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1月3日 - 朱可夫突然被撤


1957年11月3日 - 朱可夫突然被撤


2379_110201.jpg (25000 bytes)




  1957年11月3日,克里姆林宫公布了一系列文件。其中有《中央全会关于改进苏联陆军和海军中党的政治工作的决议》。决议尖锐地谴责朱可夫试图削弱党组织在武装部队中的工作,企图取消党对军队的领导和监督,从而“破坏了党的列宁主义原则”。

  朱可夫还被指责在红军中搞“个人崇拜”。“在一些阿谀奉承之辈的帮助下”,这位元帅开始“在一些讲演、报告、文章、电影和小册子里被捧上了天”。他在战争中的作用“被颂扬得太过分了”。为了取悦朱可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遭到歪曲,苏联人民、许多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的贡献和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作用被贬低了。

  中央全会还说,虽然党和政府记度评价朱可夫的功绩,给了他许多荣誉,包括让他在党内担任一些高级职务,但朱可夫丧失了“B·N·列宁教导我们的党的谦虚精神。”他以为他在“我国人民及其武装部队在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一切胜利中是唯一的英雄”。

  中央委员会会议说,朱可夫辜负了共产党对他的信任。“他证明自己是一个在政治上不清醒的人,无论在对苏联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的理解上,还是在他对国防部的领导工作中,都有冒险主义的倾向。”

  决议最后宣布的对朱可夫的处分,对他的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他的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和中央委员职务被撤消了,将被分配“其他工作”。这样一来,朱可夫便失去了国防部长职务和党内的一切职务,仅仅保留了他的党籍,最后终于退休。


——————————————————————————————

     朱可夫事件挑动了毛泽东的敏感神经,他捡起朱可夫这块“石头”,砸了一个又一个,从此在中共党内开始了兴风作浪:





  从1958年初的南宁会议到3月的成都会议,毛泽东多次说过,今年要抓一下军队的事。毛泽东真正关心军队的事,反映在1958年1月21日他在南宁会议的结论中的一段话。他说:

  党委要抓军事。军队必须放在党的领导和监督之下。要好好同军事工作方面的同志们商量。一年抓四次。在整风中,建议军队拿几天时间讨论一次朱可夫所犯严重错误的问题,此事由军委发出指示和有关朱可夫错误的材料,吸取苏联的教训。

  对全国胜利以后,军队将帅是否会居功自傲、不听指挥,毛泽东早在进城之初就高度警觉。刘伯承在与一位高级将领谈工作时曾说过,1949年刚解放进城,六个军区司令员去看毛主席。当时心想,毛主席可能要讲几句鼓励的话,可没有想到,毛主席开头就说:你们这些人要守规矩,听指挥啊,不然我就从你们几个人开刀。刘帅说:我听了以后,心里直打颤,他是多么严格啊!这次,毛泽东就是捡起朱可夫这块“石头”,向军队的将帅们抛了过来。

  什么是“朱可夫所犯严重错误”

  朱可夫,苏联元帅,1957年10月27日前为苏联国防部长。在苏德战争期间,1942年8月起直到战争结束,朱可夫担任仅次于斯大林的最高副统帅。在指挥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柏林战役等一系列决定性战役中起过重要作用。战后,曾担任首任驻德苏军总司令和德国苏军占领区最高行政长官。后因功高盖主,被斯大林贬为地方军区司令员。斯大林逝世后,朱可夫恢复了国防部副部长的职务,并于1955年2月出任国防部部长。1957年6月,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受到莫洛托夫等多数主席团委员反对,会议以七比四的表决结果,要求赫鲁晓夫辞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赫鲁晓夫则要求召开中央全会。在中央主席团休会期间,朱可夫命令国防部门用军用飞机火速把在各地的中央委员接到莫斯科。朱可夫这一着,为赫鲁晓夫在中央全会上击败莫洛托夫等人,并把他们打成“反党集团”起了决定性作用。朱可夫本人因此由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升为主席团委员。

  但也正是这一着,引起了赫鲁晓夫对朱可夫的警惕。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说道:正是在这个时候,朱可夫“僭取了很大的权力,开始使领导成员感到担心。主席团的其他委员一个个来找我,表示他们的关注。他们问我,我是否像他们那样能够看出,朱可夫正在努力夺权——我们正面临一次军事政变……我告诉其他同志说,‘我知道朱可夫在搞什么。我同意你们的意见,我知道我们应当做什么……”

