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处中原,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发祥地,“中国”的中字就来源“中原”的中。最能代表河南方言的一个字是什么?中!河南人要赞赏一个人,会说你这个人“真中”,你不错!整个中国历史,无论是夏商时代,春秋时代,汉魏时代,唐宋时代,八百年一个周期,整整四个周期,河南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清时代,蒙古人入侵,满人入侵,中国鞑靼化,政治中心北移到北京,经济中心南移到杭州,河南步入衰退,一蹶不振,到现在为止六百五十年了,未见起色,让人唏嘘伤感。好在甲骨文,方块字,四书五经,中原文化一脉相承,老子的《道德经》,《诗经》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至今琅琅上口,相比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三国,他们整个文化进程都被打断,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又让人无限欣慰。
河南郑州有个管城区,那是名相管仲的老家。在中国,对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最大的褒扬是什么?“管仲、乐毅之才”,管仲是名相第一,乐毅是名将第一。诸葛亮在河南南阳种地的时候,就曾自比管仲、乐毅。河南开封在北宋时期是中国首都,一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荡气回肠。历任开封府尹,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群星璀璨,阵容豪华,每每提起,让人后悔投错胎,晚生了一千年,活该在现在这个和谐社会当个吃亏受气的河南人。
温相这么评价河南,“河南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第一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大省、经济大省。”这个评价让河南人伤感。河南农民多,三农问题不解决,河南起不来,都说猪肉涨价,我看比韩国,日本便宜多了,凭什么让城里人便宜吃猪肉呢;河南劳动力输出多,户籍制度不解决,河南也起不来,农民工创造的利润都交到广东,江浙,北京去了。前几年河南农民工到北京盖楼,居然还有欠薪的事情,而且欠薪有理,要薪不能说要,要说讨,要下跪讨薪!拍拍良心问问,北京这几年城市建设,楼都是谁盖的,还要开奥运会。。。这个时代,如何有脸面作“5000年最大的盛世”?
吃亏就算了,还要受气。农民工在北京下跪讨薪看不见,河南小偷在北京偷自行车要大书特书。几年前,北京的小报上一些刑事犯罪新闻里流行用一句话作结尾,“经查,该犯罪分子是河南人。”从社会地位上说,小报记者算是弱势群体了,可就是这些人逮住机会还要欺负别的弱势群体,当犯罪分子是河南人的时候着重指出犯罪分子的籍贯,这是某些无良记者很拿手的恶搞。当然河南也不是唯一受害者,东北重工业基地,大量产业工人下岗,大批东北人在北京从事低贱工作,混不下去铤而走险的不在少数,后果是东北人也遭妖魔化。雪村说“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本是美化,结果适得其反,“活雷锋”成了东北人专用的骂人话。在北京工作的河南人,东北人多达数百万,没被别人开过籍贯玩笑的鲜见。
今圣理政,擅长“以彼之道,还治彼身”。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几大电信运营商老总对调;南陈下课报应北陈下课,都很值得玩味。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曾历任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几年前他受命入主河南时,有人戏称,那些喜欢宣传河南负面消息的媒体要小心了。果然,媒体上赤裸裸的妖魔化少了,正面宣传多了,甚至有“秀过头”的倾向。央视“感动中国”组委会的一名负责人曾有说法,04是一个“河南的死人”(任长霞)排在榜首,05不想再让“河南的死人”入选了;而且05河南的候选人太多(二十分之四)。“正面秀”应对“妖魔化”,通事理的人都明白,其实两者都是偏激的路数,是一路货色。须知,自行车小偷不是广大普通河南人的标准形象,任长霞又怎么可能是广大普通河南人的标准形象呢?河南人没那么高尚,河南人要的不是假大空的形象,是实实在在的国民待遇,这是个政治问题,法律问题,不要把它搞成道德问题,宣传问题。
山西黑砖窑事件后,山西省长于幼军说“山西人民是朴实、善良、待人厚道的人民!‘黑砖窑’事件极少数人的恶行,丝毫改变不了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善待山西人!” 这同样是无厘头的说法。“朴实、善良、待人厚道”这些都是废话,大家看到的事实是山西长期低价输出煤炭资源,元气大伤,基层组织黑社会化,基层群众道德滑坡,建国前数得着的强省现在成了人间地狱。作为省长,不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分析问题,反而从道德层面说些理想化的废话,是有苦难言,还是有意为之?
