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2日 - 元老董必武去世


1975年4月2日

中共创党元老董必武去世



(1886 - 1975年4月2日)

董必武,原名贤琮,1886年出生于湖北黄安县城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从小跟随教私塾的父亲读书,18岁应试中秀才。随后在家乡高等小学任教,1905年到武昌考入中学堂,接受近代教育,五年后毕业赴黄州任中学英文教员。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董必武赶赴武昌投奔军政府任秘书官,担任过同盟会湖北支部评议员,军政府总务科长。1913年反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东京,入日本大学读法律。当时孙中山建立的中华革命党只有几百人,董必武加入其中。

1915年潜回原籍组织反袁起义被捕,袁世凯死后出狱,回日本完成学业。留学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书籍,1917年回国后在武汉开办律师事务所并办学,成为湖北颇有些名气的教育家和律师。

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后,董必武的思想转向共产主义,翌年夏通过李汉俊与陈独秀为首的上海共产党小组接上关系,随即和陈潭秋等在武汉组织共产主义研究小组。19217月,董必武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此时35岁,在代表中仅次于何叔衡为第二年长者。

一大后董必武返鄂,公开职业是主持武汉中学,并在湖北一师等校兼课。他在校内秘密向学生进行革命教育,从而在省内发展了最早的一批党团员。北伐军占领武汉后,董必武成为湖北省政府三常委之一,并兼农工厅长,积极组织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推动工人运动。19277月武汉政府反共后,因他已遭通缉且目标太大,由党组织安排赴日本,再转往苏联学习。1932年回国后进入江西苏区,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临时中央政府最高法院院长等职。

1934年董必武以近五十岁的年龄和体弱之躯参加长征,在干部休养连任党支部书记,其间拉着马尾巴爬过雪山,拄着拐棍走出了草地。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派他重返武汉,担任长江局常委,后迁往重庆和周恩来一起主持南方局工作。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被缺席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1947年从国统区撤回后,主管华北财政工作,翌年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中共建政以后,董必武担任过政务院副总理、政法委员会主任,领导过司法工作。后因年岁已高,主要担负名誉性职务,1959年任国家副主席,文革中还代国家主席。

因惟有他与毛泽东在党内资格最老,受命主持党史编写,在极环境中却难下笔。他在毫无实权的情况下,洁身自律,应邀题词时总大书群言堂三字,种种心曲尽在不言中。

197542日,董老以89岁高龄因肝癌去世。35日,临去世前不到一个月,于床榻赋《九十初度》律诗,自述一生的经历和感慨:

    九十光阴瞬息过,吾生多难感蹉跎。    
    五朝敝政皆亲历,一代新规要渐磨。
    彻底革心兼革面,随人治岭与治河。
    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