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感 (zt)

读史有感 (zt)
来源: 路过的狗狗07-09-05 22:13:39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前些天,伴着窗外瓢泼的大雨,我读到了王安石的一首作品,对于王安石这个人,与我心里其实是不太佩服的,书生办事,十年不成,似乎就是专门针对他而写的,空有绝世的抱负和满腹的经纶,却不谙世事,凭一腔热血蛮干,结果误己误国,千载之下,空留一声叹息。不过读了他的诗之后,我有了一些新的看法,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亡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这首浪淘沙令在宋朝艳词兴盛的年代,可谓是十分另类的豪迈壮阔,作为年轻时代的王安石,写出了如此的文章,可见其胸中丘壑分明,气象纵横,一代改革家已经有隐然直上青云之势。诗中使我对王安石的思想和当时他的所作所为有了更深的理解,是的,古人独尊儒术,讲求的是功成、名遂、身退,在王安石所处的时代,有机会或者说有机遇一展凌云之志是何等快哉,兴亡只在谈笑中可能是他最高的理想和追求吧?可惜在宋朝平淡、安逸、内敛、无争的政治环境中,锐意进取本身就与世事格格不入,其实失败是必然的,像王安石这样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不会小儿科到连我辈都看的清楚的问题,他却想不明白吧?我想那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止,虽千万人吾往矣,既然风云际会,龙虎相从,那就轰轰烈烈的干一场,也不枉身遇一回,想到这里,我心里豁然开朗,一个个鲜活的古人在眼前飘过,诸葛亮、谭嗣同、孙中山,虽然他们在历史的角落里已经沉寂了,但是在他们生龙活虎的年代里,与命运抗争,逆势独行的精神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其实我从诗中看到的更是另一种东西,那就是命运与时机,伊尹与姜尚,何等人物,命运不济,一样必须忍耐,可以想象在那些等待的寂寞岁月,这等英雄将是如何的压抑,空有安邦定国志,却无施展抱负时,只能默默等待时机,伊吕又是幸运的,等到了爆发的时机,但是穿过茫茫历史长河,又有多少的奇才因无伯乐而屈了一生,因此在200年前,著名诗人罗隐写下了他的不朽名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时运,也许是具有同样英雄秉赋的人最需要的东西,他即虚幻又真实,真实的让古今那些俊彦之士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我想这也是王安石为什么在几乎不可能完成改革的情况下,拼全力一博的原因吧?一个英雄,一辈子能有几次风云际会,时来运转?谁能说得清楚,攥紧眼前的机会不轻易放过,可能是每个想有所作为的人的必然选择。


时运这个事情真的不好说,毛泽东自秋收起义,历经了数次围剿、草地、雪山、泸定桥,这些几非人能够完成的,可他涉险如夷,不可思议竟然全身而退,这不能不说是命运的安排,在最危急面临崩溃的时刻,偏偏又发生了西安事变,你不能不承认运气完全站在了共产党这一边。成功在冥冥中仿佛总跟运势紧紧关联在一起,华为进入通信行业源于一次飞行的偶遇,李嘉诚的第一桶金来自一次失眠的夜读,总感觉有一只命运之手在牵引这每个人到他该去的地方去,或许三分天注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但是仔细想想,应该还是有一些别的东西在里面,为什么是他不是我,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任正非没有勤学好问的品质和无数次失败的坎坷,他会在飞机上主动沟通并思考实行吗?错过和争取也就一线之隔,如果李嘉诚不掌握英语,失眠的时候很可能会拿出一本成人刊物,那一段传奇又将改写,似乎偶然中又蕴含着某种必然。前些天再看三国,对此体会愈加深刻,从智商来看,田丰和郭嘉不分伯仲,但是结果命运迥异,区别就在于把握机会和命运的能力,田丰随波逐流,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了袁绍身上,结果理想落空,郁郁而死,郭嘉却神目如电,把握住了几个关键的机会,就很顺利的实现了自己毕生的理想和抱负,你不能不信命运的神奇,但是时运来临之际,只有能够纯熟驾驭的人才能趁势而进,这就需要花毕生的精力去完善自己驾驭机会的能力,古人运,君子因时而动,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修身而后平天下,可能也是儒家数百年来最精华的归纳。


当然,还要看明白这个世界最本质的东西,唯成败能论英雄吗?肯定不能,每个人到了生命终结的那一天都会有许多的遗憾的,尽量让自己的遗憾少一些,快乐多一些,这也是一种成功,这样的人生当然也是令人愉悦的,我们回望历史,从事业的角度,毛泽东是一个彻底完美的人,事业登峰造极,相反,他的对手蒋介石却一败涂地,不堪回首,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暮年的毛泽东和蒋介石,一个仍然在政治的漩涡中苦苦挣扎,一个却儿孙满堂,安享晚年,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在生命终结的那一刹,我可以肯定的说,蒋介石心中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恐怕毛主席是无法体会到的,他也许会在心里想,其实飘逸而安详的生活,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文章引用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826c8901000ch2.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