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的流水帐——二外(13)

只为整理零星思路,想哪儿说哪儿,全无章法。如果您有耐心读上一篇,这里就谢过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七三和七四年,我只读了不到两年的初中就辍学,然后到父母所在的印刷厂学徒。而这两年初中是我人生中最不开心的一段时光。但也是在这两年之中,我父母做了三个改变我一生的决定。他们的第一个决定是转学。我本应就近入中学,可父母发现我的中学老师都是高中刚毕业的年轻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上了几天课,我也觉得英文老师讲的外语带有明显的保定口音。老爸于是就托熟人联系市里一所比较好的学校。本来这件事并不好办,幸亏托五年级班主任的福,她给我的毕业评语非常之高。偏偏这所中学里的一位刘老师,看了档案里的毕业评语后坚持把我录取。这位刘老师是我平生遇到的第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师,也是我遇到的贵人。在后来辍学的日子里,他对我的积极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些以后还会谈到。我父母做的第二个决定是让我学习第二外语。在当时的保定,第一外语都没人想学,时称“放洋屁”,中学生修第二外语我还真是闻所未闻。当时我所在的那一班是修俄语的。我老爸对老毛子好像印象不佳,坚信中苏破裂,学习修正主义的语言一定没什么用,并且他听说英语用处大。说实话,我当时觉得除了中国话其它的都没用。可老爸还是认真地为我请了一位英文老师,姓张。我每周去他家俩仨次学习英文。现如今请个家教不算稀奇,可是在三十五年前,保定人的字典里根本还没有“家教”二字。张老师是我遇到的另一个贵人。他本是数学老师,外语是业余爱好。他教我英语分文不收,只为一种乐趣,现如今这样的辛勤园丁大概快绝迹了。当时我跟着张老师读英文时万万没想到日后会出国留学天天说英文。我时常想,父母都只有小学加两年夜校的水平,居然作出这般有远见的决定,实在令我钦佩。至于他们的第三个决定,后面再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