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庐感言

行于山水湖滨,吐纳天地元气,拾卷四海之中,笑问童叟无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看了阁老的留言,想补充两句。

当时,在杜甫草堂花园中,看到了许多杜甫的诗句和留言,但都没有引起太多的感动。也许是在学生时代受到了太多有关杜工部关爱草民疾苦,带有浓厚政治气氛的评论所致。但当从一片竹林中走出来,眼前现出一汪潭水,那草堂便在一丛青翠之后了。尽管草堂有很多近代修缮的痕迹,在看到草堂那一瞬间,感想由衷而生:

千年守望清风骨,
贫寒无奈寄此庐,
江山百变英雄去,
只叹此庐非彼庐。

荣毅 发表评论于
谢谢阁老的点评。非常精辟!
阁老 发表评论于
天府成都,多名胜古迹。到成都,人去乐山瞻仰大佛或上峨嵋朝觐佛光,我不信如来信圣贤,于是去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早已辟为公园,为旅游一景。茂林修竹,绿荫丛丛。那掩映在绿荫中的草堂是否还是当年模样,不得而知。然到此一游,凭吊诗圣遗风,发思古之幽情,自觉乐事。
杜甫的诗年轻时读过不少,一本杜工部诗集从头至尾翻过好几遍,他的诗以写实为主,是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与李白不同,李白豪放浪漫,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便见其恢宏气势;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便见其浪漫飘然。李白年轻时一身傲骨,不畏权贵,曾留下让太监为其脱靴、弄臣为其研墨的千秋史话。然而李白诗歌老始昏,及至老年官场失意便消极悲观,沉湎酒肆,发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的感叹。借酒浇愁,醉眼看人生。
杜甫则不然,虽然也是仕途坎坷,官运不济,但身处江湖之远,仍不忘社稷,不忘黎民,一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显其忧国忧民之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自己垂垂老矣,仍想着天下的穷苦老百姓都能住上好房子。
一个醉眼看人生,一个直面看人生,为此他俩后期诗歌的风格和意境回然不同。古人具慧眼,称杜甫为诗圣,李白为诗仙,一字之差,立见高下。
杜甫与李白相比,我更偏爱杜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