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海外认识的一些中国人(十三)---成功的商人

实实在在,无虚都实,文笔羞涩,马马虎虎。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的这部《我在海外认识的中国人》已经完成了十二篇,收到的几百个留言和悄悄话中,有许多读者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认识的中国人,都有着那么悲惨的命运?我想诚恳地解释一点:我们在海外的中国人大部分都是成功的人,我写的是一些不同寻常的故事。

什么是成功?拿我们这些出国留学的人来说,我们为什么要出国?什么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现代的这些留学生,不是过去被别人买过来的猪仔,而是为了自己的美好前途,经历了千辛万苦和不折不挠的努力,自己奋斗出来的。每一个人,都经过人家的大使馆严格筛选的。为什么能选中我们?因为在中国人中,我们是最优秀的人才,不是人才的人家也不要。出国以后,一下了飞机就成了个一个外国人,中国的留学生,出来时平均年龄在25-35岁之间,本身起步时间就比当地人晚了25-35年;语言方面,现金积蓄方面,简直和当地人无法比。八十年代的老留学生就更惨,只有三十块美金落地。可是,在这么多不利的条件下,我们的大部分人,经过5-8年的时间,已经达到中产水平。这不是一个成功吗?这也是许多土生土长的公民们无法想象的。

中国人的勤奋和聪明是事实,但不意味着十三亿中国人,每个人都能得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来美国的留学生,找工作,就要有文凭,要有工作许可,以后还要办绿卡。申办绿卡的手续以前,还要登广告,如果有一个美国人想要这职位,这个绿卡就办不成。而我们这些人,就是在这种苛刻的条件下,经过不懈的努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

这一篇,我写的是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出身的中国人,如何用仅仅几年的时间,走入了美国富人的行列?

美国的东海岸是美国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有纽约,费城,华盛顿和波士顿等著名的工业城市,其中服装,建材,印刷,机械制造和食品等行业,都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东岸的港口规模巨大,每天大量吞进吐出着进出口的商品,东岸的机场,也承担着美国一半以上货物的空运业务。

 

由于经济的繁荣,东岸也是美国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这里不仅有很多少数民族的社区,也有众多少数民族开办的公司。像东海岸的中国城中,中国人创办的公司,几乎包含了各行各业;像饭馆,理发店,旅游,汽车维修,机加工,服装厂,食品厂等等。生活在这个社区内,基本用不到讲英文,白天在中国人的公司里工作,晚上回家可以看到中文电视。

近些年,随着大量西籍人非法进入美国,少数民族的生意的机会开始更新了。西籍人来自墨西哥,古巴,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智利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涌入的数量相当大,当西籍人在美国的总人口量超过美国总人口的15%时,这个庞大的新市场被许多精明的生意人注意到了。几千万人的来临,把美国几乎所有的低收入行业,都占据了。美国许多低薪的行业,像饭店,工厂,建筑工地,都需要他们。例如一个鸡肉的处理工厂,职工的比例已经变成只雇用几个美国人作为管理人员,剩下几千人都是西籍工人。除了大部分西籍人找到工作的人外,人口还是过剩的多,相当一部分人在一些繁华地区的街头上,等着临时招工的人们来找他们,这一群群的无业人流,又形成了一个个劳务市场。

几千万人的到来,要住房,要吃饭,要穿衣,他们不需要豪华的晚宴,只要吃饱就可以,他们不需要名牌的装饰,只需要普通的服装,他们手里拿着现金,到处寻找便宜的商品。

在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中,我碰到了一位李先生,他是这次聚会中,最有实力的老板;他拥有十五家零售店,分布在新泽西州,马里兰州和维基尼亚州。李先生身高也就一米六左右,说话相当的随和,让人很难想象出他是个中等连锁店的老板。他头发剪的短短的,浓眉大眼,胡须刮得干干净净,和那些在美国公司工作的国人比起来,他的穿着相当的朴素;其他人的衬衫上不是有个鳄鱼的标志,就是有个小马的标志,他的衣着的各处,什么也没有,甚至连领带都不带。

