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常有发自内心的欣喜

要常有发自内心的欣喜
--大宗师

我们小时候条件不能和现在的小孩子比,我们那时候什么也没有,乐子只能自己找,玩具只能自己做,绷弓枪、弹弓子、火药枪;玻璃球、糖纸、烟盒;冰鞋、冰车、风筝;知了、蜻蜓、蝈蝈、蛐蛐、青蛙、小鱼、麻雀;游水、打架、偷老乡的瓜果、讲鬼故事,自娱自乐,乐子来的不容易,所以总也忘不了,总觉得好玩。这些事现在天天上网、看电视、打电子游戏的小孩听了,眼珠子都得从眼眶里掉出来,下巴都要掉下来,这也太悬了吧!那时有点好吃的、好穿的不容易,所以特别盼着过年,过年就有新衣服穿,就有很多好吃的东西吃,还能放焰火、放鞭炮,还能瞧热闹,前前后后能乐上个大半个月。现在天天想穿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天天都是过年,反而没有当年那种欣喜了,东西怎么也没有当年那么好吃了,你说怪不怪?

人一生就是在不断追求幸福,一个人幸福快乐与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什么旁人能代他(她)体会。一个人常有发自内心的欣喜则是这个人生活的原动力,如果不能常常体会到发自内心的欣喜,生命源泉就快要枯竭了,就一定要去寻找新的生命的源泉了。我们年少时,懵懵懂懂,似懂非懂,我们对人生、对世界理解认识有限,发自内心的欣喜更多的来自感官的直接感受,如果像以前,条件不太好,好东西来之不易,快乐和满足的感觉就强烈些,记忆也牢固些,也就比较珍惜。待大了些就是求学的阶段,那时读书学习就基本上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的动力就是求知带来的满足和欣喜,那时似乎能控制好学业成就,就能够控制了生活,生活就有了目标和希望,特别是学习好的学生,更是有了种错觉,似乎生活完全是可以控制的,人生是完全可以把握的,这种幻觉一直维持到将来进入社会被严酷的现实打得粉碎,或被学习更好的其他学生带来的竞争打得粉碎。

人成年进入社会以后,逐渐就对自身、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对人与人的关系就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入、客观的了解和认识,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意识到一般情况下自己不可能完全控制、把握自己的生活,但虽然如此,我们仍然能不断发现使我们每一天能够继续下去的动力,那就是从身边每一件小事中带来的发自内心的欣喜,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刹那一永恒”,“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总是真如”。常言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一个人有个好工作、好家庭对于一个人每天有个好心情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每天他(她)就会高高兴兴的去工作,去做他(她)爱做的事。否则天天一大早起来去做他(她)不喜欢的事,那这实在是折磨。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家庭,每天他(她)睁开眼睛,就看到他(她)热爱的家人,每天做事,就会想着这是为了他(她)热爱的家人,那就会时时开心。否则天天起来就会吵架,如同活在地狱里一般。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不容易,干什么都要付出代价,实在是艰难,唯有做事的人开心,愿意干,才会好过些。

老天待人,不会总是鲜花和微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时候总归是少数,大多的时候多是平平常常,有些人会讲那是“龙困沙丘被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这种讲法恐怕有些消极,积极的说法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些个夸张,我看还是当能使一个人的生命如热核聚变般放射出万丈光芒的机运到来时,一个人当然要义无反顾的投身于伟大的历史之中,但在这个机运没有到来之前或消逝之后,人仍然要积极投身生活,从每一件平凡的事里,找到使自己激动 的欣喜,使自己生命的源泉永不枯竭,永远荡漾着一谭春水。

讲到我们这辈人的生活,讲到让我们开心的事,就讲几句题外话。我们这辈人可以讲是承上启下,学贯中西,继往开来的一代,经历了我们时代每个关键的时期,不久或有望成为中坚,我和太太一大乐事就是能够有一部记录我们这辈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生活、探索的经历和经验的史诗般的作品,我们希望我们各自能从不同角度和环境,依不同主线各书半部,然后合成完成的一大部,这便是一个激励我们每日快乐的谈资和兴奋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