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得清“是一句上海话,说的是一个人对周围细微变化的 reaction 之准确和到位。
在众多赞扬人聪明程度的词语中,我认为,“拎得清“算是排行最高的评价之一。如果上海人说一个人“拎得清“,那么这个人是绝顶聪明的,如果说一个人“拎不清“,那么这个人几乎就是异类了。 从前公司里有个朋友是工程师,他有一天完成新的项目之后,按规定给当时的 Director 和 VP 送了个 Email ,同时还 Copy 给其他相关人士。结果, VP 在给 Loop 中的所有人回信时,偏偏 Delete 掉 Director 的名字。我的朋友立即 Sense 到这个细节,就对我说,看来这个 Director 要出事了。果然没有几天,那个 Director 就辞职了。从这个事情上来判断,我的朋友在其他方面一定也“拎得清“,是个非常 Street smart 的人呢。
人有知觉的先后,也有反应的快慢。有的人先知先觉,大家用“智慧“来形容。有的人后知后觉,大家用“迟钝“来形容。还有一些人木知木觉,大家用“愚蠢”来形容。除了知觉,反应的快和慢也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敏捷的程度。反应快不见得一定是好事情,但是反应慢几乎一定是个问题。比方说我刚工作的时候,反应很快却经常出错,老板对我的评语就是手比脑子快。但是,比起脑子好而手脚蹉跎反应迟钝的人来,我这样的小职员好像更受欢迎。如果说聪明是理解的能力,敏捷是反应的能力,那么,两者加在一起等同于“拎得清“。
一般来说,有效的交流,大概有如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很准确地理解别人在说什么,台面上的话语和台下的意思是否一致,“潜台词“又是什么?有人喜欢用“是“表达“否“,有的人往往用“贬“进行“褒”,看你能不能准确地 Interpret 他的意思 。其次,要迅速决定自己最合适的反应,是微笑还是愤怒,是附和还是异议,是置之不理还是心领神会。有时候,一言不发也可以表达很多的意思,有时候,一堆废话就是为了什么都不说。最后,还要明白反应之后的效果以及可行的策略,如果你不小心搞到别人生气了,该如何弥补?如果你买了关子之后将来又要如何跟进? 上述三者能够一气呵成自然天成的就是“拎得清“。
我刚入职场的时候,常常做些“拎不清“的事情,主要原因是搞不清状况,又不太明白周围人扮演的角色。后来虽然逐渐学会正确应对,可惜偶然还会干一两件蠢事。去年四月份左右,老板找我,主要是告诉我加薪的决定。我那个时候正在做私人的 Tax return, 因为前一年执行了 Stock options ,结果欠税无数。听到加薪的消息,我想着自己的税又要增加了,居然神经搭错地说了一句:我其实不需要钱。老板听了莫名其妙,不知道如何回答。虽然最后还是加了薪,老板的疑虑却一直存在,觉得我很快就会离开,让我花了很多时间和心力来解释。其实,这种场合说一声“谢谢”就够了,言尽于此。
我后来发现很多“拎不清”的事情除了一个人的领悟力不足之外,很可能和思维的单向发展有关,如果你说话办事,老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一厢情愿,怎么能够搞清楚周围的状况呢?怎么能够将自己的意思用别人也可以理解的方式传达清楚呢?世界上的很多变化毕竟不是以一个人的自我意志为转移的。所谓“倾听“和“理解“的本事正是通向“拎得清“的关键。
对有的人来说,“拎得清“是天生具备的特点,像当年开中国茶馆的阿庆嫂。对其他的人而言,“拎得清“也可能是环境所迫。而大数人,“拎得清“往往需要后天训练才可以修炼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