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灭绝的最著名动物 (组图)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北京麋鹿苑内有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在那里排列着近300年来已经灭绝的各种鸟类和兽类的名单,每一块墓碑都代表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上面记载着灭绝的年代和灭绝的地方。参观者来此凭吊的,不是人类中逝去的成员,而是自然界中永远逝去了的动物物种,这个特殊的墓地将向你诉说一个个物种灭绝的哀歌。由于作为地球上绝对优势种群的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蛮横干涉,在生境破坏、过度开发、盲目引种、环境污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野生物种大量走向灭绝,一些大型脊椎动物被记录了下来,1600年以来共计720种动物灭绝了。而未被记录的灭绝物种,特别是无脊椎动物,则要多得多。无齿海牛是在被发现27年后便遭灭绝(1854年于白令海峡)。更多的物种尚未被我们认知,便默默逝去了。为此,我们将立起一座无字碑,为不为人知的灭绝者哀悼。以下为国外一家博客网站选出的十种已经灭绝的知名动物。

十种已灭绝的最著名动物(组图)
霸王龙

  1. 霸王龙(灭绝于6千5百万年前)

  霸王龙是有史以来生存于陆地上的最大的食肉动物,体长达到43.3英尺,身高16.6英尺,据估计体重更是达到7吨之巨。与其它恐龙相比,霸王龙算是两足食肉动物,其巨大的骨架靠它身后那条又长又重的尾巴来维持平衡。相对于它强壮有力的后肢,霸王龙的前肢十分瘦小,且只有两个脚趾。

  北美岩层中曾发现过霸王龙的化石,据信它们应该生存了约3百万年,那里的岩石形成于距今约6850万至6550万年前白垩纪马斯特里赫特期(Maastrichtian)的晚期。在白垩纪第三纪发生令大批动物灭绝的事件之前,霸王龙是生存时间最长的恐龙之一,据考证当时约有三十多种霸王龙,但我们所知的也只是恐龙化石而己,虽然研究人员也有幸发现了一些软组织。不过,大量恐龙化石的发现使科学家能够深入研究恐龙的生物特性,如生活在史和生物力学等。

十种已灭绝的最著名动物(组图)
斑驴

  2.斑驴:一半象斑马,一半象马(自1883年后灭绝)

  作为非洲最有名的灭绝动物之一,斑驴实际上是草原斑马的亚种,曾大规模地生活在南非基普省和桔色自由州的南部地区,它与其它斑马的区别就在于明显地只在身体前半部分有条纹,而到身体中间部分时条纹就逐渐变淡消失,条纹间黑色的区域逐渐变大,直至后腿和臀部全都是一片棕色。它的名字quagga来源于Khoikhoi语言对斑马的称呼,是个象声词,得自斑驴的叫声。

  最初在1788年时,斑驴被视作一个独立物种--马属斑驴;而在其后约五十年间,自然学者和探险家们发现了许多种其它斑马,由于各种斑马间毛皮的花纹各不相同(实际上任何两只斑马身上的条纹都不会完全一样),分类学家发现这样一来新兴物种太多了,并不利于人类区分哪些是真正的物种,哪些是亚种,哪些只是自然变异。就在人类还未理清分类的混乱之时,在人类的猎食、收集皮革、家养驯化之下,斑驴已走向了灭绝。最后一只野生斑驴大约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被射杀,世界上最后一只捕获的斑驴则与1883年8月死于阿姆斯特丹的阿蒂斯.马吉斯特拉(Artis Magistra)动物园。

  由于对斑马的分类极度混乱,尤其是对于一般大众来说,斑驴灭绝时人们还将它视作一个独立物种。斑驴是首类进行了DNA测试的灭绝动物,在史密森学会近斯关于遗传的调查中,发现斑驴实际上根本不是一个单独物种,而是草原斑马的众多变种之一。

十种已灭绝的最著名动物(组图)
袋狼

  3.袋狼:塔斯马尼亚虎(自1936年后灭绝)

  袋狼是现代已知的最大有袋食肉动物,原生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据估计在二十世纪开始灭绝。由于它的背部有斑纹,人们更愿意叫它塔斯马尼亚虎、塔斯马尼亚狼,更口语化的称呼是塔兹虎,它是袋狼属中最后生存的成员,目前人类发现的与该物种有关的只是形成于中新世早期的化石。

  早在欧洲移民来到澳洲大陆定居之前数千年,袋狼已在这里灭绝了,但在塔斯马尼亚岛,仍有一定数目的袋狼存活了下来,同时这里还有塔斯马尼亚袋獾等特有物种。由于资金的刺激,过度狩猎越来越猖獗,这是袋狼在其后走向灭绝的最主要原因,另外的原因则包括疾病、狗的引入和人类侵入其栖息地等。虽然官方记录称袋狼早已灭绝,但仍时有报道称目击者曾发现过袋狼的踪迹。

