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想再论述有关华形象的话题,但实在忍不住心中的冲动,还是有提及的必要,有道是SHI子多了不咬人,因为前面几篇已经挨了许多的砖,已经练就的皮燥肉厚了,不妨再接几招砖拍。
那天,我的经纪人到我店里探访,我们顺便聊起,他说来到加国10多年,始终不理解一些国人的做法,由此让我想到华人理念这篇文字。
我是个比较死心眼的客户,美其名曰“忠实型”客户,所以我买房买店都是找的同一个经纪,尽管我的经纪是初次接触买卖生意,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并不介意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实习一回,这一方面是源于我的忠诚,又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敬业与我们有着相同的生活理念共识。从他那里学到不少的生活与工作的豁达与经验,而且作为一个经纪人,我更欣赏他的对价格的把握尺度,他总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严谨细致地分析买卖价格的伸缩空间,使客人感觉从容舒服。因为我本身不喜欢被催促的感觉,所以很欣赏他的精练、从不多言。通过报纸网络,我知道了现在的经纪市场一片混乱,一哄而上的经纪从业人员,鱼龙混杂,也造成客户群的无所适从。听说有的顾客竟然直接发问经纪人:“如果从你那里买房,能给多少的回扣?”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情,有些吃惊。如果这样子粗鲁的态度惹恼了经纪,即使经纪被压力所迫同意给出回扣,但买卖价钱上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吗?我怀疑这样的经纪会给客人很好的服务吗?他们一定心里恨得牙痒痒的努力的挤出无奈的职业的笑。不过我还是认为这不是顾客的错误,有怎样的市场就造就怎样的客源。于我,始终欣赏有职业道德操守的如我的经纪人那样兢兢业业、不多言多语却尽责尽守的专业人士。
其二,看到一哄而上的经纪人,不由得想起最近演绎的纷纷扬扬的中文报纸满天飞舞的热闹局面。各种各样名称的报纸越来越多,数不胜数,大家都知道,办报纸主要来源于可喜的广告收入,也许大伙都认为广告业的蓬勃还有发展劲头,于是一哄而上分割有限的华人广告市场。前一段时间表我的小店刚开张,曾想刊登一回广告,但名堂众多的报纸让我无从选择,最后优先考虑了算是资深的《大中报》,广告的效果可想而知,连个小涟漪都没有荡开一朵,后来也听别的朋友说起中文报纸的事,都言免费报纸太多了,干脆不去看了,上网更方便。唉,我真的担心,这样有限的华人广告资源,有这么多家报业来分餐,会不会有一天,大家都会因此而饿伤?各来报纸老总,请原谅我的多此一举的忧虑。
其三,说起上面一哄而上的经纪,报纸,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随后而来的狼烟四起的价格战,要不怎能出现了有客人向经纪要求回扣的故事呢?竟相压价战术,是中国所有行业中最擅长惯用的竞争手段。本无可厚非,竞争当然更是好事,尤其对顾客而言,多多益善。但是当价格压低到一定程度时,可想而知其服务质量与产品质量将会怎样的保证?记得小时候学资本论时,,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资本家宁愿将成桶的牛奶倒进海里,也不便宜降价出售给穷人,当时十分痛恨资本家的黑心,现在总算明白了,这是市场成熟过程中保持正常商业环境的一种商业行为,一味地降价,只能搅乱市场,消费群是一定的,价格再低,也是这么多的消费水平。降价导致的最后结果是大家都没得利润可赚,只好集体死亡。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为数不多的华人公司“大统华”与“MANDRIAN”,他们却越做规模越大。就我看到的是他们从不参与所谓的价格战,他们以多年不变的产品质量与服务,傲然于市场之中。
还有别一种现象,同是属于亚洲风格的日本与韩国餐饮业,韩国饭以烧烤见长,日本饭以寿司鱼生为人所道,那能敌得过洋洋几千年的中国饮食文化,然而他们凭着一成不变的风格与合适的价位,竟能挤身于中高档餐馆中,纵观风味百变花色千样的洋洋的中国饮食文化,可叹许多风味独匠的餐馆,却回为过低的价格沦落为休憩小食的大众消费,实在令人痛心。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的局面?我窃以为是价格的原因,因为根据中国人的经验,想争取多的客人,就尽可能的降低成本,随之慢慢的成本合算后,只好从服务质量与食品质量中着手,质量不能从一而终的保证,所以客人的消费档次越来越低,外围环境也慢慢变得不再光鲜,走向了低档行列的命运。有时候真为那么厨艺高超的师傅们不值,他的身价远远不只那么低的消费。
理念,是一种做事与生活的态度,有时只需转弯那么一点点,便会发现有惊喜万状,理念,是一种思维与认知的想象,跳出固有的框架,可能会别有洞天。所以换个角度想问题吧!
最后祝所有的同胞越活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