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Diary 350 --- 再论:中国石油到底有多大?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再论:中国石油到底有多大? 

中国历史上的和谐论 --- 张文珍

和谐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以的范畴出现的。较早的记载见于《国语·郑语》,西周太史史伯为郑桓公分析天下大势时指出,西周将亡,原因是周王亲小人、远贤臣,不顾人民的意愿,且去和而取同。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里把作为对立的范畴列出,什么是,什么是,它们之间本质的不同在哪里呢?史伯下面举例来分析: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是乎先王聘后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王将弃是类也而与剸同。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

这段话首先给人的印象是一些数字: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它们都与肯定的价值相连:金木水火土相配合生成万物,酸甜苦辣咸五种滋味满足人们口味,协调六种音律来悦耳,端正七窍来服务于心智……总之是综合多种因素,使之相互配合协调来组成新的事物或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便是。它包含多样性、承认差异性、不排斥矛盾甚至冲突,但最终是达成更高层次的统一与协调,即和谐。所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多样的统一。后面史伯又从反面论证这一问题:只有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的音乐,只有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缤纷,只有一种味道称不上美味,只有一种东西就没法进行优劣的比较。只有允许不同的事物存在,才能有对比,有竞争,有发展,有提高,才能造就五光十色、欣欣向荣的局面,即史伯所说的和实生物;否则便陷入单调、乏味、萧条、冷落乃至死亡的境地,即史伯所谓同则不继

比史伯晚200多年的齐相晏子继承了史伯的这一观点并加以发展。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记:晏子在回答齐侯和与同异乎这一问题时说: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与史伯相同的是晏子也是用举例来说理,而晏子的针对性更强,就是君主的治国理政如何才能更合理更科学。晏子认为厨师做羹要用各种不同的味来调制,才能得到美味;乐师要融合不同的音乐元素,协调不同特色的声音,才能创造出美妙的音乐。君主治理国家也是一个道理,制定一项决策,发布一项命令,要善于多方倾听不同的意见,正面的意见要听,反面的意见更要听,这样相互补充,拾遗补缺,使决策或命令更完善合理,君臣之间就能在更高水平上达到和谐的状态。

这一思想被孔子归纳提升为衡量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是说在为人处世方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既坚持原则又不排斥不同意见,在相互争论辩解中达成共识,而不是虚与委蛇,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在此基础上,孔子提出对待君主的正确态度是:勿欺也,而犯之。对待真理的态度是:当仁,不让于师。按照这一标准衡量,孔子认为颜回不是一个好学生,因为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颜回只是一味地对老师言听计从,对老师所说的意见不加辨别地一律认同,无条件接受,而不是经过深入思考,提出疑问与建议,丰富补充他人意见。

以上应该是的第一层意思:充分尊重创造性、差异性,善于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广泛参考借鉴学习不同意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达到理想的状态:和谐。在此意义上,又与一切美好的东西相连,如和谐、和平、和睦、和气、和善、和美、和乐、祥和、柔和、温和、亲和等等,由此被视为中国文化的审美理想和至高境界。——这是的另一层意思。

它首先是指人的身心(包括生理、心理)处于一种最好的状态中。《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自然人的状态,是社会人之符合礼仪法度从容自然的理想状态,达到这种境界,人就会温和安详从容自若,那么天地各居其位,万物自在地生长发育。

再者,指人与人的关系处于最佳状态中。孔子的弟子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的人和指人民的团结,人民齐心合力团结一致是取得胜利的决定性条件。庄子则提出: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视为取得快乐的根本,有才有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无间,那么就会其乐融融,怡然自得。荀子则认为人之所以最为天下贵,是因为人能,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人与人之间和睦协调就能团结一致,团结一致,力量就强大,力量强大,就能战胜外物。

再者,指人与社会的关系处于最佳状态中。先秦思想家把作为最高的政治伦理原则,作为政治理应达到的一种效果。《尚书》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强调首先把自己的宗族治理好,使之团结和睦,上下一心;然后治理自己的诸侯国并协调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天下臣民都友好如一家。这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社会形态,家庭和睦,国家安宁,人人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彼此没有冲突。正像《礼记·礼运》中描述的那样: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一幅多美的人间乐园!

