日常所需,一个坊其实就如同一座自给自足的城中城。
唐人崇敬神佛,修炼的思想浓厚,从皇帝到百姓兴庙礼佛之风极盛,几乎在每个坊里至少都有一所佛寺或道观,以供各界朝拜。在长安全盛时有佛寺91座、道观16座。有的寺庙占地极广,有的甚至是从皇亲贵族的本宅改建而成的。寺院里殿阁绵延,寺内绘画与雕塑琳琅满目,皆为佛道的修炼故事,既庄严神圣又缤纷绚丽,对佛道教的发扬起了极大的作用。
图9:唐时兴建的大雁塔
最能体现寺庙特色的建筑就是佛塔,砖造的佛塔增多,逐渐取代了木塔,留下佛教在中土盛传的历史见证。唐朝对宗教采取开放宽容的态度,是宗教蓬勃发展的时期,除了佛道教以外,还有从波斯传入的袄教、景教、摩尼教等,都有各自的庙宇或祭所。
长安以对称的方式在东西方各以两坊之地设立两个市场“东市”和“西市”,面积都在一平方公里以上。市场四周亦有围墙,每面各开二门,里面开辟井字街,供店铺面街而立。市场里挖掘水池,并有沟渠连接城外河道,使货物能经由水路从江南沿海直接运至京城。根据考古研究,水池除了作为防火的水源外,也有“放生池”的作用,池边还建造佛堂,以供牲畜亡灵之超度。
图10:市场一景
市的中心除了设有管理市场的官署外,所有地方都林立着各式店铺、手工作坊或金融机构。大大小小的商店临街营业,同类商品的店铺集中于同一区,叫做“行”,根据记载,唐朝时东市有220行,“行业”的叫法由此而来。到东西市购物成为长安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东西”的典故便是从“东西木头市里的货物”简化而来。
据《唐六典》记载,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西域各国“入居长安者近万家”,每年都有大批各国人士来到长安。唐朝设有专门接待外国人的机构与礼宾住所。外国商旅统一集中居住于一地,长期居留从商的胡人则大多住在西市附近。西市是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心,其附近的里坊成为东西方商业、文化与艺术交流之处。 唐朝人时尚新奇事物,外国服饰饮食,乐于接纳各国文化,盛世天朝相容并蓄的态度也促進了外邦遣使留学的意愿。
图11:外国商旅图
* 皇城/宫城
皇城在宫城之南,为太庙与社稷坛所在之地以及官吏办公之所,总面积约5.2平方公里,内有七条南北大街、五条东西大街,“皆广百步”。各街之间设置中央衙署及其附属机构,以中轴对称的方式设置建筑物。今日的西安即是建立在唐时的皇城旧址之上。
图12:皇城平面图
宫城位于长安北端中央,是皇帝听政及生活之处。这里由一道坚固高大的宫墙包围,墙的四面开13座城门,南面正中央的承天门是宫城主殿太极殿的正门,向南直对长安的中轴朱雀大街。承天门是朝廷举行正式仪式的地方,门上建有宏伟的楼观,门外左右有东西朝堂,前面的东西横向大街宽达440米,几乎等同广场大小,国之大典诸如接待外邦来使、军队出征、发布赦令、宴请群臣等,皆在此举行。北墙正中的城门为著名的玄武门,由于玄武门建在龙首原的余坡上,地势比太极宫高,为宫城北面的重要门户,唐初的玄武门之变就是发生于此。
宫城由太极宫、东宫与掖庭宫组成,太极宫居中,为皇帝亲政与晏居之处;东侧的东宫是皇太子工作起居的地方;西侧的掖庭宫为宫女仆役居住所。
图13:太极殿想象复原图
三大宫殿群呈一字型排开,气势洪大,总面积比北京的紫禁城还大,布局与长安其它地方一致,为中轴对称、主建筑沿中轴线设置,四周以侧殿围绕,宫内殿阁亭池错落有致。太极宫是朝廷的象征,其格局也依古籍中记载的宫室建筑规矩“前朝后寝”而规划,将宫城的使用功能大分为二:南边也就是前面,是天子处理政事的地方,主体是太极殿,为重要仪式如皇帝登基、大婚、册封等举行之处。北边的甘露殿及其侧殿则是后妃寝居之处。位于中间的两仪殿属于禁内,是皇帝平日召见近臣之处,不少记录在《贞观之治》中的君臣对谈,就发生在这里。
