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孜行(14):上山容易下山难(图)

镜头随我走,我在景中游。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山上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还没有看够,导游已经在催促大家下山了。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上山需要体力,但危险性小。下山时需要更多的技巧和经验。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滚坡和其他意外事故。为了等睛天拍照,我们在五色海耽搁了太多的时间,考虑到下山需要不少时间,当天还要骑马一个多小时从洛绒牛场赶到冲古寺过夜,因此从五色海下山的时候,就没有走坡度较小的迂回线路,而是选择近路,沿着山脊直线下山。 

/>/>
1. 山体嶙峋

 
这是迎风的山脊,坡度很大,山坡上光秃秃的连草都不长,全是滑溜溜的风化碎石,非常难走。我的鞋不是专门的登山鞋,鞋底花纹浅,磨擦力不够,不仅走路的时候抓不住地,连站在山坡上都停不住,脚底打滑,会自动往下出溜。这里没有灌木丛可抓,也没有坚固的岩石可以用来挡住下滑的双脚,我只能侧过身子,一只脚在上,一只脚在下,交替侧身行走,用这样的方法来加大鞋底和山坡之间的磨擦力,边走边出溜,一步一步往下挪。

通过这一段危险山体的时候,路虽然难走,但景色仍然很美。当一阵风吹散了乌云,阳光下的大山在飘忽不定的白云衬托下显得更加雄伟,令人敬畏。在神山面前,任何人都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一个团友在我们的九尺大红布上写道:香格里拉是“眼睛的天堂,身体的地狱”,话糙理不糙,此话不虚。


2. 眼睛的天堂,身体的地狱。

没有过多久,气温骤然下降,雨点变成了冰雹,劈头盖脸向我们打来。我的衣裤都是滑雪用的,没有多少防水功能,刚才下雨的时候这条单裤就已经湿透贴在腿上。现在冰雹打在上面一片沙沙声,冻得我发抖。山上积起一层冰粒,更增加了下山的难度,每一脚踩下去都有滑倒而滚下山的危险。没有办法,只好暴躏天物,把碳纤维三脚架拉开,作为登山杖拄着下山,这才一步一滑地走出这一段危险的山路。我敢说,这大概是世界上最贵的一根登山杖了。

顺着山沟下山时,路况比上山时候更差了,到处都是烂泥,没有下脚的地方,一步一滑。这时候天气坏到了极点,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冰雹,交替折磨我们。反正也不能拍照,我干脆把相机收到包里去了。这样也好,死了拍照的心,眼睛也就不再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了。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认真执行“拍照不走路,走路不拍照”的安全条例。
 

这时侯鞋已经全部湿透了,鞋帮上和鞋底上都沾了厚厚的一层黄泥,完全抓不住地了。到了这一步田地,我也豁出去了,干脆来到一处清冽的雪水小溪,把鞋脱下来,只穿袜子站在水中的石头上,从里到外把鞋洗干净以后再穿上。还顺便把裤腿上的泥浆也洗干净了。用雪山上融化的雪水洗脚,真是冰冷刺骨,疼痛难忍,那个滋味可真不好受。但是洗过以后,走路的感觉好多了,如此洗了三次鞋,才勉强走到山下。


3. 近看冰川

回到山下的洛绒牛场以后,立即从帐篷里取出背包,骑上马往冲古寺赶。马夫的普通话不太流利,但喜欢聊天儿,也很健谈。路上的景色很美,但拍照机会不多。我挑的是一匹大青马,这匹马六岁口,长的高高大大,毛色光亮。与别的马不同,大青马一上路就主动往前跑,马夫不但不用催,反而要时时勒紧缰绳,防止它走得太快。这匹马走路的时候,不时回头咴咴的嘶鸣。马夫解释说,大青马是马帮中的头马,它看到马帮里其它的马没有跟上来,在催它们呢。后来我们越走越快,一会就把其他人马都远远的甩在后面,根本看不见影子了。大青马这才死了心,不再叫了,一个劲的低头赶路。 

马帮里的马,四蹄上都钉着铁掌,而陡峭的山路是由各种形状的山石铺成,铁掌和山石之间是硬碰硬的接触,非常滑。刚刚下过雨的山路上盖着一层薄薄的泥浆,这时候骑马下山,铁和石头之间又有泥浆作为润滑剂,就更滑了。那匹大青马虽然走惯了山路,但匆匆往山下赶路的时候,还是三步一滑,五步一趔缺。我真担心,马失前蹄的时候,我会像个球一样从高高的马背上滚下来,沿着山路一直滚下去。

 

/>


4. 痛饮山泉

 
正在赶路的时候,山上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我在山上淋雨后衣裤还是湿的,这会儿骑在马上立即感到一阵透心的冰冷,赶快把背包中的雨衣拿出来穿上。这个军用雨衣又大又厚,既可挡风又可以遮雨。我是背着全部装备骑在马上赶路:背上背着我的大背包,左边斜挎相机包,右边斜挎三脚架。这些东西比我更需要遮雨,为了保护装备,我只好把雨衣披在最外面,尽量不让摄影器材受潮。但是没有想到,一阵大风刮来,把我的墨绿色军用雨衣风得呼啦啦地迎风飘动。大青马被吓了一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仰头瞪眼,梗着脖子乱蹦乱跳。我虽然紧紧地勒住缰绳,但还是控制不住大青马。在这条陡峭的山路上,如果大青马受惊跑了起来,一定会有严重后果,不是把人撞伤,踢倒,就是把我掉下悬崖。我当时叶煌了手脚,紧张得不知如何是好,幸亏我的马夫及时赶过来紧紧抓住马笼头,另外一个路过的藏族女马夫,用她那匹马的身体从外面挡住我的大青马,才逼它就范,将惊马制服。

