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国居住的地方是属于广东番禺的地界,番禺原来是一个小县,后来又成为一个县级市,现在是隶属于广州市的一个区。不管它的地缘关系怎么变动,我对番禺的印象依旧是淡淡的,只有一个名人是例外,那是因为,我是通过这位名人才知道番禺这个地名的。他就是民族英雄邓世昌,我在十几岁的时候,看电影“甲午海战”,就已经知道了邓世昌这个伟大的名字。而邓恰恰就是广东番禺人,就这样,通过他,我才知道广东番禺这么一个地名。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 9 月 17 日,邓世昌作为北洋海军“致远号”巡洋舰的管带 ( 即舰长 ) ,随同主力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决战于黄海的大东沟海域,此战打得异常惨烈:北洋舰队与敌舰队奋战了五个小时,被击沉多艘战舰,而日本联合舰队竟然无一舰沉没。邓世昌的“致远号”也打得英勇顽强,直打到弹尽援绝,宁死不退,誓与敌舰拼杀到底。最后,邓率领被打得千疮百孔的“致远号”残舰奋勇撞向日本主力战舰“吉野号”,不幸中途被鱼雷击中而沉没。其间,邓世昌拒绝别人的援救,大喊:“全舰官兵俱亡,世昌义不独生。”遂携爱犬自沉,壮烈殉国,年仅 45 岁。邓世昌此举,上报国家社稷,下谢袍泽弟兄,真豪杰也!
作为一名海军将领,光荣地战死在海疆上是邓世昌的最佳归宿,也为他赢得“生前身后名”,毕竟他已经尽到了的最大努力,以身殉国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那些对北洋海军的毁灭应该负政治责任的人呢?那些让舰队没有足够的炮弹、让舰队多年都得不到维修、那些挪用北洋海军舰队费用的人是谁呢?是李鸿章?是光绪皇帝?还是慈禧太后?按照比较清晰的历史记载:李鸿章作为北洋海军的创始人,对舰队的建设还是竭心尽力的;而慈禧太后作为掌握当时中国最大权力的人,只顾个人享乐,大建颐和园工程,挪用海军军费,实为千古罪人。但夹在当中的光绪皇帝又是什么态度,又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很少有人提及。
一直以来,我对光绪皇帝的看法是一个在慈禧太后的淫威高压之下,战战兢兢生活的皇帝;一个身体羸弱多病、意志消沉的年轻人,除了唯太后之命是从之外,不会有任何作为的可怜虫。但是,光绪皇帝对待邓世昌殉国的最初反应,让我感到:一开始,这个年轻的皇帝其实还是颇想有所作为的,此外,皇帝本人也是挺有才华的。光绪帝在甲午海战之后,对于邓世昌的战死感到万分难过,并御笔写下一副对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作为大清国的皇帝,光绪帝所谓的“天下泪”不仅仅是普通百姓的同情泪,还有为自己的江山稳固的担心泪:像邓世昌这样骁勇的将军都战死在海上了,那么大清国的国运岂能长久乎?而对于邓世昌的英勇壮举,皇帝本人的敬仰钦佩之情也是与常人无二的,也同样认为:尽管在激烈的海战之中,大将难免阵前亡;但邓世昌的殉国是壮烈的,打出了大清国海军的军威,虽败犹荣!尽管邓世昌本人早已葬身大海、尸骨无存,但广东番禺作为邓世昌的家乡,就备极哀荣,名扬华夏。
此外,这副对联还反应了皇帝本人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我猜想:对于慈禧太后的贪婪无耻、误国殃民,光绪帝在内心深处是不会赞同的,可对于这个把自己扶上帝位的“老佛爷”,年轻的皇帝也是无可奈何,拿她没办法的。但这一切,应该说为四年之后的“戊戌变法”,埋下了“帝党”与“后党”之争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