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齐奥滩头噩梦
这是二战纪录片中出现的一个镜头:数千名赤手空拳的美军官兵排着还算整齐的队形,浩浩荡荡地行进在古城罗马的大街上。他们头戴钢盗,身穿作战服,在罗马市民表情复杂的目光注视之下,垂头丧气地缓缓而行。画面的旁白说道:“这是德军在安齐奥滩头抓到的大约5000名美军战俘。”为了恫吓已对战争萌生退意的意大利政府和人民,德军在意大利的最高指挥官凯塞林元帅突发奇想,把这些战俘弄到罗马的街头展览一番,借以羞辱美国人和吓唬脆弱的意大利人……
这一幕让美国人瞠目结舌。这些倒霉的美军战俘是在盟军进行的噩梦般的安齐奥登陆战中因弹尽粮绝而被俘的。
1943年冬,盟军在意大利的进攻因亚平宁半岛上蜿蜒纵横的崇山峻岭而陷入困境。德军指挥官凯塞林元帅面对自己精心构筑的“古斯塔夫”防线,不无得意地对部下说:“难道还有人幻想着从这里去罗马吗?”凯塞林此言不虚。盟军在“古斯塔夫”防线苦战一个多月,始终未能前进一步,却付出了近万名官兵巨大伤亡的代价。
正面进攻受阻,盟军司令部决心另辟蹊径,利用海空优势进行超越攻击,即在“古斯塔夫”防线以北100公里的安齐奥实施两栖登陆。由于这次行动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因此盟军的抢滩登陆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上万名盟军官兵蜂拥安齐奥滩头,并很快站稳了脚跟,巩固了登陆场。盟军的这次侧后登陆,对德军重兵据守的“古斯塔夫”防线构成了南北夹击之势。如果盟军趁德军惊慌失措之际向纵深突进,必然会给“古斯塔夫”防线以致命一击,从而瓦解德军在亚平宁半岛的防御体系。然而,指挥者却命令部队在海滩上构筑环形阵地,固守待援。两天宝贵的时间流逝了,盟军出奇制胜的大好良机也悄悄地溜走了。醒过神来的凯塞林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天赐良机,迅速集中兵力,调整部署,指挥8个师的德军向安齐奥滩头杀奔过来。
指挥者的谨慎和胆怯使盟军的一支奇兵变成了丘古尔所说的“一条搁浅在沙滩上的鲸鱼”。缺乏重火器的登陆盟军在德军的凶猛攻击下背水苦战,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之中。盟军舰船一次次冒着被水雷击伤的危险抵近海岸,对蜂拥而至的德军进行阻断射击,盟军空军也频频出动,对通向安齐奥的几条纵深公路进行狂轰滥炸,以求最大限度地减轻滩头盟军的压力。即便如此,德军还是不顾巨大的困难和伤亡,向固守滩头的盟军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盟军在几乎无险可守的滩头上进行着殊死的抵抗,最终因兵力悬殊太大,3个师的盟军很快被分割包围,陷入了各自为战的状态。位于盟军整个滩头阵地突出部的是美军第45师。这个师最前沿的一个团和一个团级战斗队因弹尽粮绝而陷入了绝境,大约5000名官兵最后不得不打出白旗,向德军缴械投降。
据说,尖刻的凯塞林元帅曾经洋洋得意地对一位被俘的美军上校说:“我知道你们做梦都想进入罗马城,我保证使你们成为第一批进入罗马的美国人。”
他们的确是二战中首先进入罗马城的美国军人。
巴丹半岛的陷落
日本人在珍珠港一击得手后,陆军第14军指挥官本间雅晴立即率部南下,兵锋直指南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要冲菲律宾。菲律宾是“美国人摆在日本门前的一块石头”,大名鼎鼎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才是这个岛国的真正主人。他麾下共有1.5万缺乏经验的美军和七八万装备落后并缺乏训练的菲律宾军人。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在南太平洋的全部希望就寄托在了这支数量庞大但战斗力低下的乌合之众身上。
