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12-條頓堡森林
2007-09-09 04:19:08/ 個人分類:日耳曼
12 条顿堡森林
莱茵河边境依然不平静。
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从前12年到前9年派他的养子尼禄·克劳蒂乌斯·杜路苏斯Drusus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http://www.antikefan.de/kulturen/germanen/drusus_2.jpg)
过莱茵河对日耳曼人进攻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http://www.antikefan.de/kulturen/germanen/kampf_um_germanien.jpg)
日耳曼俘虜被作爲奴隸販賣
他的兄弟提庇留(Tiberius)从
前8年开始恢复杜路苏斯的进攻。4年他征服了至此为止日尔曼的切鲁西人。为了继
续向易北河进发,罗马人在莱茵河东建立了一系列城市。今天德国黑森州的一些城
市的名字来自于拉丁文。
在被罗马人征服地区,也曾有过短暂的和平,罗马人与日儿曼人平等交易
罗马人将这一地区看作他们的一个省:“日尔曼尼亚”。但日尔曼人绝不甘心臣服于
罗马人。
罗马在日尔曼尼亚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对各个部落的贵族加以笼络,授予罗马公民
权。
切鲁西部落(Cherusci)首领海尔曼(Hermann, 拉丁文名为Arminius)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http://www.gsn.pbbn.de/faecher/latein/Germanen/images/Hermenn1_kleiner.jpg)
人挑中的少数精英之一。海尔曼年仅二十七岁,通晓拉丁文,曾经加入罗马军队在
巴尔干半岛作战,因而对罗马军事机器的优缺点一清二楚。他心中充满爱国主义的
使命感,苦思冥想寻求一个挣脱罗马枷锁的良方。
罗马人在被占地区引入罗马的法律和收税,激起了日耳曼人极大的不满。对日耳曼
人来说,只有奴隶才交税。
罗马在东南欧的潘诺尼亚省发生暴乱,奥古斯塔不得不把提贝留从日尔曼尼亚调去
镇压,这样日尔曼尼亚总督的位置就由现任叙利亚总督瓦卢斯(Varus)接替。
瓦卢斯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他的生活习惯异常荒淫放纵,来到日尔曼尼亚
后没有半点收敛。罗马官兵于是上行下效,军营里武备废弛,妓女成群结队,整天
莺声燕语,淫乱不堪。这种景象激怒了许多日尔曼人,他们不能容忍自己的土地遭
到如此玷污。海尔曼乘此机会暗中联络,争取到很多部落的支持,准备起事。瓦卢
斯统帅三个罗马军团,加上仆从部队,有两万之众。这些部队是提贝留亲手训练出
来的,战斗力非同小可。他明白以日尔曼人目前的军事实力,根本无法和罗马人进
行会战。唯一可行的方案是利用特殊地形打一场伏击战。
为了不让瓦卢斯发觉他的意图,海尔曼和其他部落首领经常前来拜见瓦卢斯,
表示臣服,请瓦卢斯仲裁各部落的纠纷。瓦卢斯兴致勃勃地按照罗马法的惯例一一决
断,炫耀他的学识和口才。海尔曼看见瓦卢斯对他信任有加,知道时机成熟了。
这时正值秋季,连绵的暴雨使道路泥泞难行。罗马军队严重依赖后勤,在这种
条件下行军机动性会大受限制。海尔曼让北部的一个部落公开起事,诱使瓦卢斯前
去镇压。瓦卢斯这时依然认为海尔曼是他亲密的盟友,居然向海尔曼咨询行军路线
.