宫城里的太极宫的地位最尊,但其规模则略逊于后来兴建的大明宫。大明宫位于长安外郭城外的东北方,原本是唐太宗为高祖避暑所建之行宫,后来唐高宗时加以扩建,将朝廷移至此处,大明宫遂逐渐成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大明宫由于地处东边,所以又被称为“东内”,而太极宫则相对的称为“西内”。
大明宫位于龙首原坡上,从长安城里远望,大明宫如海上仙境似的巍然耸立在高地,巍峨宏伟,总面积广达3.2平方公里,是中国历朝兴建的最大型的宫殿群之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透过王维的诗句,大明宫的磅礴壮丽生动再现。虽然大明宫的建地并非规则的四方形,其宫院的布局仍如太极宫一般采三朝中轴对称的方式。以高大的含元殿为主殿;中间的宣政殿是皇帝日常临政处,这里也设置朝廷的各个重要机构如中书省等;紫宸殿是紧连后宫的便殿,官吏若被召人此殿朝见是件极光荣的事,亦称“入阁”。这个称法成为现代政府延揽精英组成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叫做“组阁”,最高政务官又叫“阁员”,即源于此。
图14:含元殿想像复原图
唐朝的宫殿除了东内与西内外,还有“南内”兴庆宫。南内原是唐玄宗当太子时的宫殿,在他登基之后,便将本宅改建为朝廷。南内的面积在唐朝三大宫殿中最小,却比明清北京的紫禁城还大出一倍,气派的宫殿里,花树园林疏落有致的分布于池亭楼阁之间,“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李白著名的《清平调》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相见欢的场景,便是发生在兴庆宫的后花园里。而李白自己使得玄宗“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同样也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传奇逸事。
图15:麟德殿想象复原图
长安在盛唐时期增建兴庆宫后,基本上就没有大的更动了。它的辉煌持续了一百七十余年,直到安史之乱(天宝14年,西元755年)时被叛军攻破,长安遭受严重的破坏。这场持续8年的动乱也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国库拮据,藩镇又割据叛乱,致使物资无法顺利运至京城,造成各项所需短缺,长安城不仅无法進行重建,连维持现状都显得有点吃力了。
唐德宗贞元三年(西元788年),一名16岁的少年带着自己的诗集到京城长安去求见顾况。顾况是当代有名的诗人,也在朝廷里任职。那时的后生小辈经常请名人阅读自己的作品,除了能获得前辈的指导外,可能还希望得到其赏识,進而争取晋升仕途的机会。顾况生性诙谐,看见递上名帖与诗集的小伙子叫白居易,就拿他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百物方贵,居大不易。”顾况说的虽然是玩笑话,却也如实反映出长安当时的社会情况。经历近两百年的风风雨雨,这时的长安开始露出它人老珠黄的景象。
当老诗人读到白居易诗里的其中二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马上对他刮目相看,认为有此文才,任他想住哪儿都容易。长安城内虽然有些地区荒凉空旷,渺无人迹;有些宽阔的大街两旁则被居民辟为菜园,但是好地段,尤其是凉爽干燥的坡地上,仍是居民竞相选择的地方,那里的房价依然不菲,经常只有达官贵人或商业巨贾才能负担的起。城市的发展越来越不均衡,形成北实南虚、东贵西穷的形势,城市逐渐萎缩衰败。
参考资料:
3、宋敏求《长安志》引《隋三礼图》记述
4、关于宇宙粒子请详见李洪志先生的著作《转法轮》
5、妹尾达彦“《八世纪前半叶的长安”》
6、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