网上有人说,徐光春宣传河南是越抹越黑,我觉得这些人把事情想得简单了。对通事理的人来说,徐的做法毫无意义,但是,中国通事理的人有多少?多的是人云亦云,不开化且喜欢恶搞的愚昧人,面对这样的国情,“正面秀”应对“妖魔化”,恶搞对恶搞,我看行,这几年效果确实也不错,别的不说,徐书记在,我看哪个有胆子在报纸上写“经查,该犯罪分子是河南人。”当然,话说回来,不要秀过头,经济建设要跟上,以河南的底子,工业强省,经济强省不是难事。
说说两个在河南主政留下骂名的人--吴芝圃,汤恩伯。建国后,大跃进运动中名噪一时的河南省省长吴芝圃说过:“我欠河南五千万人民的债一辈子也还不清。”农业高产“放卫星”是他先搞起来的,人民公社是他先搞起来的,反右倾,共产风,结果导致生产大倒退,河南非正常死亡保守估计两百多万人。吴芝圃平安离开河南政坛,河南人至今对他骂声不绝,也因为他,河南人至今被无良文痞骂,我在论坛上见过一个帖子说“你们河南不是放卫星么?不是粮食多的吃不完么?饿死活该!”。真是冤到家了,饿死了还要挨骂。诺贝尔奖得主崔琦的父母当时是河南农民,双双饿死,前几年杨谰采访他,提起这件事,老先生老泪纵横。建国前,国民党军的“汤桶”将军汤恩伯军事才干出色,他的浙江人身份使他较早进入蒋介石的亲信圈子,老蒋把北方四省都交给汤,孰料此人政务能力差,在河南弄到“水旱蝗汤,河南四荒”的地步。。。这里解释一下,“水旱蝗汤”,水灾,旱灾,蝗灾是天灾,这汤,就是人祸汤恩伯。吴芝圃,汤恩伯,两个人有共同的特点,对“上面”负责,甚至能作出比“上面”的要求更过火的事情,对治下百姓,则视之如草芥,面对骂名安之若素。现在很多地方领导人干几年就调走,决定自己仕途的是北京,不是地方,如果定力不高,很自然会作出危害地方的举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执政能力有限,当不了管仲、包拯不是你的错,甘当吴芝圃,汤恩伯就是你的不对了。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谈历史,是有感而发。去年,河南省副省长王菊梅明确表示,河南目前暂不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即使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也不允许生二胎。她说,“到去年年末,河南总人口数量达到9768万人,目前又进入第四次生育高峰,年出生人口达110多万人,净增人口50多万人,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中等县的人口规模,人口控制任务十分繁重”。目前整个中国,只有河南一省实行双独子女不准生二胎,而王菊梅所谓河南人口多才进行控制的说法不能成立。同为人口大省,山东人口密度甚至高于河南,为什么山东就允许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胎?另外人口大省四川,人口密度大省江苏都未禁止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胎。目前在发达地区,比如广东,北京等地,不但不禁止,而且鼓励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胎,目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那些河南城市居民,当年相应号召,生育独生子女,现在他们的孩子又受到全国绝无仅有的生育限制,等待他们的将是老无所养的局面。河南省副省长王菊梅为了自己好作“工作”,置这些老人未来的处境于不顾,让人说什么好?何况话说回来,河南人口增长控制得好不好取决于超生人口控制,你把城市守法人口控得这么严,不治理违法的,反倒是治理守法的,也太无厘头了巴?
