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净空法师,学佛的四项基本原则——再说说陈晓旭治病和净空法师的事儿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陈晓旭,净空法师,学佛的四项基本原则——再说说陈晓旭治病和净空法师的事儿


  呵呵,和名人扯上关系就是能沾光,本来没人看的东西,拉上陈晓旭的名字,就无数人关注了。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同样道理,既然扯上了她,大家关心关注的,也自然变成了陈晓旭,而不是你本来说的事情了。
  这也算有得必有失之一种吧。
  写上篇的本来用意,是提醒那些容易迷信的朋友,不要糊里糊涂被人忽悠了,各人各安其命,外界各安其位,该当作信仰的做信仰,该治病的治病,“学佛不忘治病,治病不忘学佛”最好。没想到,本来是谈治病,大多都去讨论陈晓旭有没有受骗与净空法师是不是骗子的问题了。这让我想起了疑似多年前锵锵三人行的口号:锵锵三人行,跑题跑不停。
  喜欢陈晓旭的朋友说我诽谤,不喜欢她迷信的呢又说我没点明净空法师;学佛的朋友里,有的说净空法师是邪师,也有的说他是好老师;关于我谈佛学那段儿呢,对佛学有研究的朋友说我那是“世智聪辨”,不学佛的朋友呢,又说我宣扬迷信——当然这些还是客气的,不客气的就直接开骂了,做人真难啊:)
  这就是做中间派的坏处:谁都觉得你有问题,左派嫌你太右,右派嫌你太左,一边儿说你投降主义,一边儿说你冒险激进,反正是两边都不待见,受夹板儿气:)
  怎么说是一回事儿,事实则是另外一回事儿,既然涉及了那么多问题,只能再勉为其难说说了,希望这次能说的清楚一些。


  先说说陈晓旭。

  我说到陈晓旭的相有些不那么好,有点儿苦相,又显得很倔强,有喜欢陈晓旭的朋友不太乐意,说我是“以貌取人”。
  这位朋友的原意大约是提意见,我却很以为然。“以貌取人”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不“以貌取人”才是变态——开个玩笑,此变态非彼变态——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行为气质,说不反映他的性格思想,是不可能的,是之谓“相由心生”也。
  如何“以貌取人”,向来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样学问,以前在哪本书上看到吹嘘曾文正公的,就说他功成名就靠的几套学问里,就有一本“冰鉴”的书——那书后来我在卖盗版的小摊子上弄了一本,似乎也没学到什么东西。同学不同命,看来是我的资质太差。
  然而,若仅仅以“外貌”取人,而忽略了“内貌”——内在气质,则一定会失之偏颇,也就更接近孔夫子说那句话的原意。我一直怀疑,以孔夫子的眼光,一辈子相人无数的本事,居然会看错了自己的学生,这样的事情,很难发生。至于其中会不会有其他可能性,我没有证据,不敢乱说,也只能是怀疑而已。
  其实道理很简单,陈晓旭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为什么那么喜欢陈晓旭?
  就是因为她无论外貌还是内貌,都非常符合我们想象与期望的“林妹妹”。
  若仅仅看外貌,那估计能找出许多,无非一张瓜子脸一双丹凤眼什么眉什么目就差不多了,但加上“内貌”,“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则难上加难。正是因为陈晓旭符合了基本上所有条件,才使之成为经典,成为林妹妹的不儿人选——就象八三版“射雕”里的黄蓉。
  那么,为什么陈晓旭与我们想象中的林妹妹就那么“形神兼备”呢?
  如果说她们的性格气质内心世界没有相似之处,那就不太可能了吧。

  关于陈晓旭的病,也再罗嗦几句。
  之所以说她有可能“愚昧”,是有消息说她学佛已经十年有关系。
  学佛十年还能被骗,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佛学的实在是糊涂了些。
  其实陈晓旭的机缘很好。
  佛学讲人生有四大难: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明师难遇,佛法难闻。
  前两样中国人都差不多的福气,后两样很难,一般人遇到老师也多半儿是“对面相逢不相识”,或者“充耳不闻”,陈晓旭则幸运的多,四样都占全了。
  这么好的条件,没学出什么成果,其实是很可惜的。
  如果她学佛已经十年,如果她真下功夫,十年辛苦不寻常,怎么也要有些成果,就算功德积累不够,智慧也该有些成绩了,她就应该不是这个病,不是这个走法才对。
  一个学佛上路的人,有根底的人,按道理,是不容易得癌症的,死于心脏病、脑溢血、高血压等等才比较正常些,当然,更好的是无疾而终,只是能做到那么好的人实在太少就是了。
  只希望我们这些旁观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要以为信了什么就可以万事大吉,疾病统统走,钱财多多来——想的真美啊!

