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花啦推荐新加坡裕廊河之歌《渔家谣》-绿叶紫演唱/小声音制帖
花絮 大红花啦: 这首“裕廊河之歌”作于60年代,作曲者“冼国栋”先生那年代有不少作品,这首歌在我们这里流传较广,近来也有不少新作,并制成卡拉OK出版,其中多为风花雪月之作,也符合了这时代的风尚,其中收录了一两首老作品,老朋友听后还是推崇那些旧作,说这首“裕廊河之歌”最喜欢,不过在专辑里面得改名,歌词也得改,“裕廊河”得改为“碧浪河”,否则就得不到基金赞助(不就是一两千元罢了),“裕廊河”只是新加坡的一条小河流而已,没什么意思,老冼送我一套VCD,让我帮他把歌上网让人听,我就介绍这首歌给大家听,伴奏是请中国音乐家作的。 难得有一首不会太悲苦,伴奏轻松的南洋歌曲能让绿叶紫唱,所以我就来前山邀请了,记得一定要把“碧浪”唱回“裕廊”,还歌曲本来面目,谢谢! 绿叶紫:多谢大红花拉老师相邀。很喜欢这优美的渔家谣.意境有点像《鱼光曲》。范唱嗓音醇厚饱满,就不知我能不能唱出这味道。这就学去,希望不辜负老师的厚望。谢谢老师精心制作伴奏及介绍。 为抢救并介绍新加坡的歌曲,您总是默默地作着大量的工作,一滴眼泪一滴血地制作原创和伴奏。相信许多朋友跟我一样,是从您这才了解到新加坡这些鲜为人知感人的故事和优美动听的歌曲。在此跟老师您道声谢谢! 大红花啦:接到你的裕廊河之歌,很是高兴,我在高山听你的歌也有一段时间, 你这首唱得是“中规中矩”,歌唱技巧没什么问题,颤音似乎过了些,我是不会唱歌的,无法提什么歌唱的意见,但对歌曲的表达有些见解,甚至有些偏见,我们从70年代听革命歌曲到现在听严肃歌曲,可以说是逐渐产生疏离感,从伴奏的“敲击化”到演唱风格的“美声化”,觉得歌曲已经失掉了感染力,这首裕廊河之歌的伴奏和演唱都是作曲者请大陆的专业人士作的,可代表当代的风格,但我们听起来可说是“难为所动”,不会觉得渔家有什么苦。 你的歌唱至少让我觉得亲和许多,而且碧浪已经恢复裕廊,但还没有充分发挥你的嗓子,我们那年代唱歌都用实声,也没什么歌唱技巧,很多歌手甚至不会颤音,但听起来很亲切。 绿叶紫:照您的指点还有其他几人的意见又唱了几遍,感觉这歌很难唱出苦大仇深的样子。第一版是照着范唱学的。范唱应是美声的女中音。朋友听了说我变成美声了。我唱歌唱戏都用小嗓,只有跟老甘合作的黄梅戏《天仙配》是用本嗓,这也是个新的尝试,几段下来嗓子很累。 大红花啦:本来我对美声和不是美声的分辨是很清楚的,就是美声用“虚声”,非美声用实声,不少讲座后又模糊了,最近有位叫刘训美的教授在这里开声乐讲座,标题叫“回归自然的歌唱-美声唱法”,推介“一种合乎自然与科学,而非刻意与造作的发生法”,会上示范时特强调用自己讲话的声音来唱歌,可是人讲话是实声,美声是虚声,这就很矛盾,所以我也模糊了。 这首歌在这样的伴奏下肯定唱不出什么苦大仇深,这本来也不是有什么仇恨,最多是“怨”吧,歌名改成“谣”是有意思的,谣就是一个简单旋律,配上许多歌词,照唱不误,不会有太激烈的感情变化,所以这首歌你唱到这样就差不多了,也属于目前比较讨好的方式,听起来顶“悦耳”呢,听歌的人大概是在欣赏歌者的嗓子,发声部位是否统一等,至于渔家是否苦就无所谓了,若要有些“感染力”就得等我用midi乐队给敲起来再唱。 第二个录音唱得比第一的好,声音更统一,若混音时伴奏能少20%,让你的声音盖多点伴奏就再好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