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外交:中国与印度的软实力竞技场 ZT
Sudha Ramachandran撰文/随着中印争夺在东亚和东南亚影响力的拉据战愈演愈烈,印度正诉诸软实力的手段,来支持它的政治和经济外交。中国以印度是 “局外人”为由,试图把它排斥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事务之外,印度为了抗衡这个论调,遂竭力强调其渊源绵长的佛教文化。
佛教发源於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不过在印度盛行数百年之后,佛教却在其发祥地衰败。后来,佛教传遍整个亚洲,在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日本、南韩、西藏、蒙古和中国等遍地开花。
为了弘扬佛法,曾有不少佛教僧侣远行。一些学者更特别来到印度的佛教学府,学佛取经。从古时开始,印度与外国的思想、哲学、宗教和文化传统的交流就很密切。这种交流所产生的影响,至今在整个亚洲也可以看到、感觉到。新德里如今强调它与东亚和东南亚之间的联系纽带,正是这种共同的佛教遗产。
印度外交部一名官员说,“中国试图通过把印度描绘成局外人,将其排斥在东南亚事务之外。但印度强调,几千年来正是佛教把它与这些地区紧密联系起来,由此不动声色地澄清了它并非局外人。”
尽管佛教的创始人、后来被尊称为佛陀的悉达多·乔达摩(Siddhartha Gautama)降生在尼泊尔而非印度,但他一生的重要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启蒙、第一次布道或涅盘,都是在印度。全球重要的佛教遗址,也大多数都在印度。
印度数十年来,一直强调它与东亚和东南亚的文化和文明联系。最近,泛亚地区携手推动复兴那烂陀大学(Nalanda University)的倡议,正好为印度这种软实力外交增添了新的动力。
位於印度的那烂陀大学,是古代的一间高等学府,原本是佛教研究中心,后来也传授艺术、天文、政治和语言方面的知识;后来在大约公元12世纪开始衰落消失。如今,印度、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等多个国家正携手合作,在那烂陀兴建一所国际性大学,让这所闻名遐迩的高等学府重现昔日风采。
复兴那烂陀大学计划的指导组织由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领导。虽然印度是复兴计划的核心,但中国也力求令世人勿忘它与这所大学的联系。中国不仅是指导组织成员,还捐赠资金在这所大学修建玄奘纪念堂。那名印度官员说,“它确保世人注意它与佛教的联系。”
玄奘是公元7世纪的中国佛教学者,曾在那烂陀呆了两年。玄奘对佛教的贡献很大。在印度期间,他把印度佛教经文翻译成中文。后来,学者们也是在他翻译成中文的经文_堙A找到印度佛教失传的文献。
佛教虽然在印度诞生几个世纪之后才传到中国,不过如今中国的佛教徒,却比印度的多。据统计,中国的佛教徒多达1亿,是全球佛教徒最多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一直努力树立支持佛教发展的形象,吸引世人对其佛教遗产的注意。据说在文革期间被捣毁的寺庙已被重新修缮。去年,中国在杭州举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来自37个国家的佛教和尚和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
中国彰显支持佛教事业的发展,与其西藏政策也不无关系。上面提到的那位印度外交部官员说,“北京破坏了藏传佛教,并用受国家控制的佛教取而代之。如今,它又摆出支持佛教的姿态。中国想软化自己在东亚和东南亚,更重要的是在西藏的形象,因此北京正在加强与佛教的关系。”
他又说,杭州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就是旨在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是一个睦邻友好的国家。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提供一个国际平?,向全世界展示北京在1995年任命的班禅额尔德尼喇嘛坚赞诺布(Gyaltsen Norbu),以及展示它支持佛教发展的姿态。班禅喇嘛是西藏的二号精神领袖;头号精神领袖是达赖喇嘛。1959年北京出兵镇压西藏独立运动后,达赖逃亡至印度。他没有获邀参加这次盛会。
尽管中国努力彰显自己的佛教渊源,但有关西藏的争议,仍对其努力蒙上了一层阴影。那名印度官员说,只要达赖和数百万西藏佛教难民仍留在印度,中国有关支持佛教发展的说法就易受质疑。他又道,北京过去曾血腥镇压过西藏佛教徒,如今对佛教展现出的友好姿态是值得怀疑的;相比下,印度的纪录却是无可挑剔,因为印度为逃离中国迫害的数百万藏民提供了庇护。这名印度官员称,在保护佛教发展方面,中国不可能与印度媲美。
印度官员承认,印度过去没有好好强调它在佛教界及佛教遗产中的重要作用。上文提及的那名官员说:“从前,印度将佛教遗产监护人的身份和在佛教界的领导地位拱手相让,并迅速被日本和中国等国家挪用了。”
现在,印度正在纠正这一政策。巴格奇(Indrani Bagchi)在《印度时报》撰文说,“过去5年来,印度一直努力夺回印度应有的名衔──那就是,印度是亚洲文明的中心。从很多方面来看,印度是亚洲地区的文化潮流引领者。”
去年,印度出资在中国洛阳修建了一座佛教寺庙。这所庙宇建在白马寺_?情C2000年前,中国一帝王曾在白马寺,迎接远从天竺而来的佛僧。那名官员说,“洛阳那座寺庙是按照印度风格修建的,它是要向世人表明,佛教是从印度传到中国的。”这是为了说明,中国的佛教是来自印度的舶来品。
印度把佛教置於它在亚洲的软实力外交的中心位置。新德里这样做,不仅是要提醒区内国家与它的长期联系,而且还要提醒这些国家,它们的文化根基在印度。
外界都知道,印度和中国之间存在领土纷争,而且它们还在军事和经济方面激烈竞争。在这些纷争中,谁赢了谁,就能在未来几十年主导亚洲乃至全世界。中印两国就佛教承传所有权的角力,虽然远不及其他方面的角力明显,但却同样地重要。这场有关佛教的激烈角力,关乎了中印两国中谁是亚洲的“文明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