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希花展里的中国花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年一度的切尔希花展将于五月二十二日开幕,并将持续一个星期。这几天,你若走在伦敦的大街上,也许会注意到许多巨大的交通标志牌已经提前提醒你如何在花展期间避免交通阻塞,可见花展在伦敦市民的心中所占据的位置有多重要。

在我的想象中,花展就是各个参展商将他们培植的各种漂亮的、名贵的、稀有的植物、花卉临时集中的花展场所,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大花园,供人们在短时间内观赏到各类奇花异草,不出远门就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然而,切尔希花展所提供的展品早已远远超越了我的想象力。因为在花展上,展示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花草,而是花园的再现。在花展场所 - 切尔希皇家医院的大草坪上,届时将同时向观众展示许多不同风格的花园,每一个花园的面积都在 200 平方米左右,有中世纪的,也有超现代的,有西方风格的,也有东方品味的。所以在参观者的眼睛里,具体的花草树木早已不复单独存在。其中,中国花园就是一例。

切尔希中国花园的具体名称叫做《月洞门花园》,因为整个花园的核心是由一座带有月洞门的龙墙所组成。雪白的墙壁中间开了一扇满月形的门洞,在门洞的两侧墙上,几扇不同形状的花窗作为点缀,立即让龙墙蓬荜生辉,顿时充满了生命力。墙头躺着一条卧龙,龙头高昂着,圆睁着一对大眼睛。两根龙须高高昂起,增加了不少动感。

龙墙将整个花园分成了两大部分,前面一部分,风格比较细腻,除了一块巨大的太湖石吸引了参观者的视线以外,九块一米见方的马赛克地砖上分别刻上了虫草花纹,中间的一块方砖上则有马赛克组成的“寿”字图案。在一堵矮墙的旁边,矗立着一棵高丛的银杏树,银杏树下是一张石桌和四个石凳。一条细沙铺成的小路曲径通幽,从月洞门进入到另一个天地。

过了月洞门以后,即龙墙的另一面,园林的风格相对而言,就显得粗犷多了,一汪池水被大小不同的岩石所包围,在池水延伸的小溪上,一座汉白玉石桥巧妙地将两边的陆地连成一片。在湖的一边,是镶着飞檐的高墙,墙边一排竹林。在湖的另一边,岩石筑成的台阶直达一个四角亭,亭顶上,黑灰色的飞檐与高墙上的飞檐相互照应,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式的对称美。

这座中国园林的设计者是英国的园艺设计师莱斯丽 . 布莱姆妮斯女士( Lesley Bremnes ),为了设计这座中国园林,莱斯丽走访了中国的许多园林建筑,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她在中国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睡的是一天 60 多元人民币的旅馆。最后她的设计赢得了苏格兰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赞助,从而让她有机会在今年的切尔希花展上真切地展露她的才华。

为了使这座中国园林原汁原味,建筑承包商除了由对园林建筑和瀑布极具经验的英国建筑公司( The Very Interesting Water Features & Landscape Company )承担以外,还特地从北京园林局聘请了专门修建中国古建筑的六人工程小组配合。该园林建设从五月四日起开工,所有工作人员苦干加巧干,天天起早摸黑,两个星期没有休息过一天,终于在花展开幕前顺利地完成了园林的基本建设。

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六人工程小组成员还亲身体会到了两国建筑工地规章制度的不同,其中很典型的一个差异就是安全措施,很多中国工人习以为常的工作方式在这里都被戴上了违反安全措施的帽子而禁止。更令中国工人可笑和惊异的是加班必须同时聘请有资格的现场救护人员在场( first aid )才能进行 , 否则下班时必须及时撤离工地。但是差异归差异,六人小组还是克服了连日下雨的困难,施工配合上的不协调,保质保量地将这座中国园林从平面设计图按时变成了一座真正的中国园林。而且比图纸上的园林更有气势,更加中国化。

假如你想亲眼一睹这座中国园林的风采,请不要错过今年的切尔希花展。

2007 年 5 月 19 日於伦敦

 

中国花园的设计师Lesley Bremnes和工地主任Paul Dyer
工人正在粉刷墙壁,右边的龙墙为了防雨盖上了塑料布

工人们正在安装石桥

为了赶时间,只要雨一停,就复工
这么重的汉白玉石,没有机械的帮助是万万不行的

这是中国花园的计算机模拟立体图,真实的花园只有去现场了

花展里的其它花园也正在建设中
我猜想,这应该是阿拉伯风格的花园了,不知道对不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