十种已灭绝的最著名动物(组图)
斯泰勒的海牛

  4.斯泰勒的海牛:毫无防御能力的动物(自1768年后灭绝)

  这种海牛是在1741年由自然学者吉奥格.斯泰勒在白令海靠近亚洲海岸附近发现的,当时他正与探险家维特斯.白令一起进行冒险旅游。他发现的这种海牛身长7.9米(合25.9英尺),重约3吨,比一般海牛或懦艮要大得多,看起来有些象海豹,但两只前肢结实有力,还有一条象鲸一样的尾巴。据斯泰勒回忆称,“这种动物从未上岸,一直生活在水中,它的皮肤又黑又厚,看起来就象剥过皮的老橡树;与身体的比例相比,它的头相当小,没有牙,只有两排扁平的骨头,一排在上,一排在下”。据斯泰勒称,这种动物十分温驯。根据发现的化石资料显示,斯泰勒的海牛从前曾广泛生活在北太平洋海岸,,向南直至日本和加利福尼亚。

  由于它的灭绝速度非常之快,很可能也与其它现象一样,是人类进入这一地域的后果。现在仍有零星报道称在白令地区和格陵兰岛附近发现过貌似海牛的动物,因而有人认为今天仍有极少数量的斯泰勒海牛存活于世,至今这一观点仍有待证实。

十种已灭绝的最著名动物(组图)(2)
爱尔兰鹿

  5.爱尔兰鹿:有史以来最大的鹿(自7千7百年前灭绝)

  又称爱尔兰麋鹿或巨鹿,是有史有来体积最大的鹿。它于更新世晚期或全新世早期生活在欧亚大陆,西至爱尔兰,东至贝加尔湖以东;据有记录的最晚生存时期是在大约公元前五千七百年,即7千7百年以前。巨鹿因其体型硕大而闻名,通常它到肩部就有2.1米高(合7英尺),尤其它的鹿角也是已知鹿科动物中最大的,两鹿角尖距离可达3.65米(合12英尺),重达90英镑。

  关于爱尔兰鹿灭绝的原因,人们更倾向于是因为鹿角,而不是其硕大的体型所致,因为前者会给观者带来巨大的冲击力,远胜于实际拥有它。一些人认为正是由于人类的猎杀,才导致爱尔兰鹿象其它史前大型动物一样走向了灭绝,更有猜测认为由于雄鹿的鹿角过于巨大,使其不易于在丛林地区活动,这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适应不良症”。然而,人类过度猎杀的证据并不充分,同时作为大陆性物种,它应在生存过程中与人类共同进化,因而更应适应了人类的存在。

十种已灭绝的最著名动物(组图)(2)
里海虎

  6.里海虎:第三大虎种(自1970年后灭绝)

  里海虎,又称波斯虎,是生活在最西地区的虎的亚种,其生活范围包括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土耳其、蒙古、哈萨克斯坦、高加索、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走向灭绝。在世界上已知老虎中,里海虎体积第三大。

  里海虎的身体矮壮结实,四腿长而有力,虎爪异常大而宽,它的耳朵又短又小,看起来耳尖根本没毛。里海虎的臀部周围只有软毛皮,其它部位的毛皮则又长又厚,身上的条纹着色与孟加拉虎相似。雄性里海虎体形巨大,体重可达169至240公斤,而雌性虎体格稍小,重约85至135公斤。现在仍偶尔有人声称曾看到过里海虎出没。

十种已灭绝的最著名动物(组图)(2)
欧洲野牛

  7.欧洲野牛:体形极为硕大的牛(自1627年后灭绝)

  作为欧洲最有名的灭绝动物之一,欧洲野牛或野牛的体形极大硕大。它最早生存于约2百万年前的印度,后不断向中东地区迁徒,后来是远东,最后大约在25万年前来到欧洲安家落户。

  到公元13世纪时,欧洲野牛的生存范围已只限于波兰、立陶宛、摩尔达维亚、特兰西瓦尼亚和东普鲁士地区。那时已只有贵族拥有猎杀陆地上大型动物的权力,后来这一特权更是仅限于王室成员。随着欧洲野牛的数量锐减,皇家法院禁止了一切捕猎行为,同时要求猎场看守者为欧洲野牛提供草场,供其放牧,作为交换,猎场看守者们因此可免征当地税;同时颁布的法令还包括偷猎一头欧洲野牛,即可判处死刑。到1564年时,据皇室调查,已只有38头欧洲野牛存活;最后一头有记载的活欧洲野牛,雌性,于1627年死于波兰的贾科塔罗丛林,它的骨架后来被瑞典军队带走,现保存于斯德哥尔摩市。