他是好酒量,我坐在他的旁边,他频频的和每个人碰杯,和我也碰了好几次杯,这二锅头酒看来对他不起作用。

我们互相交换了名片,也简单交谈了一些关于生意方面的信息。他的零售店基本都坐落在西籍人和黑人的聚集区,出售的商品大部分是中国制造。当我问到他如何从国内进口的商品时?他告诉我他所有的货物都来自纽约或加州,他自己不做进口。我感到特别惊奇,这可是个有兴趣的事情;十五家中等规模的零售店的吞吐量,一个四十尺长的大集装箱的货物,分散到每个店内也不过占一个小小的角落,既然有如此大的吞吐量,他何必让进口商再扒一层皮呢?不过,聚会上不宜过多谈这样的事,因为打美国工的朋友对此也不感兴趣,我只好作罢,直到聚会解散时,我们握手言别。

一次,我去维基尼亚州办事情,顺便到李先生的一个零售店去看了一次。我首先给他打了个电话,因为他在维基尼亚州有几家店,我不确定他正好在哪一家?按着他给我的路线,我来到这个地址。

这是个大型的商业购物区,许多各式不同的商店,餐厅,洗衣店都聚集在这里。从过来过去的购物者来看,西籍的人占了大多数。他们的相貌和当地的白人及黑人有明显不同的地方,大部分皮肤略黑,身材矮小,即使有少数的白皮肤和黑皮肤的西籍人,也是身材比美国人矮的多得多。

李先生的商店设在一个大型的食品超级市场的隔壁,店面比较大,大概是两千平米左右。这个店外装饰普通,也没有像隔壁的超市一样,有豪华的自动门,乍一看来基础设施还比较简陋。我拉开门,看到进门的右手边有个柜台,柜台后站着一位像墨西哥人一样的男人。他和我点点头,并用带有西班牙口音的英文对我说:“先生,请把你的皮包存放在这里。”我眉头一皱,这是什么规矩呢?我到美国几年了,还没遇到过一家商店;先把客人的皮包收走,再进去购物的。我奇怪的问他:“为什么?”他用手指了一下墙上的大字,那里用英文和西班牙文写道:我们保留禁止你带包进去的权利。我低头看一下柜台里,确实存了许多不同的包,每个包的上面还有一个号牌。我犹豫了一下,因为我的公文包里,有好多份合同,如果在这里搞丢了,那对我来说就太麻烦了。我在考虑进去还是不进去时,李先生正好从里面走出来,先大声和我打招呼,后来通知那个人我可以带着包进去,那个人向我点点头,我拿着的包径直向里走去。

李先生向我介绍说:这个商店是他的所有的商店中,最大的一家。他领着我简单的参观了一下,有服装,鞋帽,日用品,家具,礼品等,是个国内简称的百货店。店里的生意很好,顾客交款的队排得很长,三个收银员在同时收款。

我对李先生说;“你可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了,有这么大的家业在美国。”

李先生说:“这算什么?人家做股票的,做网站的人赚的钱比做零售店不知道要多多少倍”?

李先生是江西人,来美国已经快二十年了。在国内时,他曾经是英语老师,所以到美国后,语言关很快就通过了。不过,英文老师到美国后,语言不是问题,可却是个没有任何一技之长的人。他来的时候已经不年轻了,再拿起书本又很吃力。可是,不读书拿不到文凭,也只能是做一些体力劳动了。

美国是个最讲究文凭的国家,没有文凭的人想做个白领,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尤其作为个外国人就更没有可能了。李先生打过中餐馆的工,做过搬运工,汽车修理工等。他比别人幸运的一点,没有像大部分留学生一样,先读书,找到工作后再办绿卡,他拿到的是大赦的绿卡。

在美国,工作环境是很紧张的,因为都是私营企业,一般闲人很少。我和李先生的谈话也被一次次问话的打断,不是顾客有事要问,就是店员问这问那。人家太忙,不是聊天的时候,我只好告辞了。临走时,李先生问我是否和国内的家具厂有关系?他想买一些国内的家具。我想了一下,我有个朋友在国内开家具工厂的,可是那是些低档家具,怎么能出口到美国呢?我把这想法和李先生一说,他一下子笑了起来,他说:“你看看我这些顾客,每个长得都像枣户,人人拿着现金,连信用卡都没有,他们只关心价格不关心质量,我就是寻找低档的。。”我说:“既然这样,我晚上给我的朋友打电话,让他直接和你联系。”

当天晚上,我打电话到国内,这时正是国内的早晨,我找到了我那位做家具生意的朋友。我的朋友很高兴做这笔海外的贸易,但是他经商的时间较长,做生意从不讲人情,他的条件是付了全款才可以发货。我与这位李先生也只有两面知交,此次我只是为两方无偿帮忙,所以我也不想做任何的许诺,只是把李先生的电话号码给了我的朋友。