最后,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平衡与协调的状态。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把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只有处于和谐关系中,才能各得其所,得到发展并生生不息,即《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荀子发展这种观点并提升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是人类的美好理想。

 

要评价,中国石油就要学习上面这篇综述。我的意思是在金融领域我们需要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同时取得突破,中国有没有油气,有多少,在哪里?这个问题问了中国人民几十年,当年李四光等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李四光见过毛主席,用指引我想是可以的。我们没有见过毛主席,只能用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了。)陆相发现贡献巨大取得了不起的成绩, 当然李四光这前也有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取得了基础性的突破。以下是相关的报道:

所谓海相,就是在浅海里面、海洋环境中沉积下来的地层,海相生油是世界油气勘探的主要趋势。所谓陆相,就是海水从中国大陆推出去了以后,剩下河流、湖泊和沼泽。

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世界的石油都是在海相地层里找到的。当时全球学术界都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里才能找到油气。但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的第一次创业是陆相生油,即在湖泊、河流和沼泽里形成的陆相地层里找到石油。1937年,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探明并开发了玉门油矿,年产12万吨原油。1959年中国发现了大庆油田,年产5000万吨。1963年,发现了胜利油田,1965年找到辽河油田,产量最好时前者达到3300万吨,后者2000万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原油的年产量达到1亿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原油年产量达到了1.67亿吨,占世界第5位。所有这些都是在陆相地层里找到的石油,因此陆相石油理论对中国油气有巨大的贡献。

中国原油产量和实际需求存在的落差很大,光靠陆相生油是远远不够的,而海相勘探理论的突破可能是挖掘中国油气资源潜力的关键所在。长期在中国海陆地区从事油气地球物理研究的刘光鼎院士告诉记者:其实,中国的石油跟天然气的资源潜力都很大。据评估,中国石油的总资源量是940亿吨,现在只发现了其中的22%;天然气总资源量有38亿万立方米,仅探明了7%。还有大量的油气资源有待开发,尤其海相残留盆地,是我们亟待开拓的。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要把主战场锁定前新生代,即中生代、古生代甚至于元古代地层。千万不要用陆相找油的思路去勘探海相,而应具体分析我国的地质条件

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地质理论的建立,为中国油气勘探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新领域,前景十分光明。海相勘探理论是一个前景光明的新领域,可以帮助缓解中国的能源紧张局面,尽管难度很大,但依靠科学技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现在我国在深度钻探方面的工作刚起步,中石油等的市值上涨,使中国的金融业更好与能源工业结合起来,这个过程必将对中华民族的生存提供积极的保障作用。这也就是在两个不同的产业领域互相结合的典范。过去我们多数人的思维停留在一个局部的具体层面上,在自己以为掌握的知识圈子里打转转。苦干加巧干是不够的,还要结合金融工具,其实金融就是一个实现人们愿望的工具,跟农夫用的锄头没有什么别,也就猪八戒用的钉耙这类的东西,当然猴哥因为有悟空潜质,能将定海神针做成移动便携的MP3版,也就有些把戏能唬人了。以中华先祖的宏智,中国地大物博这句在毛时代常用的话,或许有一天又回到我们的小学生课本里了。事易时移,冥冥之中的定数总会有大白于天下之时。老子讲,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些基本认知范式已经被多数中国人忘记了。古往今来,中国人以口诀传世,相比西方的公式不知高明几许。根据我有限的国际交往经验,其实外国人也是讲口诀的,公式的应用范围就是秘而不宣的,钱老书信中就隐隐提到这个现象,只是他是领导不能像我这样出口不计后果。中国讲技术引进几十年,你听过引进口诀的吗?不引进口诀,技术只能是摆设。天地间真真的学问只能是口口相传。难怪国内这么多莘莘学子苦读十几年最后镀几层金银还是不知其然者众多,想到要知其所以然者廖廖。古人讲玩味两字,不玩哪里能有味道?恋爱,不恋能有爱吗?今天的CNN发表一篇专论,讲女人如何找男人,看来美国的发达也不是万能的。至于像我这样玩心太重的人只能孤独求败了,女人见了我都恨铁不成金,把我当野生怪物,这也成全我的看书兴趣了。

在我结束这篇杂文之时, 2007-11-7 23:33 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易价格破 201.8元,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今天下午与最高位850美元仅差5美元,世界在运动中成长。需要说明的是,以对石油的购买力而论,黄金对石油的直接比价是相对稳定的。因此以价格波动论通胀的时代结束了。

说到底,能源问题本身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

主题: 中国石油到底有多大?

