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春,《人民日报》报道了浙江省长兴县耐火器材厂的李兴发等22名复员军人靠3700元复员费起家,勇攀科技高峰,试制成功了热电偶管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轰动整个冶金系统的先进事迹。周恩来认为,这是个艰苦创业的好典型,值得向全党全国宣传。
毛泽东那几天正在筹备召开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他看了周恩来推荐的文章后,心里十分高兴。为了解详情,他让秘书找来《浙江日报》、《解放军报》上有关长兴耐火器材厂的报道文章仔细阅读。周恩来向毛泽东提议,推荐李兴发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八大二次会议,向全党同志作一次宣传介绍。毛泽东听后完全同意,并让周恩来立即通知中共浙江省委。
如今已是满头银发的李兴发向笔者回忆起了这段往事——
1958年5月8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李兴发代表全厂职工走上大会发言席。当时,他才33岁,庄严肃穆的会场,令他心里不免有点儿紧张,但想到20多位复员军人受到党和人民如此重视,就应该好好向大会汇报,向毛主席汇报。他定定神,带着浓重的浙江口音讲了起来:
“1954年秋天,我们20多位南征北战的解放军战士带着战场上的一身硝烟,先后复员回到了家乡——革命老区浙江省长兴县。家乡的山山水水使我们感到格外亲切,可是家乡依旧贫困的面貌又使我们转喜为忧。怎么办?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集资办厂,为国家分担困难!大伙凑齐了3700元复员费,借合溪乡光耀村的一所破土地庙作为厂房,并租用了光耀陶器厂的部分窑位,到上海聘请了两位技术员,办起了长兴县荣军化工窑业厂,后迁至县城,更名为地方国营长兴耐火器材厂……”
坐在主席台前排的毛泽东、周恩来全神贯注地听着李兴发的讲话,不时满意地点点头。
毛泽东插话道:“外国有的,我们要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有!”
会场上,代表们仔细地听着李兴发的发言……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发展。当时仪表行业使用的进口热电偶管,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冶金工业飞速发展的需要。试制这种耐高温的热电偶管,成为国内面临的一大科研课题。当时只有100余名职工、刚刚从困境中走出来的长兴耐火器材厂,在上级有关科研部门的协作下,承担起热电偶管的试制任务。
热电偶管是测试高炉温度的关键部件,其技术性能除了要求不软化外,还要求急变性能特别强,而且这种管子的外形又细又长,在窑里横放、竖放都易变形,烧制难度很大。能否试制成功,说实在的,厂长没数,工人心里更是空荡荡的。专程从北京赶来的重工业部的工程师,在厂里转了几圈,也不禁摇摇头走了。
没有专家,没有资料,没有设备,就凭满腔的热情开始试制了。
两位上海师傅高德芝、邵荃章被这些复员军人的精神感动了,他俩首先从上海仪表厂拿来几只废旧管子化验,结果表明该产品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技术人员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验,终于做出了一批管子模坯。但氧化铝成型很困难,如何烧制,又像一只拦路虎挡在他们面前。
炎热的夏天,窑洞口的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但大伙儿一待就是十多天。第一批横放着烧,报废了。横放不行改竖放着烧,可又变形了。横竖都不行就用护沙吊着烧,但用护沙后温度却上不去,达不到急变性能要求,还是报废了。大家汗流浃背,疲惫不堪。后来,只得临时在窑洞口开了个“诸葛亮会”……
最后,大伙决定改窑,将平炉式窑膛改成阶梯式窑膛,增大空气接触面积,减薄煤屑厚度,使温度上升。
1957年底,热电偶管终于试制成功了。经北京热工仪表研究所鉴定,该管耐高温达1730摄氏度,高于从西德进口的产品,冷热急变性能也比进口产品增强一倍,而价格只有进口产品的1/7。消息传开,几乎轰动了全国冶金系统。
1958年初,厂里又承担了一项新任务:试制玻璃纤维坩埚。当时这种坩埚全靠进口,产品技术性能要求极高,厂里要担很大的风险。但大伙信心十足地对李兴发说:“外国人能做,我们也能做!”
李兴发说:“我大声讲完这句话后,毛主席激动得站了起来,亲切地挥手示意让我停一下,然后高声对会场上的人说:‘外国有的,我们要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有!’主席洪亮的声音刚落,全场上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当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一个多月后,该厂试制成功了氧化铝玻璃纤维坩埚,80元1只,而以前用的白金坩埚价格每只却高达四五万元。
5月26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李兴发的文章,题为《打开了技术神秘之门》。《浙江日报》全文予以转载,并在以后的日子里作了连续报道。
周恩来指示北京人艺:“一定要演好这个戏!”
长兴耐火器材厂艰苦创业的感人事迹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很大反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决定把它改编成话剧搬上舞台。
周恩来得知后,非常高兴,立即指示北京人艺:“要认真组织,精心排演,一定要演好这个戏!”
为了尽快将这出话剧搬上舞台,北京人艺让著名编剧梅阡、童超承担起编剧任务。1958年6月,梅阡、童超南下浙江长兴耐火器材厂,深入车间,体验生活。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采访,他俩写出了以该厂艰苦创业史为蓝本的话剧《烈火红心》。
梅阡、童超带着剧本匆匆赶回北京。周恩来在百忙之中看了剧本,并同两位编剧作了进一步研究。从主题思想到剧情细节,周恩来都作了重要指示。接着,北京人艺就组织力量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之中。
日理万机的周恩来先后两次观看了《烈火红心》的彩排,并与该剧的编导、演员一起对该剧进行了反复修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不久,话剧《烈火红心》在全国各大城市巡回演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后来,长春电影制片厂又将此拍成了同名电影。
1959年11月15日,李兴发以荣誉军人代表的身份随团出访苏联。出访前一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徐特立等中央领导同志特意在中南海丰泽园接见了代表团成员。
毛泽东见到李兴发后,笑着对他说:“你们替中国人民解放军争了光,3700元创办了工厂不容易啊!全国都能有你们办厂的精神就好了。要学习你们的办厂精神。你们也要继续创造新成绩。”当时李兴发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地说:“好,好。”接着,李兴发向代表团再次汇报了他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科技兴厂的经过。
汇报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亲切地和代表团成员座谈。毛泽东问李兴发:
“你几岁了?”
“34岁。”
“你还很年轻啊,你们办厂的都是当兵的吗?”
“是的,都是当年参加新四军的。”
这时,周恩来笑着问:
“你们当初是怎么想起要办耐火器材厂的?”
“为祖国的钢铁建设服务。我们国家要实现机械化,需要大量钢铁。”李兴发脱口而出。
周恩来听后连连夸奖:“你们白手起家、艰苦办厂的精神和方向都很好!”
接着,朱德问道:“你们厂里有几个专家?”
“一个专家也没有,只是从上海请来两位技师。”李兴发如实回答。
毛泽东听了高兴地说:“你们就是土专家嘛!”
第二天,代表团成员乘专机飞往莫斯科。他们先后参观了莫斯科红场、列宁格勒、“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到斯大林格勒参观时与苏联军界陪同人员一起合了影。
如今,当年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树立起来的科技创业典型所在地长兴县已成为全国科技先进县,高新产品已出口到美国、韩国、泰国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