第二天的一早,李先生向我打电话询问那个家具厂的实力如何?他主要是担心付了款,万一拿不到货怎么办?我和那位国内的朋友认识了十年不止,他为人相当的诚实,而且那个家具厂的规模也很大,是个几千人的工厂,不可能在这点小贸易中骗钱。在电话里,我告诉李先生:那家工厂的信誉很好,这点我可以担保。另外,我又给了李先生其他两位朋友的电话,让他亲自打电话自己确认。

做生意就这么简单,经过几次的电话传真的联系,他们的生意就这样做成了;李先生一次就订了五个集装箱的沙发,每个集装箱内有八十四套。

大约两个月后,李先生又给我打电话,邀请我和他一起吃饭。他请我先到了他的商店里,看一下他自己进口的沙发。沙发的外观确实很漂亮,是仿皮的表面,一套三件,上面的标价是899美金。我问李先生:“这些沙发的成本是多少?”李先生回答说:“包括运费等,每套沙发大约300美金”。

好家伙,他也真敢开牙,这可是翻两倍的利润啊!这种暴利,是一般的商家都很难做到的。我问他:“这沙发销得好不好?”他笑着说:“十五个店已经总共卖出了好几十套了,估计下个星期,本钱就赚回来了。怎么样?你是要点咨询费还是拿套沙发走?”他的话,我没有感到惊讶;因为在生意场上我也混了多年,大家谁都明白,这是个金钱的社会,谁也不该给谁白忙活。但是,这点小事对我来说是举手之劳,我从来没有想过在这个生意上赚钱,我笑着说:“这沙发我不会要,我自己家已经有几套了。咨询费我也不想要,我只打了个电话,没做别的事,我没法收费。好了,就交个朋友吧。”听我说完后,李先生高兴得说:“看得出你是做大生意的人,在那天聚会中,我就感到我们俩有缘。好,交个朋友,今晚咱们好好喝几杯。”

晚上,我们来到一家较大的中餐厅,点了几个菜,边吃边聊了起来。李先生还是继续那天未谈完的话题。

他拿到绿卡后,找到了一家美国人的批发公司工作。开始是做司机,后来做了销售员。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他发现这里的生意比较容易做;和国内不同的地方,是不需要送礼,不要搞人际关系和看买家的脸色。只要你提供的商品,在商店里畅销,买家会拚命和销售员搞好关系,以保证能及时的供货,销售员的地位一点都不低。

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供求关系,你的商品走俏,商家买你的商品就有信心。如果你的产品滞销,你就是给商家磕头,人家也不会买。

美国人特别喜欢搞连锁店,而且连锁就是全国都有店面,甚至延伸到海外。连锁店的摆设一致,装潢一致,工作人员的服装也一致。虽然许多连锁店也强调价格的一致,但我本人看到的同样的东西,其价格在不同的地区根本不一样。因为各州的州税不一样,房租水电有高有低,雇员的工资也是根据地区的工资标准来定的。在我以前住过的中西部,那时人员的最低工资五块美金一个小时,商店的服务员也就是这个工资标准。可是,在纽约的曼哈顿,那时的最低工资已经六块多一个小时。所以,商店用五块钱的工资雇人,首先不合法,而且也找不到人。所以,这道理明摆着,基本的成本不一样,如何能维持销售价格的一致?

美国的大型连锁店,占据了美国90%以上的零售市场。连锁以外的小店,除了一些专业店外,一般的零售店,想生存下来也是相当的难。随着西籍人不断地进入美国,一些专门做他们生意的小型的杂货商店,一元店才开始多了起来。这些店能够生存下去的原因,是因为美国的连锁店商品的价格相对要贵一些,西籍人刚到美国,还是买不起,另外就是连锁店中,都是讲英语的美国人,西籍人看不懂也听不懂。那个时期,中国和美国的贸易也已经开始了,做中国商品的进口商,一下子开始多起来。因为那些进口商的大部分的商品,都是没有公认的品牌的商品,所以很难进入大型的连锁店。但是,不注重产品品牌而只注重价格的小店,自然成了大部分中国商品的最终顾客。小店的大量增加,进口商也增加,商品从此后也越来越全,几乎是应有尽有了。

