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没法回去给母亲扫墓,用这些美丽的花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 |
今天在婆婆的墓地遇到了一位热心肠的G先生。中午老公去买了盆郁金香,我们约好下了班一起到婆婆的墓地看看。我们刚到没多久另一辆车也来了,下来了G先生。看见他朝我们这边走过来就跟他打了个招呼。他告诉我们他是来看儿子的。G先生儿子的墓碑挨着婆婆的墓碑。看见我们放在墓碑前的花,G先生说他常常到这儿来,如果我们同意的话他会帮着浇浇水。谢过他之后我们说明天可能会带上工具再来一趟,将那些花种到地上。G先生一听立刻说工具我车里有,一转眼他就将小铲子,小耙子和肥料拿来了。过一会儿又去拿来一块布让老公跪在布上挖小坑,想的真周到。小坑挖好之后怎么将花从花盆里拿出来又是个问题。G先生又回到车里拿来一把工具剪。当我们将花从盆里拿出来种好之后,G先生已经从车里拿了浇水壶并到小池塘边舀满了水拎了过来。G先生真是个热心人!我们后来站着聊了很久,得知G先生的儿子在高中毕业前夕发现患了淋巴癌,虽然治疗了二年可还是很无奈地在05年离开了他们。G先生说儿子是个从来不惹麻烦的好孩子。他和太太至今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我们都替G先生感到难过。看G先生一身上班装束我问他是不是刚下班过来看看。他说是的。因为家住的很近,他几乎每天下了班都先到儿子的墓地来看看。他太太也是这样。G先生说儿子还小的时候这儿还不是墓地,他常带着儿子到这儿来骑自行车,所以选这儿做墓地也算是儿子很好的安息地。快要离开时G先生说他过二天准备来撒些草子再加一些土,如果我们不介意的话他就顺带将婆婆这边也一起整一整。对这么个热心人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谢谢他,当时只有不停地说谢谢。道别时我跟G先生说,很高兴认识你。G先生幽默的回道,我也是,不过很抱歉是在这里认识你们,应该是在迪斯尼那种地方的。回家跟儿子说了G先生的故事,儿子说下次再见到G先生跟他说我说Hi。后来一想又说也许下次去看Grandma的时候就会碰到这位热心的G先生了。
-------------------------------
清明节起源春秋战国时代。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踏青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节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摘自百度
【天灾且无情 人间却有爱】私房点起的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