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侨办党组书记吕伟雄发言。(陆春艳 摄)
“怨侨”事件是谁惹的祸
——从所罗门唐人街被烧说起
2007年No.2 作者:吕伟雄 郑建民
2007年No.2 研究与探讨 作者:吕伟雄 郑建民
主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出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编:王晓萍
主编助理:刘香玲
编辑部:许乐生、朱凌峰、
崔酉年、张 波
刊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定价:全年 45.00元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88387961
88387962
88387956
68327543
68994472
传 真:010-68327543
68994472
E-mail:qwgzyj@263.net
qwgzyj@sina.com
——————
“怨侨”事件是谁惹的祸(1)
——从所罗门唐人街被烧说起
人们所料不及,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跨国空中撤侨产生于小小的太平洋岛国——所罗门。
4•18事件
2006年4月18日,所罗门当地时间下午三时,由于对总理选举不满,所罗门首都霍尼亚拉市数百名民众聚集在议会大厦,举行示威抗议活动,随后演变成严重的骚乱……
数百名“暴徒”闯进唐人街,哄抢货物、焚毁商铺、火烧住宅。骚乱持续了两天,几十家华侨华人商铺被焚烧。
事件发生后10小时,北京时间8时25分,广东省侨办接到所罗门侨胞的求救电话。经向当地我有关人士了解后,证实所罗门侨胞在骚乱中损失惨重,便迅速以电话形式向省政府和国侨办报告。
中国政府此次撤侨接侨、安侨迅速及时,措施极为周密,整个行动非常利索。中国政府为海外侨胞临危解困、雪中送炭的举措,尤其是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亲自过问,引起世界各国瞩目,更令侨胞深受感动和赞誉。所罗门“撤侨”宣示了中国政府保护华侨在海外生命财产利益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彰显了中国政府的自信和实力。
私访所罗门
撤侨之后,广东省侨办派员到尚未与我国建交的所罗门作了五天的侨情调研。时间虽短,感触极多。种种现象让我们感到,用一般的眼光看待所罗门唐人街被焚烧显然是不够的。把所罗门唐人街被焚烧和近年海外许多“怨侨”事件的产生联系起来看,更促使我们侨务工作者深深地反思……
华人华侨在所罗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据称,一百多年前最早在所罗门留下脚印的是7名开平人。之后,他们陆续带来乡亲安营扎寨。上世纪,所罗门的华人通用语言是“四邑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旅居在所罗门几十年的几百侨胞纷纷离去,二战结束后又陆续聚回。当时的英国政府把回来的华人安排住在美国的旧兵营,逐渐发展成现在的唐人街。
1978年,所罗门独立,又有几百名生活在所罗门几十年的、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同胞离去,到中国开放改革放宽出境后,近十多年来又有近1000名广东新侨陆续到达。
新侨来自国内商品经济发达、竞争激烈的珠江三角洲,本身素质不高,绝大部分不懂外语也不懂涉外贸易知识,在国内被竞争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而盲目随着“走出去”的潮流走出去。他们一无所有,急于求成,干起事来“无所畏惧”,常常干出一些饮鸩止渴之举。对当地特有的官僚低效率难已适应,更没有人际关系及能力解决某些生意关卡障碍,也没有前一代人的耐心从容,为了“揾钱”经常不顾效果,用金钱作为敲门砖。许多“离谱”行为,不但受到老侨的鄙视,更使当地人从原来对中国人的尊敬转向怨恨。
上百年历史所罗门总是聚不起众多华人,聚聚离离,离离聚聚,离聚之间,我们不难品味到华人始终未把此地作为永居地,自己只是“匆匆过客”,只是作为谋生地罢了。真是“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落后,是所罗门吸引新侨的重要因素
然而,4•18事件硝烟未散,伤心的眼泪还未拭干,大部分逃离者又纷纷回到这个经济欠发达的所罗门,继续他们艰难的事业。这个落后的岛国为什么对身处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人有如此吸引力呢?
