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有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是清代才子纳兰性德所写的木兰祠中的两句千古绝唱。如果两个有情人都能像初见时那样相互爱慕,相敬如宾,那为什么还会有悲痛之事?它道出了尘世中人与人相处的一个悲剧,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情侣和夫妻,也适应于朋友和知己。 更适应于网络上的友情与爱情。
人与人之所以能有缘走近,是因为对方有吸引自己的地方。因为初识不熟,故大家相敬如宾,小心地接触,如果吸引变成了崇拜,那往往还会看不到对方的缺点,甚至包容对方的缺点。 把对方完美化,这就是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这种相互间的爱慕,就有可能变成爱情。
然,是人,总有缺点,如果相互了解后,发现有些缺点是无法宽容时,人们就会不再崇拜,偶像的形象就破碎了,那些不真实的,虚幻的光环也随之而消亡,感情也就会消失。 这时,如果双方不能爱慕真实的方,那爱情和感情就会消失。背叛和分道扬镳也就成了十分自然的结局。 人生若只如初见,也就成了对过去美好的相遇做出的一种叹息。
很多结了婚的女士们常常说,只要恋爱,不要婚姻。因为男方恋爱和结婚后,判若两人。其实这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另一种说法。 男方在婚前对女方追求崇拜,女方喜爱被宠爱,被追求,并认为这就是爱,从而,这种追求也就成了男方吸引自己的地方。 女方会说,他很爱我,因为他很追求我。也就是说她爱慕对方的追求,而非爱慕对方本人的基本属性,人品和修养。但是,这种建立在别人追求自己基础上的感情是不坚实和实际的。追求本身就意味着对方给自己的吸引力不够。结婚后,男方大功告成,都住在一起了,那还要有什么追求,从奴隶就变成了将军。这时女方就会感到十分失落,便会叹息和埋怨。其实这要怪,只能怪她们自己。因为她们要找一个“疯狂追求着爱她”的男人,其实是那种疯狂追求,并不是爱,更不能长久。失望只是迟早的事。
如何才能做到人生若只如初见呢?理解基础上的感情和爱情方能持久。理解个性,人品,喜怒哀乐等等。如何了解?那就得从各个方面长时间的接触与沟通。网络上,人与人的沟通十分局限,那感情的基础就十分薄弱。这就为什么网上交友,甚至网恋的成功率很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