李先生的一位客户是个印度人,他拥有一家中等规模的商店。这家店开始一直从李先生的公司进货,后来进货减少了,李先生在一次客户寻访时,才发现他已经从纽约的小进口商那里直接进货了。这位印度人对李先生的为人比较了解,热情地邀请李先生入股,和他一起开店。其主要原因是纽约和加州的小进口商,多数是中国人,语言的差异使他在进货中,经常产生误会,不是货物搞错了,就是数量弄错了。

李先生怀才不遇已经好多年了,这个机会是他从一个贫农当上地主的最好机会。他毅然辞去了现有的工作,带着满怀的热情和这位印度人一起经营起商店来。他这次的最大优势,就是他流利的中文。成为股东以后,他负责进货,亲自跑遍了纽约,加州,选货进货,而且参加了许多次商品展览会,并认识了很多的进口商。

在他们的合作过程中,他做得几乎是天衣无缝,每次进货时,都会征求那位股东的意见,而且货到以后,把所有的进货单据,都交给那位股东存档。由于货物选择的对路,而且进货价格也比以前低了许多,这个店的生意额比李先生来以前,提高了一倍以上。

随着生意的好转,股东之间开始产生了些矛盾。那位印度人因为听不懂李先生在电话中讲的中文,他有时候对一些进货的价格产生怀疑。所以,他经常偷偷的给供货商打个电话区再询价,李先生也从供货商那里听到了这个事。几次发生后,李先生觉得这种不信任是对自己人格的一种侮辱,后来和他为此事吵了起来,吵闹后结果是李先生退股。这位印度人已经掌握了所有的供货途径,与李先生的合作,其作用也已经不大了。他们找了律师和会计师保把所有的财产作了估价,李先生拿着自己的股份离开了。

这次,他还是要开商店,开一个百分之百属于自己的商店。手头的资金是有一些,但要开一个中等规模的商店,这点资金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开一个商店,各处都需要钱;像内外装修,制作特大的招牌,政府的手续费,租房的抵押金,更多的是进货的款项。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凭着他和这些进口商的关系,他给所有认识的供应商都打了电话,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能否先给货而迟些再付款?在美国的中国人,虽然都生活在在这个金钱第一的社会中,但大家毕竟都是来自礼仪之邦,钱之外还多了个情字。李先生的请求,得到了大部分供应商的同意,但只是所赊的货物不是太多,谁也不想冒太大的风险。不过,能有这些货就足够了。不出三个月,坐落在维基尼亚的商店就开张了。

这个商店,是这个地区的第一家便宜商店,其商品的价格相当有竞争力。这个店的开张,一下子吸引了附近居住的西籍人,开张不久就马上火爆起来。不过,丢货退货的事情时有发生,面对着这些特殊群体的顾客,李先生也一反美国商店的常规;包括商品自由退换,拿包自由出入等,他制定了这个店特有的规矩;商品不退不还,所有的人进到店里,必须把自己的包交给柜台保管。这些不太合理的规则,没有影响到商店的营业额,因为图便宜的顾客们也不在乎这些。不过,这些规矩的制定,把偷盗和故意捣乱的行为,也有效的杜绝了一些。

商品的快速周转,使李先生很快摆脱了困境,不到一年的光景,所有的货物款项都在不断的进货中,全部付清了。按他的说法:尽管他没有见到一百万的现金,可商店的存货,已经是价值超过百万美金了,这些货不是赊来的,款也付清了,是他自己拥有的财富了。

在维基尼亚的西籍人,遍布了好几个郡。这个商店的价格优势,已经开始远近闻名。许多住在其他郡的人,几个人挤在一辆车里,从很远的地方来这里采购。

这个创业的故事,是我有生以来听到的最简单的发家的历史。我读过许多企业发展的书,大多数谈到企业的开创时,都会提到创业之艰难,海外的故事如索尼公司起家的艰难历程,国内的四通集团,大碗茶集团的奋斗史等。可是,相反,而这个商店的发家史确实如此的平淡和简单。

我问了一下李先生关于另外十几家店的筹建历史。他这次有点一反常态,与谈到前面第一家商店时的那个自信说法,已经转换了180度。他说:“这后来的开启的商店,确实经历了不少周折。我开始认为,有那么多的客人从很远的地方来,我为什么不在那附近开个店呢?可是,开个新店也真不容易,首先是地方不好找到,因为很多的商业区内都有自己的计划和部署;其零售商店尽量不搞同类的,以免引起同行业的恶性的竞争。我好容易看好的店面,不是规定不许卖服装,就是不许卖家具。为此,我找了商业区的管理部门,郡的管理部门,一再说明我是做墨西哥人的生意,他们的身材穿不了美国人服装,我卖的便宜家具,美国人也不会买”。