海尔曼将伏击地点选在了条顿堡森林(Teutoburger Wald)。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http://www.weltgeschichte-online.de/carthago/images/varus_karte.gif)
条顿森林位于现在德国西北部的利伯郡,这个地名保留到今天。条顿森林是一
块高地,其中河谷纵横。地势起伏很大,不少地段道路在峡谷中穿行。这里生长着
高大茂密的橡树林,灌木很少,人马可以在林中穿行无阻。条顿森林的地貌到今天
都没有多少改变,地图上显示的一些地名,比如“胜利场”( das Winnefeld),
“白骨巷”( die Knochenbahn),和“杀戮谷”( der Mordkessel),还能让我们依
稀看到当年血战的影子。A
瓦卢斯大军终于出发了。他们没有按照常规行军,而是把所有的瓶瓶罐罐都带
上,组成一支庞大的载重车队,队伍后面还跟了一大群妓女和小贩,好象不是去打
仗,而是去郊游。起初还都是平原,但渐渐地势开始起伏,泥沼遍布,让罗马人每
前进一步都要费尽力气。这样瓦卢斯大军慢慢地开进了条顿堡森林,不知不觉地进
入了海尔曼的包围圈。
进入条顿堡森林以后,A道路变得越来越狭窄泥泞。瓦卢斯大军的队伍渐渐越拉
越长。就在这时,日尔曼人的攻击开始了。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http://www.exulanten.com/images/artbatofte-221x163-191x159.jpg)
射出,毫无防备的罗马士兵纷纷倒下。受到突然袭击的罗马士兵没有慌乱,他们迅
速竖起盾牌,收缩队形,企图组成方阵迎敌,但是这里根本没有空间给他们组成任
何惯常的战斗队形。罗马大军且战且行,终于到达一块比较开阔平坦的地方,瓦卢
斯下令扎营。于是罗马士兵冒着箭雨迅速修建起一座标准的罗马营垒,据垒坚守。
入夜,日尔曼人退了回去。
第二天清晨,罗马军团在大营外组成战斗队形,想和日尔曼人决战。海尔曼约
束部下,决不出战。不得已,瓦卢斯只好下令撤营,继续前进。这回日尔曼人没有
再袭击他们。瓦卢斯大军蹒跚而行,来到一座峡谷之前。海尔曼事先让人砍倒了几
十棵大树,挡住了罗马人的去路。罗马工兵忙碌半天,勉强清理出一条小径,虽然
能容罗马士兵通过,但那些马车就只能舍弃了。得到丢弃马车的命令,罗马士兵立
刻离开自己的队列,争先恐后地爬到马车上去取自己的贵重物品,完全不顾首长的
呵斥,片刻之间罗马大军乱成一团。
海尔曼看到时机已到,下令总攻。在雷鸣般的呐喊声中,日尔曼人象山洪爆发一
般从森林里冲了出来,
软压弯了腰的罗马士兵被一片一片地砍倒。瓦卢斯看到事情不妙,下令撤退,但来
时容易去时难,罗马军队此时被分割成几部分,罗马士兵仅仅是靠着常年艰苦训练
形成的本能,组成形状各异的密集队形,且战且退。日尔曼人的冲击一波接一波,
渐渐越来越多的罗马士兵倒在泥淖里,罗马军团的队形变得越来越松散。落单的罗
马士兵根本不是日尔曼人的对手,几乎全部被屠杀,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绝望的
瓦卢斯害怕被日尔曼人俘虏,自杀身亡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http://www.gsn.pbbn.de/faecher/latein/Germanen/images/Varus.jpg)
帮老兵在一个小山丘上组成一个环行防线,打退了日尔曼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一
直坚持到天黑。这些人挖的防御工事和堑壕,到今天还依稀可见。到傍晚时分,战
斗已经基本结束了。两万罗马士兵中,只有不足百人生还。
1875年,一座巨大的海尔曼雕像在条顿堡森林竖立起来,A高达53.46 米、手举利剑
的青铜雕像。1838年开始建造,前后共耗时37年。这座雕像至今仍然完好。
在条顿堡森林北边的3百米高的山崖上有一处神壁,曾经是凯尔特人日尔曼人罗马人的
崇拜之地.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http://www.exulanten.com/images/tuet-340x390.jpg)
条顿堡森林战役之后,切卢斯克族威震四方,连易北河以东的许多东日耳曼民族都