中国石油到底有多大? 2007110608:55

 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简称:中国石油)在周一几个小时的交易时间内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公司。但是,它真的名副其实吗?

中国石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日上市令人震惊的表现再次显示了中国牛市的力量,今年以来中国股市已经上涨了一倍多。中国石油A股在首个交易日就上涨了一倍多,此前它在中国大陆共筹得89亿美元。按一些标准来衡量,中国石油的估值超过了1万亿美元,使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中国石油还分别在香港及纽约证交所上市交易。

中国石油及其他在中国上市的公司估值的飙升似乎更多体现的是中国股市的问题和特征,而非上市公司本身的表现。

事实上,很难对像中国石油和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这种由中国政府控股的公司进行准确的估值。这些企业拥有复杂的公司架构,它们大部分的股份控制在政府手中,少数公开交易的股份散落在不同的市场中。这种股份的稀缺性也会推高股价。中国对资本的控制使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因为这种做法导致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价在国内市场与其他市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距。按某些标准计算,中国工商银行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金融机构。

以中国石油为例,该公司在上海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仅向国内投资者出售了2.2%的股份。在周一首个交易日中,中国石油A股股价开盘大幅走高,最终收于每股人民币43.96元(约合5.90美元),其IPO价格为16.70元。

如果中国石油全部已发行股都按这一价格计算,那么它的市值将达到1.08万亿美元,几乎是行业巨头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的两倍。至少在上个交易日,埃克森美孚仍以4,880亿美元的市值坐在全球市值最大公司的宝座上。如果中国石油全部已发行股用H股价格(周一收于18港元)计算,它的市值接近4,240亿美元。中国石油的美国存托股票估值与H股接近。然而,中国石油大约86%股份仍在其国有母公司的手中,且不公开交易。一旦有一天真的全部公开交易,也很难预知它们的定价。

长江商学院(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金融学教授周春生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石油比埃克森美孚大。由于两家公司的股价来自不同的市场,因此不应该用股价来对两家公司进行简单比较。根据中国的法律,中国国内投资者对外投资选择非常有限,而外国投资者也只能对少量A股进行投资。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股市价格反映的是中国国内投资者在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高涨的投资需求。

鉴于这种不确定因素,或许可以采用另一个方法来对其估值:仅计算投资者能够买卖的股份──也就是所谓的流通股。中国石油公开交易股份的总价值为725亿美元。虽然这个数字也很大,但不过是埃克森美孚市值的一个零头。

 

中国石油的业务是否有理由获得比其美国竞争对手更高的估价也很不好说。中国石油A股基于今年预期收益的市盈率约为50倍,而中国石油H股的市盈率约为20倍。而在国际股市交易的大型石油公司基于预期收益的市盈率平均为10倍。

 

埃克森美孚实际规模也比中国石油要大很多。去年中国石油的产量为10.6亿桶油当量,而埃克森美孚为15.6亿桶油当量。2006年,埃克森美孚的收入为3,655亿美元,净利润为395亿美元;中国石油2006年收入为919亿美元,净利润为190亿美元。

 

当然,股市更多地是根据未来的业绩、而不是过去的表现来对公司进行估值的,中国石油的确拥有良好的增长前景。该公司预计今后的年产量增幅将达到4%6%,而其它多数石油巨头预计都难以实现增长。

这是因为,即便是在其石油产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石油也能通过收购和提高勘探开发技术获得足够的新油气资源,从而保持储量的继续增长。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CLSA Asia-Pacific Markets)中国能源研究部主管关荣乐(Gordon Kwan)仍看好该股。他认为中国石油从油价持续上涨中获得的好处要多于其海外竞争对手。

 

不管前景如何,中国投资者目前的高涨热情无疑让中国石油受益匪浅,他们源源不断将资金投入到股市中的做法已经让政府部门越来越感到担忧。中国股市无休止的上涨让人们担心上世纪80年代日本和台湾牛市以及美国科技股泡沫破裂的一幕可能会重演。

中国银河证券有限公司(China Galaxy Securities Co.)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预测泡沫非常困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说,根据历史情况看,这种奇迹从来都是不可持续的。海外投资者是否相信这点取决于他们自身。

Andrew Batson / Shai Oster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