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的比兴和诗的对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周我传了一篇”诗遇知音意自深“的小文章到书香人家,谈的是当读者和作者有共同经历时,就更能体会到诗的深意。我那文章的标题引起了红袖添乱的注意,她巧妙地将我的名字嵌进去,在“诗遇知音意自深”后,接了一句“曲与知音曲自平”。我即拍手叫好,“与”这儿当动词用,指曲子唱给知音听就格外自然哓畅,说明诗曲同工,都有待知音。谁知又有一位署名为“英俊体贴还有钱”的公子,爱红袖这一句,给配了个上联,成了“心逢红袖心难静;曲与知音曲自平”。这后两句和前两句,虽然看起来都成对,但表现形式不同。前者是歌曲的比兴,后者是诗词的对仗。歌曲的比兴,重意思,也讲究句子的美,但不受平仄的束缚,也不受词性对偶的要求。此类佳句,在歌词中多见,如“刀切莲藕丝不断,斧砍江水水不离 (刘三姐)”,“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 (刘三姐)”“青山到处埋忠骨,天涯何处无芳草 (江姐)”,但这样的句子不能放到律诗中去,因平仄不谐,对得也不工。“英俊”公子显然想按律诗要求来显一下身手,因红袖原句平声收尾,他这一句必然要放到前面作仄声结。红袖句中有两个仄声曲字,他就用了两个平声的“心”来对。对得很工整。我想他的名字也许该写成“英俊体贴还有钱有才”,堪于才女红袖唱和。初学写旧体诗的朋友,不能不察这两者的区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