(一)弹丸之地,商家必争。分布在许多岛屿上的50万所罗门人,几乎日常的所有生活用品,都必须由首都霍尼亚拉这弹丸之地供应。外岛严格控制华人做生意,于是华商都集中在首都,这弹丸之地成了50万人生活用品的供应批发中心,更成了各国大使馆官员、联合国维和部队、马来西亚伐木华人的高级消遣地了。当然,更是当地人“打工揾食”的“天堂”。
(二)移民所罗门“只要勤力,不需学历”。所国对进入本国移民看上去十分严,十年居住方可入籍,但实际门槛极低,只要办了手续进得去,几乎都可以留下来,而且对学历没有任何要求;一些在国内素质竞争不过别人的人群到所国则成了“强者”。
(三)低收入的所罗门人需要大量低端的中国商品,而低端的中国商品,正适合这一类低端的人群去经销。此外,相当部分香港移民也是爱上此地无需激烈竞争而又可以休闲地生活的氛围。
[1] [2] [3] [下一页]
——————
“怨侨”事件是谁惹的祸(2)
——从所罗门唐人街被烧说起
2007年No.2 作者:吕伟雄 郑建民
所罗门人眼中“不够格的中国人”
我们都说要“换位思考”。下面,我们用所罗门人的眼光来看看当地的中国人。
当地人抱怨说:林木都归马来西亚人了,海鱼都归日本人了,钞票都归中国人了,我们还有什么?
在一些所罗门人的眼中,充斥在所罗门的中国货和无处不在的中国人,是所罗门的一种耻辱。他们将某些不守规则的新移民与在当地生活了几十年的华侨比较,认为新移民是“不够格的中国人”。
我们不妨从《所罗门星报》等当地报刊的文章中,认知一下当地人是如何看待“不够格的中国人”,虽然这些言论不无偏颇。
(一)“所罗门本来是个完整安详的国度,自从亚洲人来了后,他们贿赂政府官员,占据资源,使得岛内腐败丛生……他们购买了我们的每寸土地,占据了我们的家园,他们在这里掠夺财物,我们的岛民无以聊生,而我们所谓的民选政府只不过是这些亚洲人的走狗……这场骚乱的爆发,华人应负起部分责任。”
(二)“财大气粗的商人,大部分是中国商人,大量花钱收买议员,以期新政府照顾他们的利益。骚乱的导火线就是人们普遍认为亚洲商人,尤其是中国商人贿赂了议员,让他们支持包庇,以谋取商业利益。”“低端华人与当地人关系紧张。官员向穷华人要选票,向富华人要钱。”
(三)“有人付出额外的东西,要求就能得到满足,也有人为从有关部门口中获得急需的商业秘密而高兴不已。”“当有人尚在考究小费该不该视作正常收入的时候,其他官员为了小费,已经到了放弃休息时间为某些华商谋利益的地步了。”“骚乱者将当前的腐败与华人商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因而感到愤怒。”
(四)“一些新到的中国人很快就获得了所罗门护照,所罗门人对此很不满。一些所罗门官员因为出卖护照和签证已经被捕。”“所罗门群岛好像成了非法移民的温床……”
(五)“我向相关部门反映工作安全问题而被华人老板炒了鱿鱼。我无法把工作争取回来,但我依然为看清楚雇主的真面目而高兴。他就是那种想做我国国民,却以逃税、掠夺国民,以非人道的方式掠夺雇员的移民的体现。”“他们像使唤奴隶一样对待我们。”
(六)“外来人抢走了营生的机会,占据了我们的土地,不依法经营并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外来人很容易获得居留权甚至入籍……霍尼亚拉建的那么多建筑物,大部分都不是所罗门本土人所拥有。同时,很多所罗门的人在辛苦劳动,却得不到土地,因为他们没有钱,为什么亚洲人得到青睐,因为他们有钱。”
(七)“为什么所罗门人开的商店的东西那么贵,因为跟亚洲人不是一个价格体系……为什么外国人可以在我们国家指手划脚?这个体制使到本地商业无法生存。……我们不要从中国来的劣质商品了。难道不能限制他们吗?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建商铺,有那么多顾客吗?”
