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色 张 爱 玲(zt)

   WildMouse

    张爱玲,父亲张廷重,清末名流张佩纶之子。年轻时无所作为,好食鸦片。性格暴虐,刚愎自用,颇有清朝遗老遗少的味道。母亲黄素琼,一个有着坚强抗争勇气的进步女子,面对与丈夫的不幸婚姻,选择了出洋留学的做法。尽管其与张廷重有了一子一女,但是仍然没有留住她的人,这实际上也反衬出了其对于子女的漠视,而正是由于这一点,实际上也对张家两个孩子的童年记忆中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痕迹。

    父母早期的离异,可以说是张爱玲幼年生活的最重要的核心。父亲在离婚后又娶了一个妓女孙用藩,而这个人却是对姐弟二人毫无任何同情,使她们度过了一个相对凄凉的童年。张爱玲最终在一次坚决的与父母的吵架之后,逃离了家门,在母亲的坚决主张下,进入西方式的小学学习,并在结束后离开了上海前往香港继续求学。进入港大的张,尽管在社交方面并不突出,但是她的文学才华开始初步展露,且成绩优秀。时逢战乱,只能放弃学业而自谋生路。这段时间她如饥似渴的读了一些书,但是战争的阴影却也带给她一些忧伤的意味。早期的创作激情开始涌动,但是作品的主题从一开始就展现了一股淡淡的忧伤,一股朦朦胧胧的悲观。而且这些作品的内容差不多都与她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系,更增添了其中的悲凉韵味。

 
   而且此时的她也表现出了在生活方面的惰性,而这恰恰又是当初父亲比较排斥她的原因,而她的母亲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上,当她想把女儿培养成大家淑女的计划失败后,彻底对其失去了信心。

    港大并没有毕业,于是在万般无奈下游回到了老家上海。在这段时间就开始了她的写作,这开始终于出现了她的创作生涯的第一次高峰。对于生活的麻木,实际上从小就表现了出来,而这恰恰就导致了她对周围生活环境的漠视,也就为她的以后的生活埋下了隐患。她的对政治生活的茫然无知,使得她以文会友的性格更加发展,但这恰恰就使得她与汪精卫政府的文人墨客交往较多,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在打着自己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融入到了汪伪政权的社会生活中。

    然而直到此时她的生活中人仍然没有出现本该就有的另一半,但她却在一次宴会结束后的谈论中表露出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看法,“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悲壮,力大于美;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有更深长的回味,是一种苍凉。在爱的范畴里,渴望与逃避,愉悦与悲哀,仿佛葱绿配桃红,不是对立,是参差,使对照,是美。”从没有经历过爱情的她,为何对于爱情却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然而生活终归是生活,在达尔文的海洋里游的久不免就会见到自己的目标。张爱玲在印红了上海的半边天之后,遇到了一个,对自己的以后的大半生将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人——胡兰成,这是一个有着比较高的文学造诣,但却有如登徒子一样的俗人。

    胡兰成,当时已经成为了汪伪政权的一只铁杆的金笔,在从文学到政治、从勾心斗角到眠于烟花巷中的生活中度过了自己的前半生,因而在他的身上所展现的恰恰是旧中国一部分所谓的知识分子的被所谓的扭曲了的品质。于是当其在各方面均告失意以后,又开始了对张的追求。但正是由于他的这场不够明智的举动,一场本不该出现的三角恋爱出现了。由此悲剧的序幕被悄悄的拉开了。

    在张爱玲的面前,胡兰成感到的近乎于永远是自卑。而这也注定了两人的生活是不可能很幸福的。终于在相识后不久,张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嫁给了胡,但是也正如胡后来的反省中表达的,他们的爱情实际上是处在云里雾里的精神世界,胡其实对张并不是真心的爱,而仅仅是由于对张的家世以及文学素养和造诣的崇拜而最后引发的恰似一股冲动的举动。张却已经动了真情,但这并不能代表胡也是同样深深的爱着她。

    胡毕竟是红尘中人,而不能像张一样的可以生活在天界中。他在汪精卫生前与之亦和亦战,但在汪死后,他那久久压抑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他又开始妄图做一个出人头地的人物,而这也彻底使他抛弃了所谓的清流的作风,而投入了日本人的怀抱。而为了这,他离开了上海,离开了深爱着他的张,去往了武汉,而这也就正式揭开了张生命中悲剧的开端。

