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评历史批评方法
历史批评方法是对古代文献进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方法。圣经作为“人类语言内的上帝的话”,其所有的部分和来源都是人写的,所以,要真正理解圣经,这个方法不仅合理,而且其应用是必要的。
1. 历史批评方法的历史
要正确评价这一方法的现状,必须回顾其历史。这一解读方式的某些因素已经非常古老。古代,古典文献的希腊评论家已经使用其中的因素,随后,在教父时代, Origenes, Hieronymus 和奥古斯丁等大家也使用这种方法。这一方法在那个时代还不完整,其现代形式是不断完善的结果,尤其是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者的追根溯源(recursus ad fontes) 的结果。但是,新约文本分析在1800年后与公认本(Textus recptus)分离后才发展成一个科学学科,而文学批评则可以追溯到17世纪。具有开创性的是Richard Simon的著作,他指出,摩西五经的内容有重复和不同,风格有差异。这与摩西是五经的唯一作者的设想是不符合的。18世纪, Jean Astruc 还满足于认为,摩西为了写创世纪采用了不同的原始文献(尤其是两个主要文献来源)。但是,随后的批评越来越否定摩西是五经的作者。文学批评很长时间局限于区别数种不同的文献来源,这样,到了19世纪就出现了“文献假说”,认为摩西五经是编辑的结果,是来源于不同时代的四种部分并行的文献被糅合在了一起:耶和华派(J),神派(E),申命记派(D)和祭司派(P),后者作为最终编辑给了整体经文一个框架。与此相应,研究界采用了两个来源的假说,来解释新约中三部对观福音中的异同。根据这种假说,马太和路加福音采用了两个来源:马可福音和一个耶稣语录集(Q)。现代的科学解经大体上依然采用这两种假说,但是还有争议。
为了确定圣经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文学批评局限于割裂和拆散文字段落,以便分别不同的文献来源,而对圣经文字的最终文本形式重视不足。圣经文本现在的形式所传递的信息对文学批评来说无足轻重(经文编辑者的工作所受的重视太少)。出于这种原因,历史批评方法看起来具有颠覆性和毁灭性的作用,而一些解经家受当时比较宗教学或哲学观念的影响,对圣经发表了负面的评价,这种印象就更强了。
Hermann Gunkel 使这种方法摆脱了狭隘的文学批评的范围。尽管他依然把摩西五经看作集结的文字,但是他的注意力已经是在不同段落的特点。他试图确定每一个单元的体裁(比如传说或颂歌)及其来源或“生活中的位置”(比如律法体系、宗教仪式等等)。与体裁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是“类型的批判研究”,这种“类型历史” (Formgeschichte) 是由研究对观福音的 Martin Dibelius 和 Rudolf Bultmann 引入释经学的。后者的类型史研究又与受到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启发的圣经诠释学相结合,其结果是,类型史往往引发严重的保留意见。但是,这种方法本身所带来的结果是,大家可以明确地看到,新约传承的根源在基督教教会内,其类型来自原始教会,新约传承已经从耶稣自己的宣称过渡到了关于耶稣是基督的宣称。与形式史联系在一起的是编辑史,这是对编辑的批判性研究,这种研究试图突出每个新约作者自己的所作及其作为编辑工作基础的神学观点。后一种方法的运用,使历史批评方法的一系列步骤得到了完善:研究从文本分析转向文学分析,后者把文本割裂成单元(来源分析),然后对类型 (Formen) 进行批判研究,最后进行编辑史分析,对文本作同步综合研究研究。这样,就能对作者和编辑者的意图有更明确的理解,也就能更明确地理解他们对最初的读者所传达的信息。历史批评方法因此获得了突出的意义。
2. 原则
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批评方法的基本原则是:
这是一个历史方法,这不仅仅是因为其研究对象是古老文本及其历史意义——对我们来说是圣经——而且也首先因为它试图澄清圣经文本形成的历史过程:这一跨越不同年代的过程常常漫长而复杂。在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圣经文字所针对的是不同类型的、处于不同时空的听众或读者。
这种方法是批评性的,因为,其整个过程(从文本批评到编辑批评)所借助的是科学的、尽可能客观的标准,以便今天的读者能够理解其含义往往很难理解的圣经文字。(乡下人注评:标准的客观性与神学家必须遵守教义有根本冲突。)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这个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圣经文本,如同分析任何古代著作一样。他把圣经文字看作人类语言的产物加以解释,但是尤其能够帮助释经家研究文本的编辑并更好地理会圣经中上帝启示的内容。
3. 描述
现在发展阶段的历史批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长时间以来已经得到运用的文本批评是一系列学术研究步骤的开端。其目的是依靠最古老和最好的手稿以及莎纸抄本、古代的译本和教父学,按照特定的规律确定出一种尽可能接近原文的圣经文本。
随后对文本进行语言学(词法和句法)和语义学分析,这是历史语言学研究所需要的。随后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把文本划分或大或小的单元,对文本内在的一致性进行审视,通过可能存在的重复、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其他迹象可以确定某些文本是由不同文本汇集而成的特点。这样的文本被分成小单元,以便确定其可能所属的不同的来源。体裁批评可以帮助确定其文体、产生环境、特点和发展过程。传承批评从传承流派的角度分析这些文本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编辑批评最后研究文本在形成最终定本过程中所经历的改动,通过区别文本各自的取向差别分析其最终形式。前面几个步骤的分析是从时间过程的角度揭示文本的形成过程,而最后一个步骤则是综合分析:通过文本内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解读现存的文本,从作者期望向同代人所转达的信息的角度来看文本。这样,文本的具体作用也能得到考虑。
如果被研究的文本属于一种历史题材或与历史事件有联系,那么就可以用历史批评对文学批评加以补充,以便用现代表达方式把文本的历史意义确定下来。
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显示圣经启示在具体发展中的不同阶段。
4. 评价
现在发展阶段中的历史批评方法有什么价值呢?
