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改变初衷?海外华人掀起回国养老热 ,你呢?

为何改变初衷?海外华人掀起回国养老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12-11 15:06:57



今年重阳节前夕,上海市侨办看望94岁高龄的美国归侨张煦先生(右)。


  在海外生活了多半辈子,大多数华人已经适应“汽车到门口,买菜买一周,儿孙千里远,一年一聚首”的生活方式,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回中国养老。是什么让他们改变了初衷呢?

  养老热带动购房热

  据报导,来自美国硅谷的华裔购房团在苏州签约买下了23套国际公寓。购房者都是在硅谷生活15年以上的华裔人士,大部分为从事IT业的工程师。他们表示,在苏州买房一方面是为了投资,同时也考虑到将来能叶落归根,在苏州有个舒适的住处。

  在华人聚居的纽约和洛杉矶,主要中文报纸上经常出现大幅中国城市的商品房广告。和纽约简洁的公寓楼相比,广告里漂亮的高档公寓、精緻的花园和小湖吸引了不少华人的目光。

  最近一次调查发现,北美洲华人约600万,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人“有意在中国购屋置产”。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也表示,上海和北京高端房产市场的购买者中,海外华人尤其是北美的华人佔了相当大的比例。

  有关专家认为,海外华人正在掀起一股回中国买房养老的热潮。


  叶落归根情正浓

  在回国买房大军中,人数最多的还是希望叶落归根的第一代移民。他们往往不是专业人士,没有美国大学文凭,英语也不是很好,在国外总没有归属感。尤其是退休后,身边的华人朋友不多,外国朋友又相交不深,第一代移民的孤独感就更为强烈。故而调查发现,有意在中国买房的北美华人中,以第一代移民所佔比例最高,反映出“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依然左右着他们的思想。

  今年83岁的张秀娥是瑞典华人,几年前她捐出40多万元退休金,在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洞桥镇鱼山头村建起一座颐养院。

  宁波镇海出生的张秀娥8岁时就去往瑞典并安家落户。10多年前开始在瑞典领取政府颁发的养老金。不过,儿孙满堂的生活并没有让她继续留在瑞典。随着年龄的增大,“落叶归根”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最终驱使她回来建了这所养老院。“这样既可以帮助家乡那些生活贫困的老人,还可以让那些想回国养老的老人有地方可住。”

  权衡现实后的回归

  除了传统观念的感召,现实的考虑也是他们选择回来的一个因素。部分退休华人的收入不高,仅靠积蓄或政府的养老补助生活,日子并不宽裕。拿着同样多的钱,回国生活就舒服多了。在美国辛辛那提生活了20年的施女士表示,美国的平均退休年龄是65岁,有的人到了退休年龄迫于生活压力还要继续工作。而国内的生活费用较低,完全可以提前退休,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享受晚年生活。

  与此同时,老年华人在海外往往容易成为弱势群体。居住在加拿大列治文山市约克区的50位华裔老人就表示,他们来到加拿大后经济地位一落千丈:“经济上没有收入,丧失了消费权,甚至连搭公交车的钱都没有,简直一筹莫展。看病虽有医疗保险,但有的病需自费化验。”故而他们坚决要求取消“居留满10年方能领取养老金”的规定。但由于加拿大和中国政府没有签订相应协议,他们的要求很难得到满足。

  而有的欧美国家也开始为华人回中国养老提供便利。法国就业部长博洛此前就宣称,将为想回中国度晚年的老年移民设补助金。“这些勤恳干活的老移民年纪越来越大,生活在我们的街区里,有的人连我们的语言也说不好。我希望为这些人设立一种补助金。有了这种补助金,他们想回中国就可以回中国生活,同时继续享受法国的医保条件,因为这是他们靠劳动获得的权利。”对于退休后想回中国定居的法国华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生活质量不输海外

  从辛辛那提回国的施女士表示,10年前她的华人朋友中几乎没人想退休后回中国,但这些年大家都开始琢磨回国养老。“如今,中国国内大城市生活很舒服,吃住条件和国外没有什么差别,而且生活习惯还更适应。”她笑着说。

  有关人士也分析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的大城市生活条件已经不下于欧美发达国家。一些华人移民在海外住久了,步入晚年时思前想后,还是觉得住在人气旺盛、熙熙攘攘的中国更加心情愉快。和海外不相上下的生活条件加上原本就熟悉亲切的文化氛围,无形中会使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一大截,故而回来安度晚年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那些想着退休后回中国落叶归根的海外华人,有的已开始把钱折算成人民币存到中国以求保值升值。

  在美的华人梁女士每月固定将收入的一部分寄回中国,经过这两年的人民币升值,若兑换美元,等于多了一笔额外收益。她说,虽然中国的储蓄利率不高,但人民币升值能弥补不足。梁女士是众多打算回到中国定居者中的一个,虽距退休年龄还有十多年,但她认为,现在就应做好长期规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