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煎饼果子,大饼炒鸡蛋----和艾米莉一篇,也聊吃的

出国这么些年了,费城波士顿纽约的中国店中餐馆都不错,想吃什么基本都有,没有的自己也可以琢磨着做。可是一直特别想天津早晨的两样早点:煎饼果子和大饼炒鸡蛋。

煎饼果子是相当天津的食品,北京有,而且不少,可是味道根本不一样。讲究是绿豆面等几种面杂和,仅仅白面不行。在学校念书的头几年,南开和天大之间的天南街还通,天大那边敬业湖附近有个推车小摊,做得特别好,也不仅仅只在早上有(早上只是生意最好的时候),经常在湖边散步的时候,夜里去那儿买煎饼果子吃。

天津管油条叫果子,我其实从小吃不惯油条,但是特别喜欢炸油饼,天津叫“果头儿”,高英培相声里“徐姐,俩果头儿”,就是指这个。我不喜欢油条但是喜欢油饼儿,因为果头儿是甜的,刷了一层红糖炸的。

买煎饼果子的时候,可以要两个鸡蛋,也可以自己带鸡蛋去让他做,便宜。一般是卷的油条,“果子”,我则从来都是问老板要“果蓖儿的”,就是卷的薄脆炸油饼。

除了煎饼果子,还有一样别处没有(也不是没有,做不出这么好吃的来),其实很普通:大饼炒鸡蛋。摊两个鸡蛋,卷在饼里,调料葱花,辣酱,豆腐乳,冬菜等等什么的,和煎饼果子其实差不多,饼很厚,很软,很香,裹着炒鸡蛋,一定必须趁热吃,不但好吃而且分量足,搪饥。北方人,实在啊。

说早点,打卤的豆腐脑儿也很好吃,不过我想这个不算地方特产,因为全国各地也都有,四川的豆花就很有名,当然味道不一样。北京早点的豆腐脑跟天津差不多相同。

说到豆腐,有件事很有意思:似乎北方人喜欢老豆腐,瓷实。南方人则喜欢嫩豆腐。我自己还是保留南方习惯。不过冻豆腐作菜确实很好吃,那是东北的吧?我现在去中国店买豆腐都是买嫩豆腐,做菜凉拌什么的,可是有时候会放到冷冻室里,冻成冰再化,做菜。

天津人有句老话,叫“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自来还有句俗语,不太好听:“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原来“九河下梢天津卫”,海鲜是很好的,不过这半世纪随着海河水系水越来越少,这20年渤海湾渔业资源也逐渐枯竭,天津本身这方面不行了,天津人要吃海鲜的话,去塘沽,而塘沽呢,也不是处处都好,要去北塘。97年暑假我学开车的时候,就一个教官,算上我,两个学生(不是商业的驾校),没事就开着车去北塘镇吃海鲜,新鲜而且不贵。天津人吃“皮皮虾”,也许是叫“琵琵虾”,很好吃,象龙虾一样,剥出来中间一条很肥厚的肉。 这个很特殊,因为南方人原来不知道吃这个,起码江浙上海那边不吃(广东我不知道,广东人号称什么都敢吃,是不是),我父母不讲究吃皮皮虾,所以从小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一直要到上大学,宿舍里同学聚餐,才知道这东西真的好吃。

还有些吃食,应该不是天津独有,可我一直很怀念在天津吃的时候。象校园里晚上广场边上,总是有砂锅豆腐,砂锅馄饨,砂锅丸子。北方夜里寒气袭人,走累了坐下来,或者一起下晚自习饿了,热腾腾的叫上两份,吃饱了也暖和了,把gf送回宿舍,很开心的。

铁板鱿鱼,这是近10年才兴起来的小吃吧,哪里都有。冰糖葫芦,这个应该算北京的地方特色,是不是?天津这边也不少,而且天津是出产红果儿的地方。不过我从小并不喜欢冰糖葫芦,一向都是买了红果儿,回家熬汤,放糖吃的。天津的红果儿质量很好。

还有糖炒栗子,这个天津北京河北都有,栗子是“良乡栗子”,良乡县,那属于北京地界儿。以前糖炒栗子是只有冬天有,可惜我出来之后,很少在寒假回去,上次寒假回国,还是2000年,所以最近这些年很少吃到糖炒栗子。这几年,天津有个品牌叫“小宝栗子”,走的果仁张,十八街麻花一个路子,包装好的民俗食品,有专卖店,一年四季就都能吃到糖炒栗子了。我去年12月底今年1月初,在柏林和维也纳的街头逛圣诞市场,居然看到摊上也有糖炒栗子卖,觉得特别亲切。

杨村糕干,是甜点,米粉,蒸出来的,顶果酱,最喜欢小时候小贩卖的,一个很小的圆形模子,现蒸出来,比店里做的好吃得多,而且蒸好了小模子会迪迪地响,好吃又好玩。东北角,大胡同那里,艾米莉写了的,有耳朵眼炸糕,还有很多粘食,就是糯米糕夹各种馅的甜点,还有“驴打滚儿”,意思也差不多,只是糯米糕外面蘸的粉和糖。

