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挨打活该?! [二评七七]

我们中国人的近代史观中,有一种自虐的心态,就是过分地诉诸悲情,甚至是过分地留恋于悲情,似乎被侵害、被奴役、被压迫的事实,就是获得正义、获得尊重、获得话语权的理由;似乎我们现在有场合、有机会、有能力去展示和诉说我们的伤疤,就是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仿佛是祥林嫂通过不断地诉苦就能扼住命运的咽喉!

 

当然,作为受害者,我们有权利也有必要去控诉。但仅仅控诉对我们有意义吗?比控诉更重要的是,是我们要反省:为什么我们会挨打?为什么总是在我们的国土上发生大屠杀?

 

被屠杀、被征服、被奴役,是我们民族的悲剧,更是我们的耻辱,绝不是我们的荣耀,或者是某种理直气壮的依据。仅仅控诉暴行,在耻辱之外诉诸悲情,丝毫也不能减弱我们应有的自责。而我们这个民族最擅长的就是把悲剧搞成悲壮的正剧,并且回避现实的问题。

 

看大屠杀的报道,经常是我们成百上千人被十几个日本兵看管着就能分批杀害,就像犹太人排着队有秩序地被杀害一样,南京城的三十万冤魂,有多少是手执利器抗争而死的呢?我们的双手难道不能捍卫自己吗?我们的双腿难道只为下跪而生吗?闻声总想:为什么不反抗呢?如果反抗,哪怕是逃跑,至少也可以跑出一部分人,至少可以把那几个日本兵干掉。陈胜吴广当年都算过帐,知道“等死、死国可乎?”,为什么后世想不到“绝路有时也是出路”?为什么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还不“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呢?!是有侥幸心理?但几乎谁都知道是难以幸免的。相比起几十万人被同时屠杀的惨剧,不加反抗地束手就戮才是我们更大的耻辱!

 

闻声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先辈们麻木到甚至失去了为求生而拼一把的勇气?如果对自己命运都如此绝望和放弃,又怎么能指望为了所谓“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呢?又怎么能不“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呢?又怎么不面对内部的“敌人”“像严冬般冷酷无情”,对待外部的敌人则“像春天般的温暖”,甚至为了内部互掐而连战争赔款都放弃了呢?

 

有人说,在满清时期的对日作战中,因为反满所以抗日不力,闻声不客气地认为,这是为自己的怯懦找借口。一个真正有血性的个人,即使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于同族的强权压迫也要有反抗的勇气,何况外来强敌。按照那种逻辑,如果进屋的强盗多来几个,比如再来个“八国联军”之类,我们更可以“坐山观虎斗”、“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这“山”就是自己的家园。

 

我们的问题就在于,习惯了扮演异族的奴隶或某些权势的奴才,却总是不愿意承认,总是要为自己找借口,去证明当奴隶或奴才是多么地无奈和有理,是多么地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到了风云突变后,幸存者只要通过控诉失败者(这失败者往往不是被幸存者打败的),就能证明自己也是某种程度的胜利者

 

对待历史,我们总在嚷嚷伤疤好痛,无论这种伤口是外族侵略还是同胞强权造成的,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伤疤的背后,关键是我们自己的衰弱与无能呢?自己跪惯了,站不起来,旧伤疤上一定还会再添加新的伤疤。当什么时候我们真地学会了伟大领袖所说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们或许才可以真正摆脱被欺凌被奴役的命运,不论这种欺凌和奴役来自何方。

 

年年七七,今又七七,痛定思痛,何止七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