这一方法的客观应用不包括预设,如果预设决定了其运用,那么,这不是来源于这个方法自己,而是来自诠释的选项,这种选项会支配解释并具有倾向性。[乡下人不由得设问:必须遵守教会教义 (Dogmen) 的历史批评方法是否包括了预设呢?这样使用历史批评方法称得上客观吗?作为历史批评的发源地,德国神学研究也一样不能脱离教义的束缚,从这种意义上说,使用历史批评方法无非是给荒谬的教义披上一层科学的外衣而已。]
这种方法开始的时候以文献来源批评和宗教史为目标,随后却显示出,这种方法提供了理解圣经的一个新途径。这种方法揭示出,圣经是不同文卷的集结,这些文卷,尤其是旧约的文卷,大多不是由一位作者写成,而是有一个漫长的形成史,而这个形成过程又与以色列或原始教会的历史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在此之前,犹太教和基督教在释经时,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上帝的话语是植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的,他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只是总体性的,而且不明确。传统的释经方式面对一种起初有意识地脱离信仰并且有时与传统释经方式矛盾的科学方法,这肯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随后,这种痛苦的过程证明是有益的:这种方法在终于摆脱了他人的偏见后,导致了对圣经真理更精确的理解(参阅 Dei Verbum 12)。按照 Divino afflante Spiritu (圣神默感),对圣经的文学含义加以研究是释经的一个本质性任务。在这方面,借助历史批评方法是不可缺或的。
可以肯定的是,历史批评方法的传统运用方式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它只局限于圣经文本在其产生时的历史条件下的意义,而不关心圣经启示在后来的发展阶段和教会史中所显示的可能的意义。尽管如此,这个方法为释经著作和圣经神学著作做出了价值很大的贡献。(乡下人评:这种求全责备毫无道理,“圣经启示在后来的发展阶段和教会史中所显示的可能的意义”原本就不是历史批评方法作为一种科学方法的任务。这种所谓的局限性只有从教义的角度看才存在,而历史批评方法在神学中的应用的根本性问题是信仰与科学标准的冲突。)
长时间以来,历史批评方法避免与哲学体系混淆。最近的一种释经趋势因为强调文本的外在形式而忽略文本的内容,但是,这种趋势通过对文本的详尽的语义学(字义、句义、文义)和实用范围的研究得到了纠正。
至于文本的综合分析对历史批评方法的影响,那么必须承认,这种分析是合理的行为,因为,上帝话语的表达是文本的最终形式,而不是任何一个古老的版本。但是,文本在历史过程中的重构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显现圣经内在的历史动力及其丰富的完整性:比如出埃及记21-23 的约书所反映的以色列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宗教情况与申命记或利未记等其他律法汇集不同。旧式的历史批评释经方式的历史趋势可以受到指责,但是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就是说,不能完全局限于最后定本的现世释经而置文本的历史于不顾。
这样,历史批评方法的目标是,主要一时间演变的方式来突出文本作者和编辑所要表达的意义。与其他方法和取向原则相结合,它可以为现代读者提供理解圣经现今文本的途径。
(总结部分)
作为结论应该强调,圣经的解读自然需要历史批评方法的运用,至少需要其主要线索。事实上,圣经确实不是显示为永久真理的直接启示,而是对上帝通过反复涉入人的历史实现的自我显示的书面见证。与其它宗教的圣典不同,圣经的消息是扎根于坚定的历史基础之上的,这就是圣经文卷不经形成史的研究无法正确理解的原因。对释经而言,跨时间性的(乡下人注:就是历史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同步性”释经方式不管多么有益,永远不能取代历史性研究。为了能够有成果地工作,必须至少接受历史批评方法的主要成就。
乡下人评注:
本文摘译自天主教会教皇圣经委员会1993年《圣经在教会内的解读》德文版的 I.A.和总结部分,最后修改时参考了天主教会的中文译本,但没有采用这个译本的译法,尤其在涉及到经文名称和人名时,用了大家比较熟悉的新教的译法。
历史批评方法兴起于德国18世纪的神学,在20世纪达到鼎盛,今天早已经属于新教神学的核心部分,而天主教会如今也认为这个方法是神学研究与释经不可缺少的方法,应该说是天主教会的一个进步。
历史批评方法不是一个单一的方法,而是由来自史学和文学研究的不同方法组成的一整套方法的总称,凡是书面传承有不同的版本或者并行的口头传承经过了书面化,历史批评方法就有用武之地。然而,这一套方法在神学研究中的应用,必然会触及基督教的核心信条和教义,其中包括处女生子、耶稣复活、耶稣的人性与神性等等,而且,文本研究还会触及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圣经托名伪作的问题及其神学解释。所有这些都涉及到圣经的可信度。所以,历史批评方法不论如何具有科学性,如果研究者不能摆脱教义的束缚,不能在研究中把自己的信仰与学术分开,其研究就谈不上科学性。另一个问题是,不论是这套方法本身还是研究结果,都很少被牧师神父所采用,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准备布道辞没有助益。尽管如此,神学家、尤其是新教的神学家们在有限的活动空间之内用这种方法所取得研究结果丰硕,而且对基督教在社会中的地位有极大的影响。如今有些学者可以说哪些话是耶稣所说、哪些不是,哪封信是保罗所写哪封又不是,这都得力于这种方法的应用。
如今天主教也在有前提的情况下认为这种方法可取、而且其结果可用,那么,华人基督徒该采取什么态度呢?采取原教旨主义的态度,对这些研究成果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