天津有些特色食品,必须牙口好,那才能吃得动:果仁张,崩豆张,十八街麻花儿。其实都是脆生的东西,可是您牙口儿如果不好的话,还真不是一般的困难。另外有些真正特别天津的传统菜,象贴饽饽熬小鱼儿,锅巴菜,我其实并没怎么吃过,艾米莉的文章里介绍过了,我就不说了。

说句实在话,讲吃的,总体上那还是南方人比北方人会吃,精致。如果不算四川的话(四川地理上在秦岭以南算南方,可是四川话属于北方语系。说起吃的,估计没人会把四川算北方),整个北方特别以小吃著名的,也只有西安了。我父母当年从南方来天津,一直抱怨说天津没好吃的,而且一直抱怨到我上大学,在家做的家常菜,还是南方口味,比如说做菜放糖;从来不吃香菜,等等。老一辈人地域观念比较强,可是我在天津长大,对天津的认同感,远超过对上海。

我们这辈人,走得天南海北,而且哪有原籍故乡的这些概念?都世界公民了。居然常有人在网上说北京人,上海人,河南人,东北人,如何如何,我看都是笑话----河南人东北人我不知道,北京上海的,有几个是真正道地的老北京,老上海?

我自己做菜就算一个例子吧:中午看的是艾米莉写吃的,自己也写吃的,饿啊,怎么办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中午的糖醋小排,放了半罐子糖,颇有做“无锡肉骨头”的风范了,这是父母那里继承的。没有米饭了,拌凉面,四川凉面,因为这些年在美国读书,室友有好几个四川人,把我的口味也越带越辣,现在青出于蓝:6月份去成都,跟以前的室友聚会,他是地道四川人,一起去外头吃辣的,结果我没事,他老兄转天肠胃受不了了,哈哈。

我拌凉菜和凉面的辣油,一向自己做,陕西人叫油泼辣子,我是在夏威夷的时候,在宿舍楼公共厨房,跟一位访问学者四川阿姨学的做辣油和拌面的配方,所以是四川凉面。我自己又琢磨改进辣油:花椒要放,可是怎么放?在费城和同学包饺子的时候,跟一位北京姐姐学的用开水烫花椒做调味(当然做辣油这个方法用不上),最近又和一位家在陕西的朋友学的,用不锈钢勺盛着花椒粒在火上烤脆,然后很容易磨成粉(我从来不从超市买调味粉的)。另外,我还放葱花和少许黑芝麻,这样用滚油一泼,做出来的辣椒油香得不得了。可是我这算哪个地方的做法呢?不知道。

一个人在外乡,自求多福,留学生做菜的手艺,基本都是这么练出来的,管他什么川粤淮扬,比利时青口还是俄罗斯鱼子酱,怎么好吃怎么来,怎么省事怎么来,自己动手,自求多福,做个世界公民。

只不过,有时候早晨醒过来,很安静的时候,还是会很怀念正宗的天津煎饼果子……

樱桃时节 发表评论于
大饼卷鸡蛋!那个国际商场不知道现在叫什么,从前经常在它旁边的摊子上买大饼卷鸡蛋,至今记得吃完后手指尖上留下的葱花儿的余香。
皮皮虾,小时候吃完,每个手指套一个虾尾巴壳,去吓唬别的孩子。
煎饼果子,果蓖儿的,摊好了折得方方正正。我也是自己带鸡蛋的,最后还要一层辣椒酱。
还有一种叫“嘎儿巴菜”的东东,样子很难看,但并不难吃。
好吃的东西,不思量,自难忘
哭沙 发表评论于
我曾买超市里台湾产的纯绿豆粉作煎饼果子,味道不错耶~~~
yeg 发表评论于
我最爱吃炸糕,一口气能吃6个(曾经买了10个,想都解决,谁知还是力不从心);还有驴打滚儿,杨村糕干。可惜都很多很多年没吃了。
有此实在想得要命,就自己做;结果做成麻球了,不一个味道。有谁知道怎么做炸糕?
恋恋三季 发表评论于
天津煎饼果子和外地的煎饼果子最大的不同是煎饼的用料,外地的都是白面的,不够脆而且发酸,咱们天津主要用的是绿豆面,有的还用三河面,所以煎饼薄脆香,而且更有营养。果子也不一样,我发现天津大部分的油条都比外地炸得好吃(莫非心理作用???),油条类食品花样也多,有果篦儿,糖果子,棒槌果子等等。
如果早上能吃到一大套果篦煎饼果子配上面酱,辣hu(不知道应该是哪个字),和酱豆腐,再来一大海碗的豆腐脑配蒜泥麻将辣油,或者一碗锅巴菜,就算成全我这一天了。
顾剑 发表评论于
回复淑女司令的评论:半亩园,我也去过啊,可惜那次没注意到有煎饼果子,也许是我去的时候还没有。永和我们东海岸没有分店啊。
顾剑 发表评论于
回复bluebluetime的评论:太惊叹了,这世界,还有这么小的吗?
淑女司令 发表评论于
我们在湾区,有家半亩园,可以吃到煎饼果子,另外超市里的永和也有,和天津的不
一样,可也凑合了。最喜欢吃天津的一种带糖的果子,好像只有天津有
bluebluetime 发表评论于
我也是天津的,南大毕业的!上次去纽约在中国城的一个food court里吃到了煎饼果子!很正宗!而且更巧的是,摊煎饼果子的阿姨以前就住在我们家旁边,望海楼那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