以麦克阿瑟这点可怜的家当要想抵挡如狼似虎的日本军队,显然是有点异想天开。1941年12月22日午夜,日本第14军第42师团在大批飞机战舰的支援下,冒着汹涌的海浪在菲律宾西北部的仁牙因湾登陆。美军少将温赖特率领美菲联军防守这一地域。在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日本陆军面前,那些一听见大炮声就吓得脸色惨白的美菲士兵几乎不堪一击。他们在进行了象征性的抵抗之后,便纷纷扔掉自己手中的老式“恩菲尔德”步枪向山林中逃去。日本人在仁牙因湾登陆的同时,另一路进攻部队在拉蒙湾的登陆也得手。两支虎狼之师分进合击,对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形成了钳形合围之势。
整个吕宋岛的防御崩溃得如此之快,让麦克阿瑟大吃一惊。在一番狂奔之后,已成惊弓之鸟的美菲联军终于奇迹般逃离日本人的虎口,撤到了两面环海的巴丹半岛上,并在仓促间建起了两道防线。狂追而至的日本军队马不停蹄地向立足未稳的守军发起了猛攻。
经过旷日持久的苦战,巴丹半岛上的美菲联军处境越来越困难。缺乏海空支援,粮弹短缺,伤亡一天天增加,士气越来越低落。但是,美国政府却仍旧遵循“先欧后亚”的战略,坚持把大量的海军装备运往欧洲,气得菲律宾总统奎松大声抱怨:“美国人为了一个远房表亲欧洲的命运而烦躁不安,却不顾她的女儿(菲律宾)在后房里被人强奸。”
1942年的4月,巴丹半岛上的美菲联军终于弹尽粮绝,无力再战。4月9日,巴丹前线的美军指挥官小爱德华·金少将沮丧地驱车来到日军司令部,屈辱地解下了自己佩戴的手枪。巴丹的失守使美军在菲律宾的最后一个堡垒科雷吉多要塞孤零零地暴露在了日本人的面前。温赖特和他指挥的包括陆战4团在内的数千名美军不得不举起了白旗。而在此之前,美军主将麦克阿瑟已经仓皇逃离了菲律宾。
至此,历时124天的巴丹及科雷吉多守卫战终于落下了帷幕。包括十几名将军在内的上万名美军官兵缴械投降,铸成了美国军事史上最大的一次失败。
凯塞林山口之败
在美军的教科书里,有一个兵败北非凯塞林山口的战例,几十年来一直在被研究和探讨。凯塞林山口之战不仅使初上战场的美国人领教了“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厉害,还使3000多名美军官兵垂头丧气地走进丁德军的战俘营。
1943年2月,正式加入欧洲战场的美军挟北非登陆之余威,一路攻城略地,席卷向东,迎着从阿拉曼战场败退下来的隆美尔非洲军团杀奔而去。此时,在突尼斯刚刚站稳脚跟的德军惊魂初定,从不言败的隆美尔又开始策划新的大规模攻势。他决心把缺乏经验的美军作为他的打击对象,用他的话说就是“要让初上战阵的美国人在身经百战的德国陆军面前有一种自卑感”。
颇有初生牛犊之勇的美军自是不甘示弱。在东多萨尔山一线的各个隘口上,气壮如牛的美国第2军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和强悍的德国非洲军团放手一搏。然而,士气高昂、求战心切的美第2军运气不佳,他们的指挥官弗雷登达尔中将是一个才能平庸、胆小谨慎且固执刻板的人。虽然美第2军由号称“大红1师”的步1师和大名鼎鼎的装1师组成,这位手握重兵的中将却似乎并不自信。他不仅把全部兵力像撒胡椒面一样均匀而缺乏想像力地部署在整个战线上,而且还把自己的指挥所放在了远离战线达100公里的一条大峡谷里。艾森豪威尔对他这种缺乏弹性的布势和胆小谨慎的举动感到忧心忡忡:“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我这是唯一一次看见一群高级军官是如此着迷于自己的安全。他们居然打算钻到地下掩体中去指挥作战。这样怎么能顶得住隆美尔那个厉害家伙呢?”