  那么,学佛到底能不能治病?学佛是不是就可以不用看病了?
  也能也不能,也用也不用。
  其实道理很简单,生病的都是我们这个身体,自我得之,自然可以自我失之——关键是,您能不能做的到。这个世界上太多事情,道理好谈,事情难做,所以世界上夸夸其谈的道理家,远远超过能把事情办成的实行家——比如现在大言不惭的我。  
  有人问文殊菩萨:既已知生生以不生为义,死死以不死为义,何故仍被生死流转。菩萨言:其力未充。  
  就是这个“其力未充”——如果你有那个能力,能做到,自然不会生病更用不着看病,可是您没那个能力,做不到,死抱着“能”的那个道理,有什么用呢?道理是道理,您是您,那道理不是您的,是人家的啊!
  其实不只是学佛,学道、学气功、武术、锻炼、书法、学中医,等等等等,做的好了,都能健康长寿,无病无灾——可是,你能做的好么?
  那么,既然做不好,现在又生病了,怎么办?
  靠着学佛、修道、练气功等等,把病治好?当然不能说不可以,很多病也只能这么治。
  但是,还有很多病这样治疗并不合适怎么办?比如车祸大出血,比如拉肚子,比如饿病。
  所以,治病也要“得其宜”,西医合适的病您找西医,中医合适的病您找中医,医药不合适的病,您就打坐导引,什么招儿管用用什么招儿——就象如果您饿了,管它什么东西,能填饱肚子就行,只要不毒死人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当然,如果您已经不那么饿了,没有生命之忧了,就要精挑细选,看看什么食物最健康,什么食物合胃口,等等等等。
  如果您已经饿的快那个了,旁边放着东西也不吃,非要说我念佛管饱或者能让我不饿,可惜自己又没把辟谷的功夫练出来,那不是愚昧是什么!

  不管怎么说,陈晓旭毕竟已经“往生”,说什么都已经没有用,作为我们这些人,只能是“闻者足戒”,做的尽量好一些,至于我这个“言者”是不是有罪,反正因果是跑不了的,如果有问题,自然会有承担。

  再谈谈净空法师。
  净空法师在佛教内部,其实也一直是有争议的。不过这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一个人出名,一定有争议,没有争议的那一定是独裁统治——百丈怀海法师当年的改革一样有争议。
  佛家有规矩,白衣不能随便批评和尚,所以,我只能按照原理尽量公允的说一说,如果错了,还是刚才那句话:反正因果是跑不了的,自然是我自己承担,想往别人身上推也推不掉啊。
  争议不是问题,关键是他说的道理对不对。 
   
  有朋友说陈晓旭是信错了师父,这个我不好乱说,净空法师我没有机缘拜见,只是看过他的文章和演讲,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朴实,虽然有些讲法我不是很同意,但并不能说那就错了。因为时间地点场合不同,面对的信众不同,很多东西都是可以便益从事的。所以,作为我们旁观者,在没办法确认出错的情况下,不如搁置——我们该往前走就往前走,揪住某位和尚可能的错误不放,对我们自己是不是一定有好处呢?如果我们只是说说他的错误,自己却不努力不进步,那挑出别人的错,又有什么用呢?
  不过,净空法师在推广佛学上功德很大,而且是切切实实的功德,并非虚置。即使他有些说法不够严密,不够究竟,也无法抹杀他的功绩。
  至于信他的人是不是信错了,另当别论。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没有哪个师父能永远手把手的教徒弟,修行终究还是要靠自己,开始的时候师父领领路那是应该,但是指望着师父一辈子扶着搀着甚至背着,就不合适了。
  陈晓旭学佛已经十年,早该学会了自己走路,如果学了这么多年还是糊里糊涂,还把错都推在师父身上,那是推卸责任。
  再说了,师父错,徒弟未必也跟着错,就算是净空法师的教导里有问题,以陈晓旭十年学佛的经历,当初有三藏经典,古今无数祖师大德的记录,都可以作为借鉴,也该有所校正或者自己找到正确的道路。所以,把责任推给老师,是不合理的。
  就象我们的一生,有祖国落后的印记、社会混乱的影响、父母教育的缺憾等等,但是如果都把自己的缺点怪罪到这些客观因素上,而对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更正避而不谈,到最好优点都是自己的,问题都是别人的,吾未知其是也。

