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时代:曲未终人已散 zt

布什时代:曲未终人已散

2007年09月26日 《环球人物》杂志


8月27日,美国司法部长冈萨雷斯继10天前白宫发言人托尼·斯诺后,成为布什“班底”中又一个宣布辞职的人。

自2006年3月,白宫办公厅主任卡德宣布辞职始,布什政府中便陆续有要员挂冠而去。2007年1月,美国民主党主控了国会两院,布什政府在某种意义上成了“跛脚内阁”。此后,布什执政团队中更有多人“出走”,其中有白宫首席律师、财务总管、政治顾问、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等人。

一般来说,一届美国政府中出现人员变动、来来往往之事,本是正常的,但像布什政府这两年出现如此规模的“辞职潮”,倒也罕见。究其原因,或有如下几种情况:

其一,美国的政治大气候发生了变化。布什执政期间,所做的第一大事当属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战争未如布什预料的那样顺利,美国身陷泥沼,进退两难,国内批评之声日炽,布什的民意支持度已跌至30%上下。美国新一届总统大选临近,共和党在此形势下前景暗淡,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一向是共和党的支持者,现在却打破十多年来的惯例,首次向民主党可能的总统候选人捐款。美国政坛并非人情很厚重的地方,有如股市,行情不被看好,生意自然惨淡。各类人等,见布什行情已成“鸡肋”,不免生出“去意”。

其二,在美国的政治运作中,需要有些人做政策失败的替罪羊、社会批评的挡箭牌。例如,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下台,显然就是由于美国身陷伊拉克战争困局,在各方强烈的批评声中,布什只能挥泪斩“恩师”。

其三,布什主动进行的班子调整。老板对属下有所不满,或因双方理念不合,或觉得属下施政无方、执政无力,或因为属下出言不当、惹来麻烦,均会示意属下辞职。

其四,个人原因也是一些布什政府要员提出辞职的理由,如一些人自己搞出了丑闻。

其五,“办公室政治”往往是某些政坛人物辞职的原因,但有关内情迄今未有披露,不得而知。

有人认为,布什政府的“辞职潮”具有很强的政治象征意味。以首席政治顾问卡尔·罗夫为例,他被认为是布什政治思想的来源,是布什竞选的重要辅佐者,被称为“布什的大脑”、“白宫建筑师”,他的离去,标志着布什的“得克萨斯帮”已全部离开白宫,意味着共和党保守主义政治或将开启某种转型。布什政府后期在外交上已开始了降低意识形态色彩、注重现实主义的政治转型,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显示了更多的灵活性,便是一个端倪。

在布什政府晚期,其执政目标显然已从“争取最好”变为“避免更坏”,从新保守主义的“高昂号角”变为较为现实的“漏洞修补”。一些人的辞职,就起着消减负面影响的作用。

伊拉克战争已成为布什和共和党最大的政治负遗产。和那场战争沾了边,便意味着政治前途受到民意否决。只有罗夫一类人物还在幻想伊拉克出现“奇迹”。美国有些精神病理学家认为,布什是一个“自恋人格紊乱”的典型病例,他想扮演一个历史角色,想做一件大事,想留下一笔历史遗产,因而只听得进自己想听的话。现在,说他爱听的话的人渐渐远去,新的逢迎者也不会追逐一个即将下台的总统。布什势将陷入一种相当孤独而痛苦的境地,没有现实希望,没有精神支持,没有思想注入,甚至没有“话语权”……政治人物的理想主义落个悲剧性现实结果,或是其最大悲剧。即使布什现在能走出“政治错觉”,却已“时不我予”,只能苦撑最后的当政岁月,这更是悲剧中的悲剧。“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一种相当幽静的艺术境界;“曲未终,人已散”,却是一种相当凄凉的政治处境。(黄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