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空,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 (续5)
相互依存是存在的基本属性。在佛教里,这种属性称为“缘起”(dependent origination)。缘起是佛教认识世界和人类存在的核心思想。简而言之,缘起的原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是原因和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无缘无故成就的事物。第二,部分和整体之间相互依存,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脱离整体而谈论部分没有意义。 部分与整体的相互依存同样适用于时空概念。第三,任何一个存在并具有特质的事物必然是在和与它有可能的或潜在关系的其它一切事物一起构成的网络中存在并表现其特质。没有任何现象以独立的,内在的特质存在。而且,这个世界就是由一个复杂的交互网构成的。当我们谈论一个独特实体的实在性,我们不能离开它周边环境中的关系,甚至其他包括语言,概念和习俗在内的现象。从而,没有离开客体规定的主体。也没有不被主体领悟的客体。没有无所作为的作为者。没有一把椅子没有腿,座,背,木头,钉子和承载的地板,以及围成房间的墙使椅子安放其中。而且还得有人同意称它为椅子并把它当成能用来坐的东西。不仅事物的存在是有条件的,根据这一原则,事物的属性也完全是取决于其他事物的。
在物理学里,实在的相互依赖性在所谓的EPR悖论中得到了尖锐的评判。EPR悖论因它的作者而得名。他们是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当初致力于挑战量子力学。EPR悖论是说一对粒子产生后又分开。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距离也许很长。例如从我居住的达兰萨拉到比方说纽约。这对粒子的一个特征是它们旋转的方向必须相反。比如测出一个是“上”,另一个一定就是“下”。根据量子力学,在其中的一个,比如说在纽约的一个,得到测定之前,即使是它们各自的旋转方向一直不确定,测量的相关性(例如当一个是“上”另一个就是“下”)一定是存在的。在一个时间点上,测纽约的粒子得到一个值—比如是“上”,这种情况下,另一个粒子必然就自动成为“下”。对粒子旋转“上”“下”的观测是瞬时的,即便是对于运动到达兰萨拉的那个粒子。尽管它们分开了,这两个粒子还似乎是相互缠绕的整体。根据量子力学,物理学的核心里有一种深刻而惊人的交互联系。
在德国的一次公开讲演上,我使一些严肃的科学家对研究冥想传统的潮流感到有兴趣。这种传统现在正在逐渐发展。我谈到佛教和物理的交互特别是佛教论辩时间的相对性,和否认任何本质主义的概念。我在听众中看到了von Weizsacker。我说量子力学我掌握得太少,欠了他的帐。他宽厚地评价说,即使是他的老师海森堡在,也会乐于听到佛教哲学与他的科学洞察之间如此清晰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