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斯顿到里奇梦(下) - 行走泰晤士(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为了里奇梦的美丽,我连续去了三次,而且还嫌不够,因为我已经被她深深地打动了。

同世界上任何一个美丽的小镇一样,里奇梦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她的山水。但是若要在如此繁华的世界大都市里寻找和发现这样一个有山有水的美丽小镇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当我沿着泰晤士河进入里奇梦镇的时候,首先令我震惊的是眼前的一片绿地,因为视线的关系,仿佛就紧贴着泰晤士河岸,向前延伸,不,是向上延伸,一直到达半山腰,而绿地的尽头则是一排金黄色的楼宇,面对着泰晤士河,或高或低,或浅或深,远远望去,恰是海市蜃楼,沐浴在五彩的晚霞中。

向左望去,几只小船,正悄悄地躺在平静的水面上,这里的河水乖多了,河面虽然还在河堤的高度徘徊,却始终跨不过去。河的两岸密密麻麻地屹立着各种树木,形状不一,但是都挺直了身子,全身露出黑褐色的树皮,像绅士一样,看来这些树都有些年份了。

就在河水拐弯的处,我决定暂时离开泰晤士,去寻找那草地尽头的海市蜃楼。过了一条不宽的沿河马路,只见矮矮的围墙和房屋将草地保护起来,入内后,眼前的绿地上,除了亭台楼阁,还有一条奶白色的石阶路,弯弯曲曲地镶嵌在广袤的草地上,向上盘旋,直达远处的的楼宇。然而,真正使我感动和惊讶的还是当我顺着石阶走到尽头,回望的那一瞬间。

我的眼前展现的是一片金灿灿的世界,泰晤士河就像一个银锄被苍劲的大树所包围,在大树的外围,远处是一望无际的黄绿色,渐渐地与金黄的云层融为一体。云层里,一轮血红的太阳,或隐或现,一会儿的功夫,就把整个天际染的通红。近处,绿草如烟,几个孩童在互相追逐,很快就让浓郁的树丛淹没。树丛中,红顶的小楼错落有致。这时,苏东坡描述西湖的诗句不禁在我胸中涌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虽然眼前的景色与西湖并不相干,但是在我的感觉里,她们的美却如此地相似。

等太阳完全落到地平线以下,晚霞变得深沉的灰色时,我立即做出了一个决定,第二天继续我的行程。

第二天我将工作提早结束,按计划重新来到了前一天鸟瞰泰晤士的地方,这是一条足足有百米长的观景平台,宽数十米,紧贴着马路,就像马路上的一个阳台。马路本身就叫做 " 里奇梦山 " ,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山边马路,马路的一边是住宅和旅馆,是我在山下泰晤士河边看到的海市蜃楼的一部分,原木制作的门框,镶在天然色的砖墙上,与伦敦其它住宅群并无多大区别,但重要的是它们占据了欣赏泰晤士美景的最有利的地形,仅这一点就可以知道这些屋子的主人非富则贵的身份。观景台上的铜牌证明了这一点。在平台的一边,竖着一块不大的,但是叙述的非常详尽的指示牌,指出在十九世纪末起,这里的开阔地就已经被发展成世界闻名的观景圣地。读者若有机会到里奇梦山一游,千万不要错过这一细节。

站在平台上,极目远眺,老天也真是眷顾我,里奇梦的上空这时变得烟雨蒙蒙,从而让我有机会体验了里奇梦的朦胧美。泰晤士河上空似乎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烟雾,一切都是半透明的,把细节隐隐地遮盖起来,真是山不在高,有水则仙。由于雨越下越大,为了避雨,我顺着草地旁边的一条小道,拾阶而下,在一家建在半山腰的豪华酒店屋檐处等到雨停,再穿过沿河马路,来到了泰晤士河边的里奇梦的河边公园,在沿河的小径旁边,有许多餐厅、酒吧,但绝大部分都在整修,以迎接夏天的旺季。在一家叫做《峡谷餐厅》的庭院里,一棵被称之为首都第一高树,鹤立鸡群地站在离里奇梦大桥不远的岸边。在一家露天咖啡店,我要了一杯黑咖啡,不放糖也不加奶,就坐在河边的木椅上,望着一位穿工作服的青年聚精会神地给一条放在架子上的小船上油漆。一艘停靠在岸边的餐饮船的顶层,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位客人,因为不是吃饭的时间,桌子上除了红酒就是咖啡,我认定他们都是小镇的居民,因为只有优雅的地灵加上富庶的生活才能造就这种悠闲的生活方式。

为了进一步体验里奇梦的魅力,我继续沿着大桥过河,顺着河堤,往金斯顿方向走了一段回头路,过了河的拐弯处,在我右边,一个野生公园进入了视野,而左边的河中心是一个小岛,边上停靠着许多船只,我停下来,回过身子再次远眺里奇梦山,只见眼前,天苍苍,水茫茫,烟雨萦绕,犹如渔歌晚唱。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不是我的故乡,却是我梦里的异乡。

第三次去里奇梦,则是带着理性去的,因为我需要知道一些小镇的人文历史,为此我参观了里奇梦水闸,该水闸是为了控制、调节泰晤士落潮后的过低水位而设计。水闸的边上是旧时的鹿园,现在这里早已没有鹿了,成了高尔夫球场,与皇家植物园为邻。要想看鹿,得去里奇梦山上的大公园。

在里奇梦,还有一个值得参观的地方,那就是罂粟花工厂,每一年的十一月,在英国的街头、纪念碑旁随处可见罂粟花和罂粟花做成的花圈,几乎全部来自这家工厂,那是人们借此怀念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

在离泰晤士河不远的街心公园一角,至今还矗立着一幢旧楼,楼前有一个很大的庭院,如果不是楼前的说明,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英国亨利七世和八世,以及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居住过的宫殿。现在这里也早已成了普通而又普通的居民楼,只有楼前小巷两端阻碍车辆通过的隔离石柱上的皇家标记,才能让人联想起楼房的历史。

在离开里奇梦的时候,我特地参观了设立在河边的小镇博物馆,博物馆就设在老市政厅的顶楼,里面存放了许多发黄的老照片,以及当地居民旧时的用品,有手摇缝纫机,手摇唱机,甚至还有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失去生命的里奇梦战士的纪录,这一切都能呼唤出人们对里奇梦的特殊记忆。博物馆的值班人员是一位老太太,她在博物馆做义工,看上去至少有七十岁了。她告诉我,她出生在里奇梦,她的丈夫死于二次大战的诺曼底战场,她还自豪地告诉我,她一辈子就住在这里,因为在她的眼里,里奇梦是伦敦最美丽的地方。于是我翻开了留言簿,写下了如下的文字: " 我也深深地爱上了里奇梦,我对她一见钟情,不仅为她的美丽,而是她的一切。 一个远道而来的中国人 " 。

全文完

2007 年 4 月 12 日 伦敦

从里奇梦山看晚霞里的泰晤士河
里奇梦山

一艘摩托船疾驰而过,所到之处,形成一片燕尾状的波浪

里奇梦大桥

只有这几根交通隔离柱才会使人联想到楼房原先的主人

里奇梦的未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