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要活着,就总会有受惊害怕的时候,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但即使是最胆小的人也会有做出勇敢举动的时候,哪怕是被逼出来的。当这样举动多了并养成了习惯也就会被认为是胆大的了。
我在家是老大,下面有弟也有妹。在外面来看人们总觉得老大撑得起,胆子要比弟妹大些。可我知道,自己担心害怕的成分远要大于他们的。
有一次兄弟俩决定第一次擅自远足,在回家的路上迷了路。我心里既担心又着急,可弟弟却一脸若无其事的样子。当然最后回了家,哥哥是‘英雄’,沉着、勇敢地把弟弟带回了家。每次晚上从外面回家,只要大人不在,在弟弟妹妹前照例我得装着胆到每一个房间床底下和阴暗的角落处过一遍,嘴里喊着:“有鬼的就出来吧!”,深怕有人躲藏在哪里。看电影遇到害怕的场景,我倒早就学会了一着:看一眼周围的观众就知道屏幕上只是些图象而已,也就用不着将自己的眼睛蒙住了,大有脸不变色心不跳的架式。
生活中令人害怕的事要多得多,要是都能像看电影那样可以蒙混过关就好了。可现实远没有那么简单。我就想害怕一定有大有小,如果对大的有了办法,那小的就可迎刃而解了。想来想去最大的害怕该算是“死”了。还有什么能比死还更害怕的呢?好像没有了。一旦人死了,什么痛啦,鬼啦,饿啦,凶啦,恶毒啦,命运啦,通通都不见了,所以死该称得上是害怕之中的王中王了吧?于是花了功夫对死做了研究,因为要是征服不了对死的害怕,就没法管住其它的害怕。
早就听老毛说过:“人总有一死。。。” 是啊,不管一个人的财势有多大,智商有多高,长相有多好,不出一百年曾和自己共存过的人都将会和自己一样在这个地球上消失,唯一的区别就是时间的早晚而已。于是死就成了自己用来对付任何其它害怕的法宝。记得在大学里为了通过体锻标准,每天苦练到了考试还是差一点儿,忘了是四百米还是八百米,最后的一段就是上气不接下气。于是又拿出了自己的杀手戒:“今天死也要死在终点线上!”结果终于达标,却发烧、生病了一个多星期。
不是所有的害怕都能拿死来比一下就能解决的,比如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考试离死相差太远,倒会影响自己今后怎么个活法。除了好好准备和复习好像没有太容易的办法来消除这种心理上的障碍,如果作弊并不容易的话。对于偏题和怪题倒还好,因为你难、我难、大家都难。如果大家都考砸了,就该老师难了。不是他(她)出题无能就是教学无方。工作面试紧张?招募者找不到想要的心就不慌?怕抄鱿鱼?老板就不怕手下的走人?怕情人分手?沉船上的两个人先跳和后跳又有什么不同呢?
成家立业,有了孩子后,发现死也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倒是会想到自己的不在会对家人和小孩所造成的影响。记得自己第一次经历需要全身麻醉的手术时,麻醉师对我说,这样的可能性很小,但还是会有人从此再也醒不过来的。虽然还是有对死亡的恐惧,但当时想得更多的还是没有自己的世界会是怎样的。手术前的程序繁琐,许多护士,男的、女的,在我周围忙来忙去做不同方面的检测和准备工作。和他们的闲聊将我的紧张完全掩盖了。被推入手术室在无影灯下被注射了一针就开始腾云驾雾,昏昏入睡。
数小时后醒来时已发现自己躺在观察室了。运气不错,竟然又醒了过来。想想要是真的醒不过来了,这样的死倒也挺舒服的。睡一觉,不知不觉地就离开了。联想到那些死刑犯不就是这样被注射一针而安静的走了吗?这比许多人死于病痛,死于车祸和死于枪弹不是要强多了?又想到很有争议的安乐死。这时才发现结束生命的本身其实并非如想象地那样痛苦和可怕,而真正难的倒在于意识到活着的人将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关系吧,对死亡的态度大为不同。年轻的时候对死亡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因为它会剥夺我们对未来美好想象的机会。现在呢?会担心的倒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活着。换句话说,当一个人觉得不再能为别人创造价值的时候而又需要靠别人的帮助才能生存时,这才是最为可怕的。
不知咋的,忽然想到了“理发师的情人”的故事。(请点击“理发师的情人”)影片中女主人因为害怕失去现有的幸福和丈夫对自己的爱而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又是怎样的一种害怕呢?好像和上面的那种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也就是害怕自己“不再被需要的”情景吧?
有时我会对TT和孩子们开玩笑说,如果哪一天真的有什么意外发生在我的身上,千万不要将我当作包袱来背。我的一生该有的都有过了,该享受的也都享受到了,我不在了他们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该寻欢的寻欢,该作乐的作乐。因为反过来我也会这样。不要忘了,一百年之内大家又会回到了同一点,何不潇洒走一回呢?一百年的时间不论是在地质年代还是在宇宙年龄中都是一眨眼的功夫,难道我们还有时间去自寻烦恼吗?
哈哈,漫游满天说大话(一种掩盖内心恐惧的惯用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