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huiyunwang 在 2007-6-11 01:27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父亲节是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今年是6月17日过节。父亲节不仅仅是父亲的节日,也是所有扮演父亲角色的男人的节日。
像母亲节一样,父亲节也是在美国诞生的。但父亲节却不是父亲们发起的,而是美国的一位妇女多德夫人(Mrs. Sonora Louise Smart Dodd)鼓捣起来的,因此,人们把她称作“父亲节之母”。
1909年,家住华盛顿州斯波堪市(Spokane)的多德夫人参加完教会举办的庆贺母亲节的活动后,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了母亲节,就应该有个父亲节啊!
多德夫人是个苦孩子出身,在家排行老二,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子。她的母亲在生她最小的弟弟的时候不幸去世,早年丧母的她和五个兄弟由父亲一手拉扯成人。她的老爹威廉.斯马特(Mr. William Smart)先生早年间参加过南北战争,解甲归田后在华盛顿州东部躬耕垄亩,虽说日子过得不是多富裕,倒还算得上小康。
孩子他娘在的时候,斯马特先生没什么后顾之忧。一个农民,不就是种地嘛,咱甩开膀子大干小农经济,也没人割咱的资本主义尾巴。尽管没拖拉机,收割机什么的,咱有的是劲儿,全使在种地上。干完活儿一进家门,饭菜都准备好了,老婆孩子热炕头儿,到也其乐融融。
真是天有不测之风云。孩子他娘年轻轻的就撇下一群孩子撒手归西了,这叫斯马特先生可咋办呢?孩子他娘这一没,全家的生活立马就乱了套,还有个吃奶的孩子呢!要搁一般人,怎么着也得先给孩子找个后娘吧。可这斯马特先生,真是条汉子,您瞧他,擦干了眼泪,掩埋了妻子的尸体,拉扯着六个孩子重新踏上了革命征途。为了死去的妻子和活着的孩子,他发誓不再另娶,自己一人单挑,又当爹又当娘,熬了21个年头,终于跟头把式地把孩子们都扶养成人。
中年的父亲们都有体会,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自己呢,就一天天变老了。斯马特先生的孩子们都渐渐长大了,他们也都盼望着自己的父亲歇口气,好好安享晚年,没承想,苦命的斯马特先生因劳累过度,于1909年因病去世。
作为家里的长女,多德夫人最知道父亲一生的辛劳和他给予孩子们的关爱。父亲含辛茹苦地把六个孩子拉扯大,这其中的甘苦,当女儿的是最清楚不过了。因此,多德夫人心里明镜似的,自己的父亲对孩子的爱和付出绝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在这个世界上,像自己父亲一样的父亲一定还有不少,他们也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敬。于是,她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教会的牧师拉斯马斯(Rev. Rasmus),并且建议教会举办个特殊活动表彰自己的父亲。
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的拉斯马斯牧师听了斯马特先生的英雄事迹后,感动得不得了。这不是比雷锋还雷锋的英雄典型吗?行!咱得好好宣传宣传,赶快向报社反映,给市长州长写信,通知各个教会,把斯马特先生的英雄事迹忽悠起来,就势咱也整个“父亲节”。他知道,不久前的母亲节就是这么搞起来的。
有了拉斯马斯牧师的赞许,多德夫人化私为公,大张旗鼓的搞起推动父亲节的活动。她很快得到个教会组织的大力支持,接着,又给市长和州长发信,很快得到斯波堪市市长和华盛顿州州长的批复,都对多德夫人的提议表示热心支持。您想啊,咱本地的一个女公民提议设立父亲节,理由又是那么充足,咱当市长州长的大老爷们儿说什么也得大力支持不是?