我知道美国人在这个方面相当的守规矩,只要是有个规定在条文上,没有人改违规。我说:“那你就没有谈成功吗?”李先生叹了口气说:“谈了几个月,最后在比较偏远商业区,找到了一个一千多米的店面;这个商业区里,大部分的顾客是美国人,西籍人寥寥无几。不过,我认为这个店尽管位置偏一些,但距离上,比住在这里的人,跑到我的第一个店购物还是要近一些。我用开第一个商店的方法如法炮制,把第二个店在圣诞节以前开了起来。刚开始的时候,生意还可以,当地的美国人和住在附近的西籍人都来买货。没想到,过了圣诞节,生意马上就下滑,那些西籍人宁可跑到我的第一个店,再也不来这里买货了。后来,我这个店只剩下很少的美国客人了。为了防止进一步的亏损,我改变了商品的模式,开始从美国公司进货,卖美国商店同样的东西,而且是以低价卖出。没想到,从那时开始,美国人就更不来了”。

我奇怪的问:“为什么?”他说:“我问了好多美国人,才弄明白了这个道理。在我的小店里卖美国制造的商品,还是这么低的价格,客人能认为是货真价实吗?作为个消费者,谁不想多花点钱,买个放心的产品”?

我明白了,为什么像李先生这样国外来的小商店的业主,对客人那么恭恭敬敬,客人反而到对其的商品倒不放心了,他们情愿到美国的大商店里,看那些服务人员的脸色,花高价买同样的东西,作为个消费者,买东西也是图个心里踏实。

我有些不解的又问:“那住在这里的那些西籍人,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跑到你的第一个店去购物呢”?李先生说:“这就是美国服务业的特点,强调的是Location,就是地点。这地点的作用相当的重要,我的第一个商店附近,也有许多西籍人的不同形式商店,他们除了到我的店购物,还可以到其他的地方,买我店里没有的东西,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可是,我这个坐落在美国人购物中心的商店,可以说是孤零零的一家,你想,谁会为买一条裤子,特意到我的商店,而买其它的东西,还要再跑很远的地方?”

真有道理,美国的购物习惯和我们在国内许多方面不一样。在国内时,是需要一瓶醋,才会去买一瓶,不习惯储存这些东西,而且每个星期可以购物几次。在美国,即使是食品,一般的人家最多也只是一个星期买一次,都存放在大冰箱里。像服装和日用品之类的东西,在美国的习俗是推着车买,每次都是买过量的,几个星期才采购一次。

李先生最后无奈的说:“没办法,每个月都赔钱,我后来把那家店关门了。”

我说:“那你租赁商店房屋的合同,还没到合同的期限,一定要被房主罚款吧?”

他说:“是啊,不过那只是损失的一小部分。最大的损失,使所有的货物都砸在了手里,那些商品是美国人用的,放在做墨西哥人生意的商店里,根本卖不出去。我那次一共损失了几十万美金?”

我惋惜地说:“看着你这么成功,还以为你是多么一帆风顺呢?”

他说:“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我的第二家店的损失,把我的第一家店差点拖垮。因为我当时的资金还是不足,我从美国人的批发公司买货,因为没有长期的业务关系,每次都要付现金。我第二家店的所有货物,都是从美国人的公司进的货,把第一家店的周转资金,全部用光了。这样,第一家店的进货,又开始从中国人进口商那里赊货,可是到了付款日期,银行里没有钱,只能开出空头支票,把他们都惹急了”。

我说:“是啊,中国人讲究个守信誉,你这样做当然人家要翻脸了。”

他说:“那时我最困难的时候,快给人家跪下了,不付现金,谁也不给发货。我打电话时,大哥大姐的喊着人家,人家就是不帮忙”。

我感慨地说:“是啊,这可以理解,如果做生意被人骗了一次,当然就永远不会信任对方了。”

他说:“没办法,赔钱了。商店里没有好的商品,客人每次都白来,下次人家也就不来了,我那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回家,看着老婆孩子还等我养活,我都要急死了。”

我问:“你太太是什么意见?”

李先生说:“她也着急。找了好多的亲戚朋友借钱,也没有借到钱。我问过她,是否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我老婆马上哭了。孩子生下来时,一直是生活在大房子里,可全家住进小公寓,孩子怎么办”?