(八)“如果我们不小心,所罗门首都就不是霍尼亚拉了,是中国城了。为了我们的子孙,所罗门人应该觉醒了。”“我们要捍卫我们的国家。这是一个国家,不是一件商品,请不要把它卖给外国人。”
这些文章,是我们通过当地侨胞随便在旧报堆里翻出来的,并未作专门挑选,回国后才让同事们翻译的。可惜,这些能令新侨警醒的声音,新侨们也许因为忙,顾不上看报,也许根本就不懂英文,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殊不知,不满与误解是可以发酵成毒药的。
“不够格的中国人”做了些过格的事
我们再用特写镜头看看有些侨胞做了些什么过格的事。
(一)卖杂货的侨胞大都使用农夫车,除了适应此处的道路外,更是我们某些人漠视当地人的心态作祟,主人坐在有冷气的车厢里,“土人”只能坐在货卡上,因为他们身上的“味道太难闻了”。
(二)每间中国人开的杂货店必定是一个中国人掌柜,七八个当地人售货,从早到晚,一些商店掌柜总会有“大小问题”要解决,某些掌柜大小便时,先把所有当地售货员叫出房外,关上店门,待掌柜回来再开门重新营业,说是怕当地人“偷东西”。
(三)所罗门为了保护原住民的利益,一些经营领域规定由原住民专营。如出租车、运输、买卖槟榔果等。但某些中国人唯利是图,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变相获取只有原住民才能经营的专营权。本地人本来极有限的生存空间也被外人占了,他们服吗?
(四)根据所罗门法律,外籍人必须工作满十年才能申请入籍,有了本地身份才能自己开店做生意。但是一些新华人不按这规定而通过不法手段获得身份的,我们相信不在少数。
(五)某些雇主,哪种货物好卖,他就在国内订做劣质品以次充好,哪个牌子多,又冒牌生产低质商品。上当后的当地人内心上感到华人“狡诈”、“不诚实”,在他们心中,“中国货”成了劣质品的代名词。
(六)基督教堂山下有一片狭长的荒地,平时是大量群众前往唐人街的必经之路。某一新侨看中后,便使尽手段向政府申请此地,企图在基督教堂旁边建娱乐购物中心,消息传开,引起教徒们哗然,群起而攻之。教徒们集体到政府表示反对,在报上连篇累牍地攻击中国人 “连上帝也要冒犯”。
(七)一大群流浪者临时居所在路两旁,随着经济发展,此地商业潜力很好。一侨胞决心要拿下这土地,不顾流浪者反对,硬是对这些流浪原住民作了“补偿”,但流浪人还是不走,于是华人用推土机把流浪者棚屋推倒。当地民意鄙视此华人的行为,报上波涛汹涌的谩骂,可惜新华人很少看当地报,也许也看不懂,许多人还浑然不觉。
(八)新到的侨胞,几乎都做同一种生意,领域重复,商品雷同,实在已经供大于求,新老侨之间因市场份额的竞争和经营手法的差异关系不和,新侨与新侨之间也因经济利益的争夺而暗中斗法。为了打击对方,甚至使出“阴招”,如“做铺”。某铺已被租用,另一人便出更高的价格另请业主将铺位租给他,迫使原租客放弃该铺或用更高的租金保住铺位的租货权。更有甚者,暗中贿赂移民厅,制造理由阻止对方工作签证,想方设法赶走竞争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怨侨”事件是谁惹的祸(3)
——从所罗门唐人街被烧说起
2007年No.2 作者:吕伟雄 郑建民
反思“怨侨”现象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从所罗门唐人街被烧联想到近两年在西班牙、菲律宾、法国、阿富汗等地出现的当地人与华侨华人产生的各种“摩擦”而形成的“怨侨”现象,我们真的要反省一下,这是谁惹的祸!