/>



5. 藏民修的小桥

 

我骑的这匹大青马走得快,总要超越其他马匹, 而且总是在山路靠近悬崖的一边超越别的马匹。也许这是马帮超人的规矩,但是看着下面深不可测的山涧近在咫尺,我更加害怕了,万一在超人的时候马蹄打滑,连人带马都要掉到山涧里面去。想到自己的生命不在自己直接控制之下,而完全交给了这匹马,我紧张得要死,越想越怕,两腿不由自主地使劲夹紧马肚子。骑马的时候,注意力都集中在马身上,到冲古寺以后才感到两腿酸疼,晚上睡觉的时候,发现两大腿内侧都是大片青紫,过了十几天才消退。

回到冲古寺附近的时候,山路变缓,不是那么陡峭了,我才敢把相机掏出来,哆哆嗦嗦地在马上胡乱拍了几张照片。

 

/>


6. 挂着经幡的白塔

 
我们下山途中,迎面看到正在上山的游客在路上艰难地跋涉,不断有人向我们打听山上的路况和离目的地的距离。看到那些人已经累得精疲力尽,几乎到了瘫痪的地步,我们真不好意思告诉他们实话:他们才走了一半,上面还有一半更陡的路程,只好含糊其辞的鼓励他们说:快到了,加油!!! 

走在他们的身后的是替他们背包的两个藏族妇女。藏族妇女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打扮:头戴一顶绿军帽,把发辩都藏在军帽里,脚登一双军胶鞋,身著黑色无袖长坎肩,里面是色彩鲜艳的长袖内衣,腰系横条图案的邦典。这两个女人很能干,与平时见到的背一个包或者两个包的背夫不同,她们每人身上都背着三个大大的野营背包,这种背包就是我们把全部衣服、食品、行装都塞进去的那种大背包,旁边还挂着三脚架和水瓶等等塞不进包里的东西。我连空手上山都不敢,要骑马去洛绒牛场,她们怎么能够把三个人的野营背包一起背上山呢?

 
7. 饮水的牦牛

只见她们弯着腰慢慢地往上爬,这是藏人特有的一种姿势:曲髋挺背,背上的背包高过头顶,一根绳子托住背包底部再从身前绕过,她们用前胸和两前肩共同承担这根负重的绳子,同时用两只手紧紧的往前拉紧绳子来分担肩头的一点压力。她们不抬头、不说话,只是坚韧的一步接着一步往山上走。从她们身边经过时,能听到她们沉重的喘息声。我从心底里佩服这些藏族女人,那些骡马身上才驮三个这样的大背包啊!看到她们,我才明白,为什么藏族妇女潘多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以妈妈的身份,还能够作为中国登山队里的正式成员,和男队员一起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从北坡登顶是无人能够打破的世界记录。藏区多达26%的男人当喇嘛,在寺庙服侍,只有靠女人撑起家里的一片天。

 

/>


8. 崎岖山路

再过一条小河就是终点站。但是在最后这一刻却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成为我们骑马下山这一程中的一个小插曲。我们下山的马队和一个正在上山的马队,头碰头地在小桥上相遇,桥很窄,不能同时过桥,但是谁也不愿意下马返回,给对方让道。就这样眼睛瞪着眼睛僵持在桥上。这个场景太熟悉了,在电影和武打小说中经常看到,最常见的结局就是双方大打出手,然后互相结仇,子子孙孙打下去,弄得两败俱伤。好在这个场景今天没有发生,还是我们这个团的帅哥美女们觉悟高,主动下马让路,让对方先过,避免了一场为了争路而发生的流血事件。我在上桥以前就看到对方的马队过来了,知道这桥头遭遇战是不可避免的,就早早当了逃兵,躲在一旁改当新闻记者了,所以才有机会拍下这张照片。

 

/>


9. 在桥上互不相让的两个马队

77 发表评论于
回复人在北德的评论:
有机会还会去的,我还没有去过梅里雪山,看到你写的游记,心里痒痒的。
人在北德 发表评论于
77先生,有一天你一定要再去雪域高原。再拍出这么高质量的照片,写出这么好的文字来。
77 发表评论于
回复人在北德的评论:
北德真是侠女啊!
77 发表评论于
回复八楼的叶子的评论:
最好是不说“最”:-)
77 发表评论于
回复丑女的评论:
才女这么大力顶我的帖子,谢谢。
人在北德 发表评论于
现在这边看,再到那边顶帖。

77先生,要是早认识你早认识大家就好了。

人在荒原走,最怕的就是周围一个人没有。
丑女 发表评论于
真的吗叶子?那好吧。谢谢你送的台阶。
八楼的叶子 发表评论于
回复丑女的评论:
你的这些话就是给77的最好的赞誉了
丑女 发表评论于
平时打工被各种写满了洋码子的纸片们搞得头大,回来到这里看一看真让人休息和享受哇。如果用“字字珠玑”形容好文。敬请各位看官帮帮忙,这77的好图应该怎样形容呢?唉,都怪本人当初不好好学语文。
77 发表评论于
回复慧慧的评论:
大概需要10天的时间。

77 发表评论于
回复erdong的评论:
可带队的是藏人马帮头啊,主要是他们不肯让。不知道谁让谁,是不是有讲究,是不是代表了等级和尊严?
慧慧 发表评论于
很惊险呀,跑一次西藏要花多少时间?
erdong 发表评论于
居然让俺坐了个沙发!
这下山的和上山的马队不都是游客吗,还这么不谦让啊,真打起来可不得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