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饺子有什么好吃的?——刘晓庆访张玉凤

刘晓庆访毛泽东机要秘书张玉凤

刘晓庆和张玉凤   

1993年,歇影已经三年的刘晓庆和张玉凤通上了电话,刘晓庆告诉张玉凤,为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有关单位正在筹拍一部长达20集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毛泽东之路》,她将出任《毛泽东之路》的主持人。刘晓庆谨慎地说想采访张玉凤,事先征求一下她的意见。两个女人的心连在一起,张玉凤愉快地同意接受采访。   

张玉凤,出生于东北牡丹江的一个普通家庭,14岁小学毕业后因读不起中学而当上了铁路上的客运列车员,后被选调到中央首长的专列上工作,曾任毛泽东主席的机要秘书。   

2005年6月16日下午,北京民族饭店,刘晓庆和张玉凤的手握在了一起。

张玉凤身着水波纹花白底间黑色图案的套装裙,烫过的短发刚刚梳理过,一股在红墙里形成的特殊气质从她身上悄悄溢出。刘晓庆开始了对张玉凤的采访,也开始了她们的友谊。   

刘晓庆:你是怎样到毛主席身边工作的?   

张玉凤:这有个过程,刚参加工作,我在牡丹江铁路局,当过餐车服务员、列车广播员。后来被选调到铁道部专用处,先在毛主席专列上工作,后来又到毛主席车厢工作。毛主席晚年时被调到中南海他身边工作,后又提升为机要秘书。   

刘晓庆:你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什么感觉?   

张玉凤:有一般人见到毛主席的激动之情,也有不同之处。当毛主席这位活灵活现的真人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依然十分激动。但那场面毕竟不是接见红卫兵,而是在工作中,没有激动的踊跃、流泪、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高大、魁梧、和蔼、亲切,我竟激动得不知说什么,连一声好都忘了问。   

刘晓庆:以后到毛主席身边工作,经常见到他时是什么感觉?   

张玉凤:以后到他身边工作,朝夕相处了就不像第一次见到他那样激动了。在我的眼里,从职位上讲,他是伟大领袖;从学识上讲,他是我的师长;从年龄和情感上讲,他像我的父亲。我到中南海他的住处工作时,毛主席已是77岁高龄了。此时他身患多种疾病,有时情绪不好,喜怒哀怨都有。不过,他始终像父辈一样对待我们工作人员,是位慈祥的老人。   

刘晓庆:毛主席向不向你们发脾气?   

张玉凤:谁都有脾气,毛主席也是一样。在他身边工作久了,他也熟悉了,就像对家里人一样,遇到我们做错事,或是情绪不好时,就发脾气。   

刘晓庆:听说主席看书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他都看什么书?   

张玉凤:毛主席是个爱读书的人,甚至在晚年患白内障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手不释卷这个词用在主席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主席读书有个习惯,不爱坐着看,总是捧着书靠在床上看。除了开会、会客、办公、休息,他都靠在床上读书。晚年,他的眼睛花了,看不清字,他不肯配老花镜,只好借助放大镜看。他用的放大镜框是象牙做的,很重,他竟能举着看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毛主席读书,范围很广,哲学、文学、历史、天文、地理、英语、诗词、书画、字帖等无所不读不看。   

突然,刘晓庆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古怪的问题。问:“毛主席是怎样对待死亡这个问题的?”   

张玉凤:毛主席从来不回避死亡这个问题,直到逝世的那一刻都保持自若安详的神态。有一次,我听见主席又说起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民谚,心里很难过,就安慰他老人家:主席,您的身体底子好,有病好好治疗,会好的。没想到主席听了反而不高兴地说:“你们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有生就有死,人都是要死的,不死才是屁话!”   

刘晓庆:毛主席吃营养药吗?   

张玉凤:主席历来不相信吃药能治百病。他相信锻炼,相信吃五谷杂粮身体才会强壮。他经常散散步,有意识地多吃杂粮,如玉米、红薯等食物,有时还吃点野菜,如马齿苋菜。主席也有不喜欢吃的东西,如面食。我们老家过年吃饺子主席就不理解,说饺子有什么好吃的?宁可吃糙米,也不吃饺子、馒头。   

刘晓庆这时听得笑出了声,插话说:“和我一样,我也最怕吃面食。”   

张玉凤接着说,不过,主席平时也吃一些西洋参、维他命之类的补药。   

刘晓庆问:“毛主席有遗嘱吗?”   

张玉凤说:“大家知道,毛主席早在1957年就提倡中国领导同志死后火化,并且带头第一个在关于火化的决议上签了名。”   

张玉凤意犹未尽,最后主动谈了她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的感受和对这位伟人的评价:“我还想再说几句,我感到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只考虑党和人民的事业,从不考虑个人的事情的一生。”   

刘晓庆对张玉凤说:“我代表全国的观众感谢你们,感谢你们为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所做的服务工作,也感谢你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玉凤听了,也动情地对刘晓庆说:“不用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是你晓庆,在主席身边也会忠于职守,尽心尽力的。”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