  关于净空法师批评陈晓旭“信”的不够的问题,有很多朋友有意见,觉得他好像是事后诸葛亮,用来推脱责任的说辞。
  这个问题,我们无法进入别人内心,也没办法了解第一手的事实,所以没办法确认,只能不加以评论。但如果只从原理上来看,净空法师的说法,并没有错。
  佛法里讲,修行中要想有成绩,需要有“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净空法师比较客气,还只是谈了最基础的“信力”,陈晓旭连开始的信力都不够,更不用说层次更高的其他四种力了。
  十年学佛,成果寥寥,信力如何暂且不谈,精进力一定是不怎么样的,因为努力一定不够,否则情况一定不是这样;念力很明显是不够的,因为如果够了,癌症一定是得不了的;后面两种,就更不要谈了。
  这五种力,即是因,也是果,五力齐发,不可能没有成果。

  关于净空法师是不是邪师,能不能信的问题,我不下结论,只谈一个世俗的观点,和一个佛学的标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斟酌。
  有这么一句话:“不因其人而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
  某个人不够好,未必他的意见就不好,如果意见正确,我们还是可以吸取;某个人某句话说的不够好,未必人就不够好,未必其他的意见就不对。
  再说说佛学的。
  佛学有四个标准,是破除迷信的“四项基本原则”: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和依智不依识。
  依法不依人:学佛的时候,依照的,是佛法,而不是讲佛法的人。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是正确的道理,而不是什么都听老师的。老师说的对,就听,老师说的不对,就不听。不能说某某老师说的一定就对。不只是老师,连最权威的释迦牟尼佛讲过的话,有些也只是特定情况下所说,换个时间地点人物,也是可以推翻的。所以学佛不能迷信权威,而是要服从真理。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经浩如烟海,是释迦牟尼佛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学生所讲,针对不同的问题,他所作的解答,层次深浅,重点详略,都有所不同。我们学习的时候,要懂得甄别,要明白哪些回答是把道理说透了的的终极真理,哪些是有针对性的局部真理,不能死读书,觉得只要是佛经,就是佛说过的话,那就都是真理,“一个字都不能变”——这也是愚昧的一种。
  依义不依语:文不尽言,言不尽意,不能被语言表达的局限性所迷惑,要透过语言的表象看本质。
  依智不依识:要依照智慧,而不是意识心思考所得。
  
  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有了以上的几个标准,大家应该可以学会怎么样自己判断了。

  最后谈谈捐献的问题。
  不少朋友觉得陈晓旭捐了很多冤枉钱,因为还是照样病照样死。
  这个怎么说呢,一方面那是她自愿的,是她自己的自由,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另一方面,捐献给佛门,总比自己挥霍了好,终归是好事。
  但是这里,我提个醒,恰恰从她捐钱的举动,可以看出她学佛并未如何得力。
  佛家讲“六度”,算是学佛的基础,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布施”,但是“布施”有两种,大部分人就不是很清楚了。
  布施,分为“财物布施”与“法布施”——另外还有种“无畏施”,我们一般用不着,就不提了。
  财物布施,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往佛门里送钱。法布施,就是自己去学习佛法的道理,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也能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也能破除迷信,学习真理。
  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也最习惯的,大家都喜欢做的,就是财物布施了。很多人也认为,我捐了那么多钱到庙里,就是信佛了,已经够虔诚了,这辈子和下辈子应该有保障了。
  其实不然。
  达摩祖师见梁武帝时,梁武帝觉得自己造庙养僧无数,就问祖师:“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
  一个皇帝穷一生之力,还得了这么个结论,我们那点儿钱算什么啊。
  那么,应该怎么做才好?
  我们来看看大部分人都听说过的、可以说是禅宗最重要的典籍“金刚经”里是怎么讲的:
  “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如果有人把能装满宇宙那么多的金银珠宝都捐献出来,那么多财物布施的功德,都不如真心追求真理,研究“金刚经”,和“四句偈”,把其中的道理讲给别人听,所获得的福德啊!
  佛的话都不听,听谁的话啊?我们那点儿钱算什么?梁武帝那点儿钱算什么?
  哪四句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做什么“有为法”都是虚幻的,只有在根本问题上下功夫,才真有用。
  号称学佛而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是愚昧么?
 