这样的政策,让外省人误认为河南自己在搞地域歧视,而且是歧视自己,自己抽自己,荒唐透顶,徐光春书记几年来为河南正名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看看现在海内外各大论坛,《 计生委:目前除河南外独生子女结婚可生二胎》,大标题要多扎眼有多扎眼,真的让人想问各位领导大人一句:“生为河南人,有罪啊?”
加拿大河南人:僧觉远
2007
河南郑州有个管城区,那是名相管仲的老家。在中国,对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最大的褒扬是什么?“管仲、乐毅之才”,管仲是名相第一,乐毅是名将第一。诸葛亮在河南南阳种地的时候,就曾自比管仲、乐毅。河南开封在北宋时期是中国首都,一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荡气回肠。历任开封府尹,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群星璀璨,阵容豪华,每每提起,让人后悔投错胎,晚生了一千年,活该在现在这个和谐社会当个吃亏受气的河南人。
温相这么评价河南,“河南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第一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大省、经济大省。”这个评价让河南人伤感。河南农民多,三农问题不解决,河南起不来,都说猪肉涨价,我看比韩国,日本便宜多了,凭什么让城里人便宜吃猪肉呢;河南劳动力输出多,户籍制度不解决,河南也起不来,农民工创造的利润都交到广东,江浙,北京去了。前几年河南农民工到北京盖楼,居然还有欠薪的事情,而且欠薪有理,要薪不能说要,要说讨,要下跪讨薪!拍拍良心问问,北京这几年城市建设,楼都是谁盖的,还要开奥运会。。。这个时代,如何有脸面作“5000年最大的盛世”?
吃亏就算了,还要受气。农民工在北京下跪讨薪看不见,河南小偷在北京偷自行车要大书特书。几年前,北京的小报上一些刑事犯罪新闻里流行用一句话作结尾,“经查,该犯罪分子是河南人。”从社会地位上说,小报记者算是弱势群体了,可就是这些人逮住机会还要欺负别的弱势群体,当犯罪分子是河南人的时候着重指出犯罪分子的籍贯,这是某些无良记者很拿手的恶搞。当然河南也不是唯一受害者,东北重工业基地,大量产业工人下岗,大批东北人在北京从事低贱工作,混不下去铤而走险的不在少数,后果是东北人也遭妖魔化。雪村说“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本是美化,结果适得其反,“活雷锋”成了东北人专用的骂人话。在北京工作的河南人,东北人多达数百万,没被别人开过籍贯玩笑的鲜见。
今圣理政,擅长“以彼之道,还治彼身”。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几大电信运营商老总对调;南陈下课报应北陈下课,都很值得玩味。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曾历任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几年前他受命入主河南时,有人戏称,那些喜欢宣传河南负面消息的媒体要小心了。果然,媒体上赤裸裸的妖魔化少了,正面宣传多了,甚至有“秀过头”的倾向。央视“感动中国”组委会的一名负责人曾有说法,04是一个“河南的死人”(任长霞)排在榜首,05不想再让“河南的死人”入选了;而且05河南的候选人太多(二十分之四)。“正面秀”应对“妖魔化”,通事理的人都明白,其实两者都是偏激的路数,是一路货色。须知,自行车小偷不是广大普通河南人的标准形象,任长霞又怎么可能是广大普通河南人的标准形象呢?河南人没那么高尚,河南人要的不是假大空的形象,是实实在在的国民待遇,这是个政治问题,法律问题,不要把它搞成道德问题,宣传问题。
山西黑砖窑事件后,山西省长于幼军说“山西人民是朴实、善良、待人厚道的人民!‘黑砖窑’事件极少数人的恶行,丝毫改变不了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善待山西人!” 这同样是无厘头的说法。“朴实、善良、待人厚道”这些都是废话,大家看到的事实是山西长期低价输出煤炭资源,元气大伤,基层组织黑社会化,基层群众道德滑坡,建国前数得着的强省现在成了人间地狱。作为省长,不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分析问题,反而从道德层面说些理想化的废话,是有苦难言,还是有意为之?
