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跪着的中国人(上)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这句话念起来有点不爽。元清不算中国也就罢了,凭什么明也不算中国?
其实算不算中国要看指标的。明虽然是华夏文明最后的璀璨,但已被蒙元搞得有点串味,以某些指标衡量,明确实不大像中国,至少不是汉唐意义上的中国。这些指标里排名第一的就是“跪”。
要谈跪,我们还是从跪的集大成者——满清说起吧。
1792年,正值法国大革命天翻地覆的时候,英国第一次派使团出访中国。英王乔治三世对这次访问极为重视,委任他的表亲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乘坐当时日不落帝国最先进的军舰“狮子”号向中国进发,目的主要是开放港口,互通贸易,建立邦交等等。英国朝野对此行都寄予一种乐观的期许,没有人想到这次出访会演变为一场闹剧,缘由在于一个西方人闻所未闻的东方礼节——磕头。
一靠上中国的码头,英国人就已发现中国人这个奇特的风俗:登上“狮子”号的大清领航员看到舱里挂着乾隆的画像,马上毕恭毕敬的跪地磕了几个头。当然,此时的马戛尔尼还没有把中国人的这一奇异癖好和自己联系起来。
东西方礼节的差异很快促发冲突:按中国的规矩,向英夷宣读圣旨的时候,英夷应该跪下领旨,并磕头高呼“谢主隆恩”;可直隶总督梁肯堂气愤地发现马戛尔尼仅仅脱掉帽子,笔挺的站在那就算领旨了,没一点教养。
英夷不懂磕头的奏折第一时间送到乾隆的手中,使乾隆意识到应该对这些未开化的野蛮人进行一些必要的礼仪教育。于是钦差大臣徵瑞得到旨意:要在不经意的谈话中教导英夷行三叩九拜之礼。当然这也是为英夷着想,朕八十大寿那天,有很多藩使要来磕头,英夷不磕,会被人耻笑的;英夷说他们的衣服太紧身,不便下跪,可以在觐见前先把腰带什么的脱掉,觐见完再穿上嘛。
带着圣意的徵瑞来到英国人的下榻处与马戛尔尼联络,谈着谈着忽然聊起中西服饰的优劣,说我们中国的长袍多好啊,宽宽大大想跪就跪,想磕头就磕头(原来国服长袍是为磕头设计的);你们英国人的服装设计的就不太合理,磕头不方便嘛。不如你们觐见皇上时把腰带、吊袜带都去掉,这样磕起头来多爽啊。徵瑞越说越兴奋,最后一个劲地要教英国人磕头,也不管英国人的拒绝是多么坚定。就此,中英双方关于磕头的拉锯战正式揭开帷幕。
倒霉的徵瑞开始繁忙地奔波于乾隆和马戛尔尼之间。英国人的态度很坚决:什么都能忍,磕头决不让步。于是乾隆愤怒起来:中国人见我要磕九个头,你们英夷是化外之人,朕慈悲为怀,将九个头缩减为一个头,你们还是不磕。你们究竟是来朝贡的,还是来闹事的?
很快,英国人从饭碗里感觉到“天威”的压力,大清供应的午饭只够使团四分之一的人食用,英国人以绝食抗议。至此,原本英国人想象中前景光明的破冰之旅,降格为一场伦敦剧院里天天都能看到的滑稽戏。什么贸易、外交、双边关系,统统抛到脑后,中英双方的焦点只有一个:磕头还是不磕。
最终,马戛尔尼觐见乾隆时行单膝下跪礼。可以想象,马戛尔尼当时遥望着乾隆的手背一定狠狠地咽了两口吐沫。按西方的规矩,觐见他国君主只需三鞠躬,马戛尔尼行跪礼已做出重大让步。但做戏要做全,见本国君主时,单膝下跪后接着是吻手礼,马戛尔尼却很遗憾地只做了一半。当然,乾隆此时的手放在椅把上一定也不自在,乾隆在会前的磋商中断然拒绝了马戛尔尼的吻手礼:朕乃龙体,哪里是英夷这样的小虾米想摸就能摸的。等等,他们不光要摸,还要吻,男人吻男人?果然蛮夷!
中英官方的第一次交会以这样一种近乎玩笑的方式结束,双方都给彼此留下极为恶劣的印象。乾隆的结论是:英夷乃蛮夷中的蛮夷。马戛尔尼的结论是: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清国的海岸舰队,并制止他们从海南岛至北直隶湾的航运。不过马戛尔尼依然不想惹起战端。马曾就任大英帝国驻沙俄公使,洞悉老毛子对中国领土的野心。马认为:冒然对中国开战,可能导致这个帝国的崩溃,俄国将有机会在黑龙江流域建立统治权并攫取蒙古诸省,英国并不能从中捞到多少好处。
历史不幸被马戛尔尼言中(马有很多预言,除甲午战争外,中国未来一两个世纪的动荡基本都在马的意料之中),沙俄鲸吞的约四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大部分都被满清割让在鸦片战争之后,再加上苏联挑唆的外蒙独立,中国因为苏俄共丢失领土五百八十八万多平方公里。
言归正传,继续谈磕头的问题。1816年8月28日,英国的第二批使团到达北京。由于二十多年前马戛尔尼的傲慢无理,使嘉庆皇帝和下面的奴才们都憋了一口气:这次一定要让英夷接受教化三叩九拜。于是英国的使团午夜刚到北京,气还没喘一下,就被宣召进宫。在殿外等候的时候,满清的官员们开始逼迫特使阿美士德磕头,说服教育无效便开始动手,双方在大殿外推搡起来,好不热闹。
等到嘉庆皇帝不辞辛劳,凌晨坐上龙椅,宣英夷觐见时,大殿上空空如也,阿美士德已愤然离去。嘉庆原本意欲一雪皇阿玛耻辱的愉悦心情一落千丈:英夷居然给脸不要脸,立马给朕驱逐出境。
阿美士德之后,英国人不再有兴趣陪中国人玩磕头的游戏。想来英国人也算仁至义尽,两次千里迢迢跑来中国修好,都因为磕头而灰溜溜地离去。英国人很快发现,鸦片和炮弹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然无法向中国的皇帝下跪,那就让中国人向咱们下跪吧。
澹台卓尔在他的大作《历史的底气——中国制造的万国来朝》中详细叙述了上面一段历史,并有这样的总结:“套用美国前总统亚当斯的一句话:‘我们西方人只对自然规则和上帝双膝下跪。’连双膝下跪都如此神圣,更何况磕头这种比下跪更卑谦的礼仪了……英语kotow这个单词就是根据汉语叩头(磕头)产生的,在英语中,这个单词含有贬义的味道……”
我摘录这段历史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最早,而是因为它最著名,并诱发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马戛尔尼从中国归来后,英国报纸有如下评论:“这就是中国人,昔日他们还是人类无与伦比的精英,今天已降为人类学研究的奇物。”这个“昔日”指的是明,“今天”指的是清。英国使团两次国事访问中的所见所闻,将一百多年前大明在西方世界树立起来的崇高形象粉碎殆尽,中国从一个原本西方人眼中的理想国度沦落为满清式卑贱蛮夷的一堆豆腐渣,中国历史任人宰割的一页就此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