  上世纪二十年代时,两名德国动物园管理者、汉斯和卢斯.海克兄弟试图从欧洲野牛的后裔--家养牛中繁殖并重新饲养出欧洲野牛,他们的理论依据是:只要某物种的基因仍存在于现有某物种中,就不能称其为灭绝。他们繁殖的结果是培育出一种“再生欧洲野牛”,又叫“海克牛”、或“海克野牛”,后者只具有部分野生欧洲野牛的生理特性。

十种已灭绝的最著名动物(组图)(2)
大海雀

  8.大海雀:所有海雀中体积最大者(自1844年后灭绝)

  大海雀是大西洋中不能飞的大型海雀中最后的一种,一直生存到很近的现代,但现在也已告灭绝。它又叫大海燕或企鹅。

  大海雀是所有海雀中体积最大者,身高75厘米(合30-34英寸),体重约5公斤,皮毛白黑色,平滑而有光泽,不能飞。过去,大海雀数目众多,生活在加拿大东部群岛、格陵兰岛、冰岛、挪威、爱尔兰和英国,最终也因捕猎而告灭绝。

  令人奇怪的是,14世纪时曾有佛罗里达居民在家中垃圾箱中发现过大海雀的遗体,这说明,鸟类至少偶尔也会在冬季南飞冒险。

十种已灭绝的最著名动物(组图)(3)
洞穴狮

  9.洞穴狮:体积最大的狮子之一(2千年前灭绝)

  洞穴狮,又叫欧洲或欧亚洞穴狮,是狮子物种中已经灭绝的一类亚种,人类只是从化石或各种古老艺术中对其略有了解。这一亚种曾是狮子中体积最大的之一,1985年在德国西格斯多夫市附近发现的一只成年雄性洞穴狮化石表明,其及肩身高约1.2米,身长2.1米(不含尾巴),这大致相当于一头体型相当大的现代狮子。实际上,这只洞穴狮并不是同类中最大的,因此可以推断,洞穴狮要比现代狮子大5%到10%。

  现在看来,洞穴狮大约从1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开始趋于灭绝,最后有记载的洞穴狮活动是在2千年前的巴尔干半岛。

十种已灭绝的最著名动物(组图)(3)
渡渡鸟

  10.渡渡鸟:灭绝物种的原型(灭绝于17世纪晚期)

  渡渡鸟并不会飞,与鸽子物种较近,生活在毛里求斯岛。它身高约1米,三足,地面筑巢,以水果为食。

  渡渡鸟是在17世纪中晚期灭绝的,它通常被当作是灭绝物种的原型,因为在它灭绝之时人类已开始有记录的历史,可直接将其灭绝归因于人类的活动。英语中形容词短语“死得象渡渡鸟一样”意为死得十分彻底;动词短语“重蹈渡渡鸟的覆辙”意为走向灭绝或变得陈腐,不再常用或实用或成为昨日黄花。


  在人类现代社会灭绝的动物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白令海峡的史德拉海牛于1768年灭绝;
恐鸟于1800年以后灭绝;
白足澳洲林鼠于十九世纪初灭绝;
西非狮于1865年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于1870年灭绝;
南极狼于1875年灭亡;
南非拟斑马于1878年绝迹;
美国缅因洲海鼬于1880年灭亡;
牙买加仓鼠于1880年灭绝;
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灭亡;
斑驴于1883年灭绝;
澳洲小兔猼于1890年灭绝;
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
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
澳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
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
亚洲狮于1908年灭绝;
西袋狸于1910年灭绝;
东袋狸于1940年灭绝;
北美白狼于1911年灭绝;
基奈山狼于1915年灭绝;
佛罗里达黑狼于1917年灭绝;
马里恩象龟于1918年灭绝;
堪查加棕熊于1920年灭绝;
新墨西哥狼于1920年灭绝;
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
澳豚足袋狸于1926年灭绝;
澳花袋鼠于1927年灭绝;
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灭绝;
北美旅鸽于1930年灭绝(数十亿只不到一个世纪时间绝种);
新南威尔士白袋鼠于1930年灭绝;
澳洲塔斯马尼亚狼于1933年灭绝;
澳洲袋狼于1934年灭绝;
塔斯曼尼亚虎于1936年灭绝;
巴厘虎于1937年灭绝;
巴基斯坦沙猫于1940年灭绝;
大海雀于1944年灭绝;
亚洲猎豹于1948年灭绝;
喀斯喀特棕狼于1950年灭绝;
中国豚鹿于1960年灭绝;
墨西哥灰熊于1964年灭绝;
德克萨斯红狼于1970年灭绝;
台湾云豹于1972年灭绝;
西亚虎于1980年灭绝;
爪哇虎于1980年灭绝;
危地马拉䴙䴘于1987年灭绝;
加拿大黑足雪貂于90年代灭绝;
亚欧水貂于20世纪末灭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