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林贝卡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林贝卡您好,
感谢您的溢美之词。《夏》(海)是我当年公开发表的第二篇散文译作,当时的题目是《爱憎无常的大海》。这次我为了凑成春夏秋冬一组,取了现在这个题目。正如我在前面的跟贴中说的,是那年天津翻译协会举办的翻译比赛文章,文章发表在当地一份在杂志上。我想参加比赛,虽然交稿是第一个,但是等评委打开一看,我没有把规定的参赛标识剪下来贴在稿件上,因此作废。我当时非常郁闷。由于疏忽大意丧失了参赛资格,丢失了获奖的可能。我一气之下,就投到天津日报副刊上,很快发表了。我这才感到有一点心理平衡。这篇散文的风格和我前面发表的《春》风格迥异。《春》颇富阴柔之美,而《夏—海》则充满阳刚之美。我生怕别人看了《春》的译文之后,不知情者还会误以为我是女性呢。正好我发现了《海》这篇散文,我欣喜地如获至宝。很快就以男子汉大丈夫的风格翻译完毕,信心百倍地亲自把译稿装到信封里,直接跑到比赛组织部门交稿,由于仓促,收稿的人也没有当即打开,否则就会及时发现问题,也不会留下这段遗憾的故事。提起翻译,有许多种说法来形容其艰难性,诸如:带着镣铐跳舞等等。我也深有同感,我的说法是,翻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译者是看似自由翱翔于浩瀚天宇的风筝,但风筝毕竟是风筝。风筝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根线牵着。这个线被谁牵着?被作者,被编辑,被读者。所以我以为翻译又是一仆三主的联手戏。一仆当然就是译者,三主还用说吗?我这里说的是翻译风格,亦即翻译标准的掌握实在不好拿捏。提到联手戏,那译者就像是演员,要根据剧本,即原著,来扮演各类角色,有时扮男,有时扮女,有时扮老,有时扮小。非常难。提到为他人做嫁衣裳,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为新娘做嫁妆,要根据新娘的喜好和要求去做。有时是华装丽服,有时粗布麻衫。新娘也是罗卜白菜各有所好。所以您看,《夏--海》的翻译风格显然与《春》不同。关于阳刚之气,您还会从即将发表的《天下奇观地裂缝---科罗拉多大峡谷》一文中明显地体会到。与《夏--海》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提起翻译标准我就有一肚子话要说。不知当与不当。总是浪费您的宝贵而紧张的时间。如果机会,等以后我再细谈这个问题。下面想征求您一下意见,关于伍尔夫的《伦敦即景》,我说有中英对照。其实说的只是我手头有英文原稿,并非已经输入电脑。您知道,虽然是小册子,但也要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敲。很费时间,再者出版社也没有这个要求。因此现在我电脑里只有中文,如需要,我得输入。我想偷个懒,但是电脑里怎么也找不到,我想是出版社有要求,不然电脑一打开就有,谁还到书店去买他们的书呢?不知您是否有办法,我非常希望汉英对照。汉英对照像是把自己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和作者之间,有什么毛病都无法隐蔽。如果怕暴露翻译上的错误,这种汉英对照法是万万使不得的。不过我这个人虽然内向,言行腼腆,但在翻译上,我却不怕出丑,我巴不得让读者汉英对照多挑出毛病,以便出版后给世人少留下点错误,以免误人子弟。人要有自知之明,根据我这个翻译个体户的水平,要想不出错是绝对不可能的。我总是希望能得到高人里手的批评指正。好了,不多说了,简直太罗嗦了。今天是我的公休日,难得有空儿多聊些。等着您帮我对伍尔夫译文拿个意见。
谢谢!

宋德利 2007年6月29日
林贝卡 发表评论于
宋德利,

谢谢你和【美语世界】的网友分享你精彩的翻译和心得,你对翻译的执着和热爱让我感动,得向你学习。

Have a nice weekend,

Rebecca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