  话说回来,现在的庙里还缺钱吗?
  庙外面比庙里面缺衣少食的人多多了,他们比和尚更需要帮助,与其把钱捐到庙里去做买卖试图贿赂佛菩萨保个平安求个来生过好日子,还不如老老实实做点真实的功德,去救济一下穷人,鳏寡孤独等等,多给饥饿的人一口饭,比给有钱人十万贯功德大多了——现在的庙里多有钱啊——老话早就说的很清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世界上的道理都是很简单很实实在在的,怎么就那么多人不明白呢!
  每次去那些名胜古迹的寺庙,都看到无数的人在那里大把大把的烧香,既污染了空气,又浪费了资源。
  拜佛可以在家里拜,烧香可以在家里烧,意思一下也就行了,把敬香变成了点火——这不是愚昧是什么!

shamrock100 发表评论于
七八年前的旧闻了,现在才看到,但还是要回复支持一把,与我心有戚戚焉。
dedede 发表评论于
I don't know who can say something more nicer than you.

庙外面比庙里面缺衣少食的人多多了,他们比和尚更需要帮助,与其把钱捐到庙里去做买卖试图贿赂佛菩萨保个平安求个来生过好日子,还不如老老实实做点真实的功德,去救济一下穷人,鳏寡孤独等等,多给饥饿的人一口饭,比给有钱人十万贯功德大多了.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呵呵惭愧惭愧,多谢玄米朋友提醒。
玄米 发表评论于
这篇好,上篇有点失望,虽然明白文章的本意,但还是有些不达意也就没有吭声。知道微风关于这件事一定会写点什么所以一直等来着,我看不懂文言,就等在这里看微风的了,行不行啊。
我真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拿这个人说事。水门汀那里写了一篇痛快的很适合俗人看。
还有上次关于写大雪的那篇写的也不好,太暧昧,诚意没有表达出来,我想我可能是明白微风的意思的。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mapleinfall好,您太客气了,一孔之见,还请不吝赐教。
不好意思,出门了几天刚刚回来,回复迟缓,惭愧惭愧:)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多谢惠兰!
大家节日快乐!
惠兰 发表评论于
过节好.
mapleinfall 发表评论于
最近读了心经,多看了微风先生几篇文,真智慧呀,受益匪浅,多谢!会经常来看您的好文的。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奴家小说的对,学佛先做人:)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1?我有说过陈晓旭命苦吗?
呵呵每个人都会死的,包括我们,该什么道理就是什么道理,是不是?
醉时才认输 发表评论于
哈哈,晕了不怕,俺出租城墙,借你扶一扶呀?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天苍苍说的对,所以要“以经为师”,尽量走稳妥的路,只要不错,总是往前进的:)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呵呵晕了,醉时这棒子敲的啊。。。
奴家小 发表评论于
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
做人,但求无愧于心。学佛难,就学有颗普通善良的心吧。
清静莲花 发表评论于
这篇写得在理,值得好好思考一下。应该如何起信,如何精进,如何布施,如何修戒定慧,都不是说说而已的,必须身体力行,否则都是空话,没用的东西。

陈晓旭学佛十年,捐款也不少,听说她还以弘法为己任,可到最后连信力都没有建立,学佛不易由此可见一斑。

个人认为,净空法师是非常不错的老师,我是看来他讲的《了凡四训》之后,才深信因果,破除了我对佛教的迷信。正在看他讲的《地藏王菩萨本愿经》,讲得很好啊,竟然有人说他是邪师,简直是不知所谓。人无完人,不可以用完美的标准去要求一个人,谁要这样要求别人,先把这些标准往自己身上套一下,看看能做的百分之几。“三人行必有我师”,并非只要完人才值得自己学习的。

呵呵,风兄还是要提点意见,陈晓旭算不得命苦吧,她若算命苦,像我这样的人只能算“命苦苦”了。人都去了,何必呢?
天苍苍99 发表评论于
风兄上一篇有些关点和我的想法类似。很和胃口。不过因为懒,没有风兄考虑的多。

更喜欢这一篇的深度。学佛很难自己印证,难免干傻事。即使名师对一样有名的徒弟大概也不好说什么。是非一念而间,难啊。
醉时才认输 发表评论于
事不离理,任运全真. 佩服一下!

风兄灵机弘圣道,真智利群生.我鞭心自责,倘若风兄这个'言者'因了这篇文章需承担因果,我也愿为这真切的文字担一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