(一)世界进入华侨华人与当地人利益冲突的多发期、凸显期。随着新移民的增多,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商品及中国人的谋生领域在世界各地的增多,谋生手段多样化,华侨华人与世界各族群因利益和生存空间而产生的摩擦必然会增多。这毕竟是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和重新“洗牌”,这利益格局的变动的结果,使中国人用自己的劳动获取世界上更多的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导致某些国家的利益受损者产生疑心、忌妒和怨恨。这是中国人融入世界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矛盾,绕是绕不过去的。
利益矛盾冲突是社会一切冲突的最终根源,利益协调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就是在利益冲突的不断协调中发展进步的。对这种经济利益的摩擦,要以平常心对待,要低调处理,绝不能政治化,更不能单用民族眼光去看待,单从民族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并采取不切实际的做法将会损害华人根本的利益。
华侨华人与当地人利益冲突的矛盾绝非是一朝一夕、一省一市所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在跨国移民活动成为一种潮流的大背景下,中国人走向世界是必然的,而且这走向世界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如果不注意处理这些矛盾,今后,像所罗门唐人街被烧的悲剧还会出现。侨务工作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认识,把握转型期海外利益分化和矛盾冲突的新变化,研究构建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的海外侨务新战略。我们已经面临着这样一个新任务,华侨华人与当地人的利益冲突处于多发期、凸显期,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二)要关注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地“人数增多”、“威信下降”的问题。当一个中国人走出国门移民到另一个国家,他的行为已经不单单是个人行为,而多少有些民族形象的体现了。
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在欠发达的国家,相当数量的新侨涌入,超过了当地人的承受能力。加上一些人又用不道德的手段去赚取财富,威信丧失、荣辱颠倒。这些有损国格和国人形象的丑陋现象在海外不断出现,将使得世界各国人民心目中原先良好的中国人和中国货形象变得越来越负面。许多老侨对这种同胞“人数增多,威信下降”的现象深感忧虑。我们这几年出国去搞侨情调研,亲耳听到过老侨们谈起这种忧虑,说中国新侨不遵守当地法律、民俗等问题。现在的确是出现了一个我们中国人在国外“人数增多、威信下降”的问题,这是一个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海外新华侨华人所面临最重要的事情可能不是防范当地人对华人的损害,而更可能是克服自身的不自律、不道德、不守法及自己族群的不和谐,努力建设和谐的族群生态。
表面上看,所罗门华人最需要解决的是重建唐人街,尽早复业谋生,这是必要的。但往本质上想,所罗门华人最需要的是调整与当地族裔的关系,改变固有的不良习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融入当地风俗,尊重当地宗教,接受当地游戏规则,恪守商业操守,克服“过客”意识,培养家园情怀,热心当地公益,回馈当地民众,一句话,真正把自己作为当地公民的一份子。
(四)某些国家和地区新华侨华人,从质到量,实际上都出现了“人口结构性失衡”,严重挤占了住在国民众的生存空间,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当地人对无处不在的中国人和中国产品爱恨交织,爱的是中国货价廉物美,恨的是中国人动辄降价销售且不顾市场容量和规划,使从大批发商到零售小贩们变得血本无归。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在海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要体现一个和平的负责任的国家的形象。因此,有关部门对广东省某些地区过度集中移民到某国去的现象进行适当的约束是完全必要的,必须继续坚持。我们赞成和允许移民,但并非不问条件。商品出口有质量标准,人的移民是否也有一个质量标准呢?我们的商品除了有准入标准外,出口时还有一个准出的标准,我们的移民也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不是指数量、尺寸、重量那些,而是指如何才能均衡,如何才能使我们国家在海外保持一个正面的形象,如何才能起到优化海外华人人口结构的作用。
(五)历史和现实都告诫我们,“融入当地”是华侨华人在海外生存发展的核心使命和永恒主题。华侨华人融入当地,要强调认同当地的文化、熟悉当地的历史、认识当地的宗教、尊重当地的风俗等,要与住在国的前途命运融为一体,要认识自己与当地人的利益的不可分割和相互依存,把自己的事业与住在国连在一起,把自己的利益与住在国人民的利益连在一起。