    在武汉的生活中胡有遇到了小周,而这又引发了他与周的一段恋情,这也恰恰成为了以后阻碍他和张爱玲关系重建的障碍。

    汪伪政权的失败,使得胡这只曾经的铁杆成了丧家之犬,终于在其同学的某位家人范秀美的帮助下到温州避难。但风流的本性确实是难以改变的,在温州的日子里,在范的陪伴下,胡终于找回了他自己,一个小人物的生活,这才是他生命中本应有的,缠绵的日子在战火的动荡中维系着他本应该崩溃的心。

    好日子没过多久,就被千里迢迢从上海赶来看他的张爱玲给打破了,而胡对张的态度也发生了急剧的转变。张没有意识到,胡本来就不是应该与她在一起的,她本不应该来打破他的平静的小生活的,但她确实真的爱上了他。

    面临着这样复杂的现实,留给他们的只有一条路———摊牌。张在内心中割舍不下对胡的恋情,而胡也希望能维持这样的现实。但现实是不可能这样的,张爱玲需要一个能给她依靠的坚强的后盾,但胡却是无论如何也割舍不下自己的对别人的情感,最终两人的关系走上了决裂的道路。即使在多年以后胡也曾对此深感后悔,但是他在现在却也做出了模棱两可的恢复,而这使满怀一腔热情赶来的张彻底灰心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张也的确难以割舍她对胡的感情,以后的日子里两人也曾有过或多或少的联系,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张在接济胡,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成了胡难过后悔的原因之一,但却的确没法挽回了。后来的胡在解放后跑路去了日本国。

    在这段时间内有出现了张在创作上的第二次辉煌,其作品的内涵中的思想的悲观色彩也愈发浓重。大概这也就成了她在爱情受挫之后的一种发泄,但这也仅仅成为了快要落山的太阳了,不会再有很强的突进了。

    解放上海以后,张爱玲留在上海。以往对于政治毫不感兴趣的她,也终于感到了在现实生活中的迷茫,于是选择了回到港大读书完成学业。然而在面临一系列的挫折之后她又选择了出国的道路。

    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她的生活出现了不断的危机,好在在朋友的帮助下,她进入了麦克道威尔文艺营,在那里开始了暂时无忧无虑的文艺创作生活。

    不久,她就认识了同是流浪的文学家赖雅,而这个人却又足足影响着她的后半生。在解释后不久两人居结婚了,但由于赖雅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因而给张爱玲的生活增加了很多烦恼。这段充满了复杂经历的生活在张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且也对她的文学的风格产生了影响。

    不久张爱玲因为自己的新作《少帅》,需要到台北去收集有关张学良的掌故,因而在出洋后第一次离开了美国,进入了一个基本比较陌生的环境。但后来不久就因为赖雅疾病的加剧而不得不提前赶回了美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日里面,她就前去照顾赖雅的病情,这段日子虽然比较艰苦,其间也夹杂着两人的在感情上的磕磕碰碰,但是这确实是张爱玲一生中度过的最幸福的时光,是一段真正属于她自己的美好时光。

    但赖雅还是由于年龄过高以及疾病的原因提前离开了人世。在安葬赖雅的遗骨时,张爱玲的心中反复吟咏的是贺铸的词《鹧鸪天》:

“重过闾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从此张爱玲对爱的追求就永远沉浸在回忆之中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由于得到了台湾皇冠出版社的稿费支持,张的晚年生活就有了保障,但这时候她的文学创作也已经不再丰厚。而她的声望却依旧在一天天的提高。

    1995年9月8日,农历中秋节的前一天,她被发现自然死亡在洛杉矶的公寓里面。她独自一个人离开了这个世间,带走了她的超人的才华,带走了她曾经的荣耀和凄凉。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象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惘。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个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这是《金锁记》里开头的一段。是的,再好的月亮也都带有一种凄凉,张爱玲最擅长写月亮,却总也写不团圆,就连她本人,也在月亮将圆的前夕盍然长逝。

    她在遗嘱中要求把自己的骨灰撒在荒凉之地,于是遵照她的遗嘱,在火化之后,她的骨灰被撒进了广袤的太平洋,伴随着同时被洒落的鲜艳的红白相间的玫瑰花瓣,她的骨灰在海上漂流、沉浮着……送葬人都在心中默默的祈祷,祈愿海水有情,终有一日能把张爱玲的骨灰送回到万里之外的上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