市长和州长大人都同意办庆祝父亲节的活动,这事就好办了。本来,多德夫人建议,把父亲节定在她爸爸的生日那天,即6月5日。可是,第一次庆祝父亲节,怎么着也得隆重点儿吧。因为筹备庆祝活动的原因,第一次父亲节庆典,推迟到6月19日,即那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天。
1910年6月19日,华盛顿州的许多城乡,包括多德夫人的家乡斯波堪市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州长和市长分别宣布了父亲节文告,宣布这天为全州纪念日。
华盛顿州开了一个头,其他州陆续跟进,以不同形式庆贺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采纳了多德夫人的建议,用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们表示爱戴,用白玫瑰对故去的父亲表示悼念。各地气候不同,风俗各异,有些州的居民则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鲜花向父亲表示敬意。
父亲节从1909年由多德夫人首倡到最终成为全国性的节日,经历了漫长岁月。
1924年,美国总统加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建议将父亲节作为一个全国性节日,藉此“在父亲和子女之间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且使父亲们牢记自己的所有责任”。
1966年,约翰逊(Lyndon Johnson)签署议案,宣布将每年6月的第3个星期天定为父亲节;国会经过讨论,批准了这一议案,于1972年由尼克松总统正式签署生效,这个节日才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同母亲节相比,将父亲节法定为全国性节日在时间上就显得很拖拉。咱先比较一下二者成为全国性节日的过程。
1910年,西佛吉尼亚州州长发表母亲节宣言,要求所有西佛吉尼亚人在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佩帶白色的康乃馨上教堂庆祝母亲节。1914年5月8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将每年的五月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
同样也是1910年,华盛顿州第一次庆祝父亲节,宣布这天为全州纪念日。直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签署参众两院决议,父亲节才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现在世界上有四十多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但是,只有二十多个国家庆祝父亲节。
二次大战期间,驻扎在英国的美国大兵要买父亲节贺卡寄回国内,英国贺卡出版商按要求印制了一批贺卡,英国人方才知道有这么个节。此时的大英帝国已经今不如昔了,看着人家美国人整出个父亲节来,也放下文化优越的身段跟人家美国人学,反正打仗正是用人的时候。所以,一来二去的,现在英国也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庆祝父亲节,和美国的庆祝方式差不多。
美国人对父亲节不是很重视。母亲节这天,大小餐馆满座,长途电话打爆,母亲节贺卡满天飞,超市花店张灯结彩,可劲儿鼓励人们给母亲买礼物。父亲节呢,就显得冷冷清清。1997年,美国一家百货公司J.C. Penny’s做过一次调查,问顾客父亲节那天送什么礼物给自己的父亲,答卷中占第二位的是什么都不送。
读到这儿,做母亲的别太高兴,做父亲的也别太伤心。当然,有的儿女也给老爸送些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更多的是送些钳子,改锥,榔头,电钻一类的小工具,让老爸干活时省点儿劲儿,从礼物的种类来看,骨子里还是让老爸多干活儿。去年,我闺女就送了我一盒小工具。不知道是不是她老听她妈妈说我懒,在提醒我多干活儿。
父亲节也不如母亲节热闹,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父亲节。人家说了,有个母亲节不就行了吗,干吗还弄个父亲节啊?这话说得可没水平,哪能光有娘没有爹呢?可是,当您猛然听到这话时,也可能会觉得这话说得也对。这时候你的思维逻辑是这么串下来的:咱有妇女节,就没再弄个男人节。有个母亲节,有没有父亲节就无所谓了。这种轻视父亲的观点并非是什么女权主义占上风的标志,恰恰相反,它仍然是传统的大男子主义,男权主义思想的反映,只不过它的反映形式不是那么直截了当而已。
我在《闲话母亲节》一文中对东西方社会中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历史原因作过简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男人不仅肌肉发达,头脑也并不简单,自打进入渔猎社会后,不但把妇女压在身下,还编出一段段的故事来进行意识形态洗脑,让妇女服服贴贴。从夏娃,潘多拉,妲己,褒姒到江青,这些故事的路数是一脉相承的。
现如今,男人们道貌岸然地讲平等讲女权时,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仍在不自然地流露。就拿“女士优先”这一文明社会的道德习俗来说,表面上是谦谦君子,绅士风度,骨子里则是男人居高临下,得便宜卖乖。你要是不把女人当作弱者,你干嘛照顾人家,让人家优先呢?因此,在男权主义盛行的社会里,在受传统观念主导的人们的思想中,父亲节有没有两可。您说,毛主席他老人家往天安门城楼子上一站,底下立马山呼万岁,他还用得着给自己设立个毛泽东纪念日吗?