(六)在世界大家庭里,尤其是中国政府提出和谐世界的概念以来,侨务工作的概念也要扩大,不能只用民族感情来做侨务工作,应该用“世界和谐”这样一种大的眼光来考虑侨务工作。我们无论从国家的长远利益还是从华侨华人根本利益上看,应教育侨胞“爱住在国,以住在国为家,与住在国人民融洽相处”。对新华侨而言,强调学好当地文化、语言,了解当地国家历史,更是十分重要迫切了。在和谐世界的战略中,中国要学会如何与世界相处,中国人更要学会与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各族群友好相处,因为我们既是中国人,也是地球大家庭的成员。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
(七)“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道德观,这是要求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中国人应该做到的。生活在中国以外的侨胞,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观呢?而这种道德观又应该由谁提出来,谁去推动形成呢?这些看来都是必须研究的课题。那么,他们不在中国怎么教育呢?其实,不在中国,同样可以教育,我们有那么多的海外媒体、海外社团,我们可以树立一些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榜样。教育是做得到的,问题是我们想到没有?有没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八)“撤侨”是一剂有副作用的止痛剂,不到万不得以,不应服用。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应该研究的不是撤侨的应急方案,而是研究防止出现撤侨的长治久安方案。从所罗门开始到东帝汶,从黎巴嫩到汤加,去年一连四次“撤侨”!如果我们能用“撤侨”的经费去培养新侨的素质,用接侨的措施和热情去推进新侨出国前的管理和服务,那么,“撤侨”的事情就肯定不会经常出现了。
(九)要进一步丰富“三新”战略。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广东省侨办曾提出“三新”战略的内涵,针对工作对象似应注重开展培育、培养工作。
所罗门事件引发出很多需要我们思考的地方,上述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我们只是把在调研中产生的一些深层次的想法提出来,以期引起大家思考和研究。
(作者单位:广东省侨办)
本栏目责任编辑 刘香玲
[上一页] [1] [2] [3]
——————
吕伟雄:深入反思海外“怨侨”现象 护侨不护短
2007年06月21日 15: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21日电 (记者 陆春艳)
参加“第四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的部分侨领代表6月20日下午在北京新世纪酒店进行大会发言,作为中国大陆官方侨办机构的唯一大会发言人,广东省侨办党组书记吕伟雄,在强调中国人到海外发展,于个人、于国家、于世界、于现在、于长远都是有利的这一观点的同时,也对海外“怨侨”现象进行了反思。
吕伟雄曾于2006年对侨情作了调查,发现用一般眼光看待所罗门唐人街被烧事件显然是不全面的。他说:“以往我们对待这些‘怨侨’现象,习惯的思维认为这是对中国人的‘歧视’、‘排挤’,现在,我觉得这种习惯思维应该有所改变,应该正确、客观去评价、看待中国人移民海外所带来的正负两方面问题。”
他分析,大量中国人到世界各地去,尤其是短时间过度集中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使当地人一时难以适应,多少感到生存空间被挤占,经济利益受到损害,良好的生活环境被破坏了,“神圣”的宗教文化也被侵犯了。于是怨恨中国人的种子也就埋下了,爆发只是迟早的问题。而且,积怨越深,时间越长,爆发的形势和强度也就越猛烈。
吕伟雄指出,努力维护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国际环境,促进形成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与住在国各族群的和谐相处,已成为中国政府及海外华社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他认为,移民是一种国际现象,应用冷静平常的心态看待中国人移民及其所带来的问题,要从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高度关注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地“数量增多”、“中国威望”与“中国人诚信”不协调的问题,要特别关注移民短时间过度集中于某一区域的问题,海外侨胞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努力建设和谐的族群生态,同时,“融入当地”是华侨华人在海外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华人华侨要把爱祖籍国和爱住在国有及地结合起来。
吕伟雄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许又声也表示,对待海外侨胞,“我们是爱之深,责之切”。虽然去年中国三次成功地进行了接侨回国行动,然而“接侨是成功的,但也是我们侨务的失败,只有侨胞在当地安居乐业才是真正的成功”。
【编辑:陆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