我也深表同情地说:“是啊。做皇帝降为平民不是件容易的事?”

李先生接着说:“你知道我的孩子住进小公寓时如何问我?爸爸,你是个什么样的爸爸?你说,我能说什么?这一间屋半间炕,我没有问题,他们却是受不了。我这一肚子苦水,又能到哪里去吐”?

他和我又碰了杯,小声地说:“我那时叫天无路,叫地无门。我不能埋怨那些不给我发货的老中们,他们也都不容易。”

我看到他的眼圈有点发红,这段谈话引起了他痛苦的回忆了。

我换了话题说:“那你又是怎么翻过身来的呢?”

他说:“我从那时开始,用卖房子的钱买货,谁的货都不赊账。我又把商店的所有货物,从原来的基础上,又减价20%。经过了几个月,才把客人们又找了回来。生意刚一回升,我开始雇用了一个从萨尔瓦多来的人,专门出去给我找店铺。不瞒你说,我开的那十四家店,用了只有两年的时间。”

我说:“你一定还有诀窍没有说,怎么你能摔倒了,爬起得这么快呢?”

他得意地说:“看来你还是有经验。告诉你点诀窍吧,反正我们今天是交朋友,不做生意。多开几家店,主要还是资金问题,因为商店的流动资金要的太多,因为要备足了各式各样的商品,客人进商店以后,才不会空手出去。为了我其他的连锁店,这第一家店,也是我所有的店中最大的店,我把利润降到了最低点,就是让这些货物流通的更快,订货的数量增大,而且专款专用,从不赊账。这么大的进货量,使那些进口商们,特别关注我的生意发展,谁也不想失去我。达到了这个目标后,我开始郑重的要求他们,第一家店的进货是采用货到付款,但新开的连锁商店,货款一律90天后付,否则,我将停止与这个进口商的业务关系。你想,我现在已经是个大买主了,哪个进口商想失去我,所以也只好赊货了,我所有的连锁店几乎没有占用我的多少资金,都是靠进口商们的货物在周转”。

我饶有兴致地问:“人家只给你赊些货物,你毕竟要付房租,和人工的工资啊?”

他笑着说:“你以为开店有什么特殊的诀窍?找对了地点,租下来把货摆进去,就开张了。只要一开门,物美价廉,客人会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就顾客盈门了,房租和人工当月就赚回来了。我最发愁的是货款,那是最大的流动资金。而最大的流动资金由进口商来顶着,我还有什么担心?我其他的十四家店,所有的货物价格都比第一家高出30%以上,货物流通的速度较慢,与这家大的商店没法比,不过,我大部分的利润是在那些商店获得的。不过,因为第一家店的货物需求量最大,但利润太低,而且从不赊欠一分钱,供应商谁也不想丢掉这块肥肉,我也是利用这块肥肉,迫使他们满足为其他店赊货的条件”。

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他发达的这么快?这才是做生意的有一个新招法:东方不亮,西方亮,这里不赚钱,从别的地方找回来。

我们又开始碰杯,他洋洋得意地说:“这种局面已经快过去了,经过了这几年积攒,我也在想到自己进口的路子。这些供应商虽然赊货给我,但货款早晚还是要付的,他们的利润我是赚不到的。这次你帮助我联系的家具厂,是我进口的第一步,明年我准备回国,到义乌去自己进货”。

我问他:“你还要开更多的连锁店吗?”

他说:“是的,不过我不打算自己开了。我要用我的商店的模式,和别人合作开,我负责进货,那样我也不至于这么辛苦了。”

据统计,美国每年倒闭的公司要几万以上,而诞生的新公司也有几万以上。开一个个小型百货商店,几乎不需要什么特有技能,人人都能成为店主。不过,要把这种简单的行业,做到生命力强,而且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形成一定的规模,那就不可能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了。这位李先生既没有文凭,也没有一技之长,更没有雄厚的资金来启动自己的公司,他今天的成功,应该说是上天对他聪明,勤奋的一个回报吧。我粗算了一下,他的十五家店每年的营业额已超过一千万,如果其利润能达到20%,他每年的收入已经在美国是个富人的收入了。

JanAiZhang 发表评论于
Yes: "学到很多!"

Thanks!!!
隔海看山 发表评论于
谢谢,学到很多!
largesammy 发表评论于
这位仁兄是我的偶像。能做到这样的确是不容易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