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乐散文《我与少女的祈祷》

时易乾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配乐散文《我与少女的祈祷》 

作者:赵鑫珊。 朗诵者:袁鹤禄。来源:网络 

如果说你听过的其他配乐诗朗诵是-杯清茶, 一碟小莱,那么配乐散文《我与少女的祈祷》就是一桌满汉全席,希望你解馋。 

/>/>




赵鑫珊
1938年出生于江西南昌,6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哲学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已出版著作32本,近600万字。

  主要著作:《科学·艺术·哲学断想》《贝多芬之魂》《莫扎特之魂》《普朗克之魂》《建筑是首哲理诗》《人类文明的功过》

   赵鑫珊集哲学家、文化学家、文学家于一身,融艺术、自然科学、哲理于一体,以其深厚的底蕴和学养,感悟人生,沉思生活,剖析社会,解读自然,并娴熟于东西方文化的比较、透视,给人以深沉之感、振拔之气,极具感染力。 

《少女的祈祷》是一位波兰女作曲家巴达尔泽夫斯基卡18岁时的作品,乐曲中充满了宗教情绪,对于一些年轻的女孩来说,对于她-作曲家本人身世的了解和她的当时心情的了解也是听懂这首曲子的关键,当年的赵鑫珊就谈到了当年他对这首曲子的感觉。

    在赵鑫珊的散文中,作者表达了对这首曲子,给予他心灵所造成的冲击是何等的强烈,而且对于作者来说几乎是他三十年来的一种精神支撑,赵鑫珊先生说这首《少女的祈祷》,在他生命的记忆中是清晰的,他说:这是他思想上的心灵上的乐曲,而且经常在生活中出现,并给予他一种心理的慰籍。说它是:秋风郎月、宇宙澄清、上下天光、竹影摇动的情景中才可以有的,因为音乐可以让龟裂的心田接受这种甘露。而且多次荡涤了他自己灵魂的尘垢,而且作者甚至承认,在他的“少年维特烦恼”的年代,这首曲子所给予他的情绪所给予他感情的皈依,理想的依托,爱欲的升华。而且作者还不乏具有哲理的作出这样的定义-“艺术世界最深刻的定义之一正是爱欲受压抑的升华。”

   可是当下有谁会有这样的情调来对这首由少女来写少女心情的曲子,充满了这样多的情感的积淀,并在了解了巴达尔斯基卡的身世之后,再来倾听这首曲子呢?当然,能够走进一位音乐家心灵深处这是了解乐曲最好的方式。

人们现在需要的是一种情欲的驱使下的感觉。而像现在说处于一种情感情调的感觉,而不是相互要产生诱惑的情感微澜,或是说它有些暧昧也好,说它是充满了一种异性感觉的情趣也罢。人们现在是太需要这种心灵相互间的慰籍了,而这些似乎无法与成熟而务实的老婆共享。

   少女的感情,最能打动成熟的但是没有弥灭情欲的男人,只有成熟的男人和清纯的女孩所酿造的刻骨铭心情感,才是可以跨越时空的,而这些也是可以超越情欲的。

  当下,赵鑫珊所说的《少女的祈祷》,其实是十八岁的巴达尔泽夫斯基卡的祈祷,比起教堂里的仪式,他更喜欢这种彻底艺术化的祈祷。因为它比烟火缭绕、烛火和十字架更能在他心中激起一种憧憬,对某种神秘的、飘忽不定的、既崇高又庄严的东西的憧憬,使他的心中又光亮又温柔。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