  1957年11月3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解除了苏联元帅朱可夫的国防部长职务。

  这就是历史上的“朱可夫事件”,也是它所以引起毛泽东关注,要求“军队拿几天时间讨论一次朱可夫所犯严重错误的问题”,并从朱可夫错误中吸取教训的重要原因。

  军委扩大会拿粟裕开刀

  关于1958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把反对教条主义作为会议的中心主题,林彪在1959年8月31日军委扩大会议第一综合小组会上的发言中说,去年军委扩大会议反教条主义的情况,他记得很清楚。在军委扩大会以前,彭德怀的态度是不明确的,当时军委扩大会议马上就要开,但并没有确定以反教条主义为主题。在他(林彪)看到训练总监部关于对反教条主义争论的材料以后,就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于是他就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认为应该开展这个斗争。林彪这番话说明,是他的意见才使毛泽东下决心扭转了会议的主题。

  对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何以会以批判总参谋长粟裕的“个人主义”揭开序幕?从上述毛泽东要军队将帅接受朱可夫事件的教训来看,就非常明白。因为,彭德怀作为军委日常工作的主持者,决不会意识到毛泽东抛的这块石头是朝着他来的。党内传统是,谁是领导,谁就是党的化身。因此,彭德怀理所当然地要寻找不服从他领导的人,这便是总参谋长粟裕。

  粟裕,人民解放军战功赫赫的一名骁将。1946年,粟裕就挑起了华东战场战役指挥的重任,并多次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为中央军委和毛泽东采纳,对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具有重大影响。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十名大将中,粟裕名列第一,绝非偶然。1951年11月,中央军委任命粟裕为总参谋部第二副总参谋长;1954年10月,粟裕被任命为总参谋长。
 
  粟裕就任第二副总长时,总参谋长徐向前因病在治疗休养,由第一副总参谋长聂荣臻代总参谋长。1952年7月,彭德怀接替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粟裕先后在聂、彭二帅领导下,工作上难免发生碰撞。例如:1952年7月,聂荣臻任代总长时,对呈送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文件有所控制。据时任总参作战部部长的张震回忆:“聂总说:毛主席他们管的事多、太忙了。你们的东西事无巨细地都报上去不好,以后报到我这里就行了,需要毛主席他们知道的由我批后转报。从那以后,我们送到毛主席、刘少奇同志、朱老总那里的东西就少了。后来毛主席召开会,把几个老帅都找去,我也被叫去。毛主席对我说,早先还见得着你们作战部的报告,后来也看不到了,现在党政民系统的东西一大桌菜吃不完,军事系统就没有吃的,干饿。”毛泽东批评后,粟裕认为自己也是有责任的。因刚到总参工作时,毛泽东就规定粟裕每半月向他直接汇报一次工作。粟裕起先是按规定执行的,聂代总长有了以上交代后,执行就不够坚决了。同时粟裕认为,自己作为总参领导人之一也应该承担一定责任,便向毛泽东作了书面检讨。不料毛泽东在他的检讨上作了批示,不但写上“此种检讨很好”,而且把粟裕和聂荣臻的工作作了对比,肯定了粟裕半年来的工作,对聂又作了批评。此事,引起了聂荣臻的很大误解。

  庐山会议的先兆

  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粟与彭在对未来战争的认识和战争准备问题上,存有分歧,有时粟还与彭据理力争。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国务院设立国防部,为了体现国防部的领导,许多原来由中央军委和总部颁发的命令、指示,都要求改由国防部署名。但哪些文件以国防部的名义发,哪些不用,又无明确规定。总参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和总参下发的命令、文电,常常因署名问题受到批评。为此粟裕提过希望加以明确,以便在日常工作中有所遵循。1955年3月16日军委会议决定,责成总参起草国防部与总参职责条例。

  因这些问题,在1958年5月26日的中共中央军委预备会议(亦称小型会议)上,军委责成粟裕就所谓“总参与国防部关系”等问题作检讨。27日,军委扩大会议正式开幕后,会上强加给粟裕“一贯反领导”、“向国防部要权”等罪名,迫使粟裕在会上进行检讨。

  批粟裕,毛泽东最初是表示支持的。5月30日,军委秘书长黄克诚传达毛泽东指示:“把火线扯开,挑起战来,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于是,会议从6月7日起,扩大到全军军以上单位和部分师级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人员增加到一千四百多人。批判粟裕的调门一再升温。

  但是,粟裕终究还不是毛泽东心目中的朱可夫。有一次毛泽东找萧劲光谈话,问萧对粟裕的看法。萧劲光说:“粟裕同志为人正派,没有二心,是好人。”毛点头赞同。就在粟裕第二次在大会作检讨之前,毛泽东为粟裕说了一段话:“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打仗打得好,是为公的。到北京以后是为公还是为私?不能说都是为私吧!请大家来判断。”

  7月14日,粟裕在大会上作第二次检讨,把别人强加的罪名,差不多都认了下来。8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解除粟裕总参谋长职务”,并决定将他的“错误”口头传达到军队团一级、地方地委一级。1960年1月,毛泽东在上海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当面对粟裕说:粟裕呀,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那是他们那个千人大会上搞的。