很快,艾森豪威尔的担心变成了可怕的现实。
1943年2月19日清晨,在尖声怪叫的“斯图卡”轰炸机和可怕的“奈比威费尔”火箭炮的掩护下,非洲军团的装10师和装21师一齐出动,杀气腾腾地直扑过来。防守凯塞林山口的是美军步3师和装1师的混编部队,虽然他们装备精良,但却缺乏经验,尤其是缺乏与德国人交手的经验。还没等醒过神来,固守几个山头的美军便被凶狠的德军坦克分割包围,陷入了困境。在卡塞拉和勒少达山头上,美军两个加强团3000多名官兵陷入了德军坦克的重重包围之中,他们很快和友军失去了联系。弗雷登达尔中将不甘坐视被包围的美军身陷绝境。他派出一个坦克营,在一位中校率领下,勇敢地杀向德军的包围圈,试图拯救被围困的战友。
没料想,这个拥有54辆坦克的坦克营一下子就冲进了狡猾的德国人为他们布下的死亡陷阱。一场混战,美军这个坦克营只有4辆坦克侥幸逃生,其余坦克连同373名官兵皆遭损失。
救援失败之后,弗雷登达尔痛苦地意识到再进行类似的努力也将徒劳。无奈之下,他向两个山头上的美军下达了自行突围的命令。在团长德雷克上校的率领下,3000多名美军官兵利用黑夜的掩护开始突围。当官兵们历尽艰辛来到山下时,突然间四周坦克灯大亮,一群浑身涂满了黄色猛虎图案的庞然大物——“虎”式坦克把他们包围在了中间。
看到一个个缓缓转动的炮塔,被围的美军官兵们明白,抵抗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可能会引起一场杀戮。德雷克上校不得不命令手下的3000多名官兵放下武器,停止抵抗,并率领他们走进了德军的战俘营。
阿登森林里的悲剧
1944年,希特勒帝国全面溃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疲于奔命的第三帝国陷入了东西夹击的困境之中。骄横狂妄的德国空军已被制服,海军也灰溜溜地退出了大西洋,连号称世界第一的德国陆军也败绩连连。坐困“狼穴”的希特勒一夕三惊,好不焦躁。第三帝国真的就到穷途末路了吗?希特勒困兽犹斗,决心集全力在阿登山区对盟军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反击。德军若能歼灭盟军20到30个师,就可以一举扭转战局,第三帝国就可以体面地存在,甚至于获胜。这是一次巨大的冒险,但颇具赌徒性格的希特勒的信条是:要么全赢,要么输光拉倒。
1944年12月16日凌晨,德军集中了20个师、1900门大炮和近千辆坦克,在晨雾弥漫的阿登山区对浑然不觉的盟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扑。德军在兵力调动和集结方面采取了卓有成效的隐蔽和欺骗措施,当大批炮弹呼啸着落到盟军阵地时,整个西线盟军,从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到普通士兵,谁都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敌不意,攻其不备,希特勒的冒险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开局。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整个盟军防线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盟军前线指挥官布莱德雷手忙脚乱,气得拍着桌子大叫:“希特勒那个狗崽子从哪里弄来了这么多的德军?”
首先遭到厄运的是约翰斯少将率领的美军第106步兵师。精锐的德国第5装甲集团军在精明强悍的指挥官曼陀菲尔的指挥下,从左右两翼对这个美军步兵师的3个步兵团展开了钳形攻击。106师的战斗人员大多数都是初上战阵的新兵,而且美军一直处于进攻态势,地形对他们非常不利。他们在德军突如其来的大反击面前根本无法调整部署。3个步兵团只好孤军困守,各自为战,战至黄昏,约翰斯少将最为担心的局面终于出现了。狡猾的曼陀菲尔终于发现了美军布防上的弱点,派出3个步兵团,在装甲部队的支援下,从两个团的左右两翼深深楔入,完成了对这两个步兵团的合围。
约翰斯少将见自己的两个团陷入重围,急令他们杀开一条血路突围。但是在德军铁桶般的包围面前,团长德申尼突克斯中校失去了信心。他沮丧地向师长报告:“德国人太强大了,我们可以拼死一战,但结果肯定是这支可怜的部队被撕成碎片……”战至第二天清晨,德申尼突克斯中校和另一位团长卡文德中校认为他们已尽了全力,于是,美军第106步兵师的两个步兵团共8000多人,沮丧地举起了双手,垂头丧气地走进了德军的营地。
(王晓华摘自2006年第9期《国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