对父亲节的不重视不能说明男人的社会地位不如女人高,相反,它恰恰说明男人在我们这个社会仍然处于高高在上的有利地位。因此,那些掌握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大权的男人们才乐意保持现状,保持低调,以此来显示他们的无私。虽然,当今的社会仍然是男权至上的社会,但是,并不是所有男人都处于高于女人的地位。对于像斯马特先生那样的男人,如果社会不给予他们应有的尊敬和表彰,那就显得很不公平了。
其实,普通的男人也是男权主义社会的受害者。在这种社会中,男人必须要承受比女人更大的压力。女人受了委屈,她可以尽情地洒泪倾诉,获得人们怜香惜玉的同情;男人呢,社会要求你“男儿有泪不轻弹”,时间一长,准憋出病来。要不然,男人的平均寿命怎么会比女人短呢?女人失业了,回家相夫教子,再自然不过了;男人失业了,您就不好意思往家里退,您说您是“相妇教子”,人家就是不信,说您是“吃软饭”。打仗了,遇到什么危险了,男人得先往上冲,这时候,您提什么“女士优先”,保险叫人看不起。2003年,伊拉克战争一打起来,布什总统特意发表父亲节文告,再次强调父亲节这个日子,恐怕人们忘记广大父亲们对国家的贡献,他的意思也是不言自明的,当炮灰还是男人好使。
有趣的是,母亲节和父亲节的倡议者都是女士。从宏观历史的角度看,女人的平等观念就是比男人强,受了几千年的压迫,人家也没想着趁现代社会平等观念的流行和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的机会对男人实行打击报复,转过身来压迫男人。相反,不但自己给自己整了一个母亲节,还就势给男人们弄了个父亲节过。因此,在过父亲节的时候,我建议咱全体男同胞们再次向女同胞们表示感谢。
这几年,每当过父亲节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父亲。老爷子一辈子脾气不好,是个你说东他偏说西的主儿。虽然他没有斯马特先生那么高的觉悟,但舔犊之情却时常自然流露。刚上大学那阵,买本字典都发愁,老爷子时不时地往咱兜里悄悄塞钱,你说不要,他瞪眼;再说不要,他一嗓子吼得窗户纸颤悠。每当这时候,我的鼻子都有发酸的感觉。
罗素曾经说过,父亲最根本的缺陷是他们都希望小孩成才,为自己争得荣誉。我们老爷子就没这一缺陷。他对孩子的政策是彻底的无为而治,放任自流,从来不指望孩子给他争什么荣誉。
大学毕业那年春天,本来要出国念书,政策变了,本科生不让毕业后就走人。没辙,先凑合考个研究生得嘞。准备考试那几天,老爷子发话了,就这么几天工夫,你就想考上研究生?折腾吧,你就。你要能考上,我把脑袋切下来当球踢。说着,还做了个拿刀抹脖子的漂亮动作。咱这人多少也有点儿你说东我偏向西的邪劲,一努劲儿,考上了。从此,他再也不说咱爱瞎折腾了。单位的人当他面说他儿子有出息,他就一句话,他倒是从来不让我操心。
记得我出国那天,假装无所谓的他,站在街上老远的还冲着汽车张着嘴挥手,咱坐在车上看着那白发苍苍的老头儿,怎么也舍不得转身,直到汽车拐弯儿。那一刻,我理解了为什么朱自清先生看到父亲送别的背影会泪眼朦胧。
(照片为网上资源,在此向原作者致谢)
2005年6月初稿
2007年6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