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有好多事想写,可盯着屏幕半天了,还是一片片的空白。
从rongrong的留言说起,她说不是一种文化,差异必然存在。这让我想起了好几年前读书回国休假时和黄鱼姐姐的聊天。那时刚刚跟老公认识,梦幻飘遥,心里似乎还在惦念另一个人,似断似连,徘徊中混沌,被黄鱼姐姐开导。她说任何在一起的两个人都是存在差异的,跨国婚姻的差异并不一定比其他结合的差异大,只是差异在不同方面而矣。但走进跨国婚姻的两个人是完全知晓这种差异的,因而心理上的准备让他们在由差异引发的问题面前更坚强、更逻辑。这与同是中国人,南方人与北方人的结合不同,因为差异程度是相同的,却在交往前不被双方所知晓,下意识的认为,同是中国人,有什么理解不了的。因此当差异激化成矛盾的时候,除了矛盾本身的伤害,两个人更多感觉到的是震惊,“事情怎么会是这样,他/她怎么会这样想。。”相同的问题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往往被处理的更偏激与不可收拾。
清楚的记得,黄鱼姐姐的这一番话带给我一个暂新的视角,在别人都预言着前途多黑暗、未来多渺茫的时候,这支言片语如同沙漠里的绿洲,路漫漫中看到恍惚的希望。几年里,黄鱼姐姐和我都经历了很多,现在想起来,那时不懂事的我没有发现,黄鱼姐姐的话其实影射着她内心的凄凉。好多人都说黄鱼姐姐变了,但我觉得,剥开一层沙与雾,不寻常的智慧依然让一种魅力绚烂。
前两天和遥聊天,告诉他北京家人们对他的惦念,传达了一些他们的想法,供他参考。他似乎不能完全接受,觉得家里人不了解情况,他们所认可的方式在新环境下并不适用。其实挺赞同遥所说的,但我强调的是北京人的心情,我说,北京那边的心情你一定要理解。他听完就乐了,说觉得我说话象是凤凰台的播音员,动不动就说,北京方面怎样怎样。我也乐了,经他一说还真感觉我们在这边就跟行政特区似的,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但要定期象北京汇报。北京发话了一定要给予重视,但听不听还是自己说了算。哈哈~~
这两天忙着筹备V的hen’s night。自从写了那篇关于hen’s night的博后,依然有很多人问我这是什么意思(究竟有多少人看我的博,这个问题就不细究了),于是直接forward那篇博的link,又省了一萝筐的话。哪怕面对面的问我,都要打开页面,举着笔记本给别人看,这唾沫能省点就省点。筹备V的hen才切实体会到,曾经的我是多么的正统与羞涩。我和V很象的地方之一就是,性格的深缩性。我们可以做到中国人眼里的好女孩,乖巧、可爱,穿着保守,但依然时尚,聊着女孩子们该聊的话题,在女孩堆里叽叽喳喳;我们同样也可变成外国人眼里的火辣女人,开放、性感,短裙长靴,张扬的挑逗,大胆的调侃。这样的性格使得我们既有疯狂的时刻,又有深刻的瞬间,不让灿烂浪费在单调中。
(知道上面有一些不太谦虚的言论,想吐就吐吧,千万别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