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求是村的孩子们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杭州人的喜欢悠闲是有目共睹的,杭州有很多很多的茶馆,里面坐着的几乎都是杭州人,而且这些杭州人基本上都不是很富裕的群体。如果你留心一下他们的对话,往往都是一些家庭小事,那里菜便宜等等。有人分析过很多原因,什么风景要因,人文要因,地理要因等等,我也搞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现在的杭州,原来的杭州人渐渐地成为打工族,而老板很多都是乡下来的农民。由于经济收入的不同,自然地打工的杭州人被逼出了市区,而富裕的外地农民开始占据杭州最贵的地区。但是杭州人对这个没有表现出愤天怨地,依然心平气和地过他们自己的悠闲生活。房子不要太大够住就行了,汽车没有什么必要,公交车很方便等等这些都是他们世界观的反映。

在杭州西湖的西北部,是浙江大学(4校合并以前的浙大),那里有一个浙大的教职员的居住区,叫求是村。本人从小在求是村长大,浙大幼儿院,求是小学(现浙大附小),杭州15中学(现浙大附中),浙大,当年工作以后也住在父母家,一直到来日本以前都没有离开过那里,那里有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的朋友。

在求是村因为都是浙大教职员的子弟,父母之间相互认识的也不少,从来都不会找不到人一起玩。在宿舍前的空地上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一些人在那里,另有一些是在家中死死地窥视着空地上的人数。一旦开始干什么了,大家冒着回家以后被大骂的风险,立刻偷偷地溜出家门。主要的项目是在地上打乒乓球,打弹子,香烟壳。最好玩的是用活人下军棋。记忆中玩得最多的是下军棋的四国大战,因为是暗棋,每次找裁判都是强迫一些年纪小的孩子来当,而且一下就是一天,经常忘记烧饭(或者烧焦饭),忘记做作业。

杭州人已经是很没有上进心了(没有贬义),但是从求是村的孩子们来看,那些杭州人做的事情已经是太要事情了。我知道的求是村的孩子们,绝对都是一些高智商的,很会读书。因此有很多孩子们都出国留学并且留了下来,但是不管继续住在杭州的也好,离开杭州的也好,我几乎没有听到过谁干了企业,一律都是工薪阶层(除了一个在柏林开饭店的以外),也没有听说成了巨富的,更不要说有什么人干了什么坏事。在去年的房市,今年的股市大潮中,我以为我的那些旧时的哥们,应该是大发了一场。一问,竟然没有一个人有2处房子的,也没有一个人买了股票的。问为什么不去投资一下?答说太吃力了,晕倒。不知道为什么求是村的孩子们会有这样一种非常独特的人生观。我自己回想我的小时候,并没有什么人给我们那样的教育,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潜移默化地移栽到了我们身上,而且还很难解脱出来。

用社会一般的看求是村的孩子,可以说实在是混得不怎么样。求是村的孩子自己认为?与世无争,心安理得,活得很舒。但是如果太太不是一个能理解这样求是村的,那我想他的只能是孤独的。不想站起来,他太太会用尽全力把他拉起来,并且把他贴订,不他再塌下来。嘿嘿。

200758日于札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