  这次军委扩大会议后来转向反对教条主义,刘伯承、萧克等成了批判的重点,但也很难说实现了毛泽东要军队吸取朱可夫事件教训的初衷。因为刘、萧两人只主管军队训练工作,并不掌握指挥大权。黄克诚后来回顾1958年会议时说:这次会议,实际是中央领导军委整风,为彭德怀始料不及。我们未能领会中央精神,所以主持会议显得很被动。这可能是:毛主席在匈牙利事件之后,开始担心我军领导出问题。也许这就是庐山会议的先兆。

  彭德怀直率敢言惹祸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受到重挫。

  彭德怀在1958年冬曾回湖南调查,一位伤残的老红军悄悄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胡。”1959年6月13日,彭德怀出国访问回国。第二天,黄克诚向他谈了山东、甘肃等省出现粮荒的严重情况。彭德怀感叹:匈牙利人均每年吃40公斤肉,还出了“匈牙利事件”。要不是中国工人农民好,党中央、毛主席威信高,也会发生“匈牙利事件”。

  庐山会议期间,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反映意见。当毛泽东把彭德怀的信印发与会人员后,赞同彭的意见的人越来越多。解放军绝大部分干部、战士来自农村,“大跃进”对农村造成的严重影响,不能不反映到军队中来。上庐山前,彭德怀就常把军队反映的一些社会情况,转呈给毛泽东。这样,站在军队最高领导岗位的彭德怀写的这封信,在毛泽东看来,其影响远远超过信的本身,而不能不令他严重关注。

  曾在刘少奇身边工作的邓力群回忆,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一种因素,小平同志对此也讲,彭老总写信、说话,特别是说话,确有不妥当的地方。当时有人揭发,说他在从北京出发到庐山的火车上讲了这样的话,说:中国的问题严重,困难会继续下去,也许只有靠苏联红军帮助我们才能解决了。这种讲法,虽然是气话,但是让毛主席听了这个话不能不反感。他的信,他的发言,在很多小组会上有同感……同意彭德怀意见的越来越多。而在小组会上,彭德怀又说了些气话,翻老账,延安的华北会议开了他40天的会,他耿耿于怀。

  恰在这个时候,驻苏使馆发来一个情报,说苏联的报刊、领导人讲话,指责我们的错误,这些说法同彭德怀的说法又大同小异。因此引起一种怀疑:里外呼应。

  在庐山会议期间,北京留守的只剩下陈毅。一次,见到苏联大使尤金。陈老总说:他们都开会去了,就剩下我一个人。也不知道尤金是出于什么意思,是否开玩笑,竟说:这样你就可以搞政变了。陈毅同志很警惕,马上报告毛主席。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使,对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说这样的话,问题尖锐了。

  ……这些因素,造成了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

  毛泽东眼中的中国朱可夫

  毛泽东与彭德怀在历史上多有芥蒂。1959年4月5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毛就揭了一通彭德怀的老账,说:我这个人是许多人恨的,特别是彭德怀同志,他是恨死了我的。是不是这样呢?不恨死了,也有若干恨。因为我跟他闹别扭,闹得相当多。会理会议,延安会议,中央苏区江口会议,我们两个人斗……我是寸步不让,你一炮来,我一炮去。我跟彭德怀同志的政策是这样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在7月23日的讲话中,除了批彭德怀在路线问题上发生了“动摇”,“表现出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把自己抛到右派的边缘了,距右派还有三十公里”等等外,更尖锐地提出:“你解放军不跟我走,我就找红军去,我看解放军会跟我走。”

  如果说,林彪对1958年毛泽东指示军队整风的意图没有摸透,可这次批判彭德怀,他是完全心领神会了。林彪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批彭说:彭德怀这回是招兵买马来的,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他还指着彭德怀说:“只有毛主席能当大英雄,别人谁也不要想当英雄,你我离得远得很,不要打这个主意。”随后,毛泽东就接过来对彭说:

  你这个人有野心,历来有野心。你要用你的面目改造党、改造世界。过去因各种原因未得到机会,这次从国际上取了点经……

  去年八大二次会议我讲过,准备对付分裂,是有所指的,就是指你。

  我六十六岁,你六十一岁,我快死了,许多同志有恐慌感,难对付你。

  毛泽东这一席话,明确道出了他要军队接受朱可夫事件的教训,所指的对象正是彭德怀。

  1959年8月16日,中共八届八中全会通过决议,把彭德怀的“错误”性质定为“反党”,并决定将彭德怀、黄克诚调离国防工作岗位。9月17日,新华社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免除彭德怀国防部长职务,任命林彪为国防部长。

  至此,毛泽东1958年初提出要军队吸取苏联“朱可夫所犯严重错误”教训的指示,总算落到了实处。但“朱可夫事件”的阴影,就毛泽东而言并未散去。不过那已是后话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