遣使朝见阿米尼乌斯,表示恭顺之意。只有马考曼国王马波德自以为是罗马的盟友,
不肯有所表示。马波德的早年生活和阿米尼乌斯如出一辙:作为蛮族领袖的儿子,
他以人质的身份在罗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长大后回到祖国,并于公元前9年继承了
马考曼族的君位。马考曼族是古施瓦本人的一支,在公元前1世纪定居在今法兰克福
附近的美因河流域。即位之初的马波德很不走运:罗马将军德鲁苏斯为了征服所有
的西日耳曼人,向他的民族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马波德见势不妙,就三十六计走为
上,带着族人向东撤退了。他们一直跑到易北河的发源地波希米亚,这里是东、西
日耳曼人之间的缓冲区,当时人口还不多,属于所谓的政治真空地带。马考曼族仗
着自己人多力量大,顺利地把这里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连战连胜,其势力范
围南抵阿尔卑斯山脉,北至苏台德山脉,西起巴伐利亚高原,东达喀拉巴阡山脉,伦
巴第人、汪达尔人、卢吉人、查特人、塞蒙侬人、夸德人等周边地区的日耳曼民族
全部称臣纳贡,马考曼族俨然成为中欧霸主。马波德见此处山高皇帝远,便正式划
疆域,定法律,自称“Rex”(拉丁语“国王”的意思),建立起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日耳曼王国。当时罗马帝国的日耳曼尼亚总督提比略知道自己鞭长莫及,于是也就
顺水推舟地承认了马波德的国王身份,并和他结成了同盟。
阿米尼乌斯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http://www.exulanten.com/sitebuilder/images/artim-150x131-150x134.jpg)
国居然没有加入自己的统一战线的意思,心里自然恼火。他于是派人给马波德送去
了瓦卢斯总督的首级,表明自己希望双方结盟,讨伐罗马侵略军,共分高卢之意。
但如果不能蒙马波德恩准的话,他就只得先安内,后攘外了。偏偏此时提比略也派
来使团,卑辞厚礼地请求马波德,看在双方多年友谊的份上,不要落井下石。马波
德深知,此时保持中立是不可能的,自己必须得罪其中的一方。几经权衡利弊,他
视为罗马毕竟是老牌强国,阿米尼乌斯只不过是个走运的暴发户,一场战役的胜负
并不足以改变双方的实力对比;何况在危急时刻背弃盟友,又是不道德的事,于是
决定保持和罗马的同盟,并把瓦卢斯的首级交给了提比略使团。阿米尼乌斯闻报大
怒,调动全部兵力,东下攻击马考曼王国,马波德也召集伦巴第、汪达尔、夸德等
族联军迎战。
兩個日爾曼部落互相殘殺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http://www.uhren-noblesse.de/catalog/images/Schlacht.jpg)
双方旗鼓相当,从公元14年初一直打到公元16年底,依然不分胜负。
日耳曼尼库斯乘虚而入,偷袭切卢斯克族的大后方,才把阿米尼乌斯打得惨败。但
马考曼王国此时也早已精疲力竭,日耳曼尼库斯撤兵之后,双方整军再战。这次阿
米尼乌斯大获全胜,而提比略许诺的救兵却迟迟不到,各附属民族纷纷转而投靠阿
米尼乌斯,一度强大的马考曼王国瞬间土崩瓦解。国民无不埋怨马波德的外交决策
失误,沮丧的贵族们在公元19年发动政变,众叛亲离的马波德只得落荒逃往意大利,
被提比略安置在拉文纳城软禁起来,靠难民救济粮度过余生。阿米尼乌斯在公元21年
被自己的亲属谋杀,马考曼民族因此得以幸存下来。
自从马考曼和切卢斯克这两个短命的地区霸权同归于尽之后,西日耳曼人便失去了
核心领导民族。在继续混战了一番之后,它们中的大部分又改向罗马帝国称臣。不
过,还有很多民族仍然桀傲不逊:弗里斯人在公元28年和公元57年,查特人在公元
39年和50年,绍克人在公元42年和47 年,布鲁克特人在公元77年,先后攻击过罗马
的莱茵河上游防线,但都被比较轻松地击退了。其中绍克人在公元42年的那次入侵,
给罗马人送还了瓦卢斯军团的最后一面军旗。罗马帝国此后虽然几经内乱,但它的
北部边境(莱茵河──多瑙河防线)都还算是比较平静的。
公元50年日耳曼部落的分布(不包括斯堪的那维亚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