网上有人说,徐光春宣传河南是越抹越黑,我觉得这些人把事情想得简单了。对通事理的人来说,徐的做法毫无意义,但是,中国通事理的人有多少?多的是人云亦云,不开化且喜欢恶搞的愚昧人,面对这样的国情,“正面秀”应对“妖魔化”,恶搞对恶搞,我看行,这几年效果确实也不错,别的不说,徐书记在,我看哪个有胆子在报纸上写“经查,该犯罪分子是河南人。”当然,话说回来,不要秀过头,经济建设要跟上,以河南的底子,工业强省,经济强省不是难事。
说说两个在河南主政留下骂名的人--吴芝圃,汤恩伯。建国后,大跃进运动中名噪一时的河南省省长吴芝圃说过:“我欠河南五千万人民的债一辈子也还不清。”农业高产“放卫星”是他先搞起来的,人民公社是他先搞起来的,反右倾,共产风,结果导致生产大倒退,河南非正常死亡保守估计两百多万人。吴芝圃平安离开河南政坛,河南人至今对他骂声不绝,也因为他,河南人至今被无良文痞骂,我在论坛上见过一个帖子说“你们河南不是放卫星么?不是粮食多的吃不完么?饿死活该!”。真是冤到家了,饿死了还要挨骂。诺贝尔奖得主崔琦的父母当时是河南农民,双双饿死,前几年杨谰采访他,提起这件事,老先生老泪纵横。建国前,国民党军的“汤桶”将军汤恩伯军事才干出色,他的浙江人身份使他较早进入蒋介石的亲信圈子,老蒋把北方四省都交给汤,孰料此人政务能力差,在河南弄到“水旱蝗汤,河南四荒”的地步。。。这里解释一下,“水旱蝗汤”,水灾,旱灾,蝗灾是天灾,这汤,就是人祸汤恩伯。吴芝圃,汤恩伯,两个人有共同的特点,对“上面”负责,甚至能作出比“上面”的要求更过火的事情,对治下百姓,则视之如草芥,面对骂名安之若素。现在很多地方领导人干几年就调走,决定自己仕途的是北京,不是地方,如果定力不高,很自然会作出危害地方的举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执政能力有限,当不了管仲、包拯不是你的错,甘当吴芝圃,汤恩伯就是你的不对了。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谈历史,是有感而发。去年,河南省副省长王菊梅明确表示,河南目前暂不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即使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也不允许生二胎。她说,“到去年年末,河南总人口数量达到9768万人,目前又进入第四次生育高峰,年出生人口达110多万人,净增人口50多万人,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中等县的人口规模,人口控制任务十分繁重”。目前整个中国,只有河南一省实行双独子女不准生二胎,而王菊梅所谓河南人口多才进行控制的说法不能成立。同为人口大省,山东人口密度甚至高于河南,为什么山东就允许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胎?另外人口大省四川,人口密度大省江苏都未禁止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胎。目前在发达地区,比如广东,北京等地,不但不禁止,而且鼓励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胎,目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那些河南城市居民,当年相应号召,生育独生子女,现在他们的孩子又受到全国绝无仅有的生育限制,等待他们的将是老无所养的局面。河南省副省长王菊梅为了自己好作“工作”,置这些老人未来的处境于不顾,让人说什么好?何况话说回来,河南人口增长控制得好不好取决于超生人口控制,你把城市守法人口控得这么严,不治理违法的,反倒是治理守法的,也太无厘头了巴?
这样的政策,让外省人误认为河南自己在搞地域歧视,而且是歧视自己,自己抽自己,荒唐透顶,徐光春书记几年来为河南正名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看看现在海内外各大论坛,《 计生委:目前除河南外独生子女结婚可生二胎》,大标题要多扎眼有多扎眼,真的让人想问各位领导大人一句:“生为河南人,有罪啊?”
加拿大河南人:僧觉远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