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草子 [日]清少纳言著 林文月译 (2)

六)    大進生昌府邸                           -- 3 --

我連忙搖醒睡在身邊的同伴說:「瞧,不知是誰在那邊啊。」
她抬頭望望納方向,忍不住笑得挺厲害。「那是誰呀,可是看得一清二楚的哦!」

對方連忙搶白道:「不,不。是屋主人想跟這房間的主人商量些事情呢。」

「門的事兒倒是提過,可沒有提過打開房門的事兒喲。」

「對啦,就是來商量這事情。可以進來一下嗎?可以嗎?」

他還在那兒央求,引得眾女大笑:「真是不像話!還說甚麼進來不進來。(1)」

生昌這才決覺察到,「哦,原來另外還有年輕的人在一起哪。」

遂趕緊關好門離去。事後,大家笑成一團。想進來就進來好了,也無需先打招呼甚麼的。

哪兒會有人聽此央求便說「可以進來」的呢?真是太可笑,所以翌晨便去稟報皇后。

「從來也沒聽說過他這類事情。大概是昨夜的話題(2)令他衷心佩服的吧。可憐,教你給貶損成那樣子。」

她笑著說。

皇后吩咐替公主(3)的女童侍們準備服裝,生昌問到:「敢問女童們的衵服上裝(4),要取何種顏色呢?」

這就難怪又引得眾人大笑不止。

生昌又說:「公主的膳食,若照慣例,恐怕不妥。要使用高盤、高杯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

(1) 眾女嘲笑生昌,謂旣然好色,獨斷進入可也,何勞一再央求。

(2) 指于定國之門一事。

(3) 一條天皇之長公主脩子,其母為中宮定子。脩子升於長德二(九九六)年,此時當為四歲。

(4) 「衵」為著於底衣及上衣之間者,女童裝束,衵之上裝稱「汗衫」,本來有現成之稱謂,而生昌迂迴稱之,故下文乃有引眾女發笑事。

(六)    大進生昌府邸                           -- 4 --

我乃趁勢說:「是啦,那就正好讓穿著衵服上裝的女童侍來就近伺候嘍。」

「別再取笑人家了。生得老老實實的人,瞧他,怪可憐的。」皇后連忙制止,但是,實在太可笑了。

稍得空閒時,有人來傳告:「大進說,有話要同您講。」

皇后聽了便擔心地說:「不知道他又要講甚麼話,教人取笑了。」

真有意思。不過,她還是催促道:「去吧,去聽聽他怎麼說。」

故只得專程前往。未料,生昌只說:

「我跟中納言(1)提到那晚關於門的事情,他大感興趣,叫我一定要安排個機會,讓他跟你談一談。」

就這麼一點兒事情而已,更別無他事。我還以為他會提到前夜溜進房裏來的事,心中難免一陣騷動;

沒想到,只是說:「容我日後再到你那邊好好兒談吧。」便逕自退下。

回來後,皇后問起:「到底是甚麼是啊?」

遂將生昌所說一五一十稟報,趁勢跟大家說:

「又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值得大驚小怪傳人叫我去。這麼點兒小事,大可趁著便時靜靜的在房間裏提一下就好了嘛。」

「他大概是以為你會高興聽到他所尊敬的人誇獎,才急著要告訴你吧。」

皇后說這話時候的模樣,自有一種優美從容的神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

(1) 生昌之兄,平惟仲,當時為中納言。

七) 宮中飼養的貓                 -- 1 --


宮中飼養的貓,得蒙賜五位之頭銜,又賜名「命婦之君」(1)。

貓兒生得乖巧,備受寵愛。一次,那貓兒跑到廊外去,負責照顧的馬命婦(2)叱道:

「真不乖,進來進來。」

但牠全然不顧,逕自在那兒曬太陽睡懶覺。那馬命婦想要嚇唬嚇唬牠,便謊稱:

「翁丸呀,在哪兒啊?來咬命婦之君哦!」

怎知道那笨狗竟當真,直衝了過去。害貓兒嚇得不知所措,躲進簾內去。正值皇上在餐廳,見此情形,也大吃ㄧ驚。

他把貓兒搋進懷哩,傳令殿上男子們上來。藏人(3)忠隆應命而至。

皇上乃命令:「替我把這翁丸痛打一頓,流放到犬島去!」

於是眾人卽刻圍攏過來;忙亂追逐一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

(1) 命婦為五位以上女官之稱。此以稱呼皇上之愛貓也。

(2) 飼貓之女官,蓋以其父兄掌馬寮之職,故稱「馬命婦」。

(3) 掌殿上雜務之職司,曰藏人。
(七) 宮中飼養的貓                 -- 2 --


皇上又責罵命婦說:「另外換個看顧的。這樣真教人放心不下。」

馬命婦自是嚇的要命,再也不敢露面了。至於那狗,則繼續圍捕到手,令瀧口的衛士(1)放逐出去。

「唉,怪可憐的。平時大搖大擺。三月三日的時候,頭之辨(2)還替牠在頭頂插上柳枝啦,    桃花等簪飾,腰間又繫上梅枝啦甚麼的,

      得意地跑來跑去;怎料到如今竟落得這個下場呢!」

大伙兒為之謂歎不已。

「皇后娘娘用膳時,總有牠蹲在對面伺候著的呀。現在可真寂寞啊。」你一句、我一句的,竟也過了三、四天。

中午時分,有犬吠聲挺淒厲。正詫異著,究竟是甚麼狗呢,叫得這麼久?末後,連別的狗也加進來一齊吠叫。掃廁婦跑來相告:

「不得了啦,狗兒給兩個藏人打得半死!說甚麼放逐出去又跑回來了,在那兒懲罰牠哩。」

多可憐哪,一定是翁丸無疑。道是「忠隆和實房在打牠。」便差人去制止。過不多久,好容易才停止吠叫。

「死掉了,把牠給拖到門外丟了。」

聽見人這麼說。黃昏時分,正心疼著,見一犬渾身腫脹,狼狽至極,抖抖顫顫有氣沒力地跑過來。

「咦?這不是翁丸嗎?這種時候,還會有甚麼別的狗呢!」 眾人嚷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

(1) 清涼殿東北隅的警衛。

(2) 辨官之首,亦掌宮中雜務。



(七) 宮中飼養的貓                 -- 3 --

「翁丸」,叫牠也不理。

「是翁丸。」

「不是翁丸。」

大伙兒七嘴八舌的,皇后乃道:「右近(1)認得,快去叫她過來。」

便遣人去把原本退下休息的右近叫來:「快快,十萬火急之事。」

遂令她仔細察看。

「這隻狗可是翁丸嗎?」皇后問。

「像倒是挺像的。只是變得好慘!平常若是喊牠『翁丸』,總會高高興興跑過來;可是,現在叫牠都不理。恐怕不是吧。

      不是說翁丸已經給打死了嗎?兩個壯漢打死牠,怎麼可能還會活著呢!」

皇后聽此,心中難過極了。

天黑後,給牠東西吃,但牠不吃,大家便認為是別的狗兒不再予以理會。

次晨,伺候皇后盥洗梳櫛之際,皇后正用水,我在一旁拿著鏡子讓她映照梳理,見狗正窩在柱子邊上。

「唉,昨天可把翁丸給打慘啦!大概是死掉了吧。真可憐!也不知道牠如今轉生做甚麼去了,可真教牠受不少最哦。」我不覺地說。

沒想到,這睡著的狗竟然渾身顫抖,眼淚直淌。真令人大大吃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

(1) 皇后近侍之女官。


(七) 宮中飼養的貓                 -- 4 --

「咦,那麼這正是翁丸無疑。昨夜他一定是強忍著的。」

心中旣憐憫又歡喜,遂連鏡子也不顧地隨便放置在一邊,連呼「翁丸呀。」那狗竟然趴下來,叫得十分厲害。

皇后亦又驚又喜地笑起來。眾人便都圍攏靠近。皇后招來右近,「如此這般」說明一番,大伙兒笑鬧一陣。

皇上聞悉,亦走過來,笑說:「真想不到,狗竟也有這種心情哩!」

伺候皇上的宮女們也都靠近來,紛紛叫喚。如今,牠倒是站起來到處跑動了。臉上仍然還有些腫脹。

「該弄點兒什麼給牠吃才好。」我提議。

「牠總算表白了自己啊。」皇后也笑著說。

此時,忠隆聞訊自膳房方面趕來。「是真的嗎?請讓我瞧一瞧。」

乃遣人回話:「嚇死人的,沒那回事。」

對方卻道:「終究會曉得的呀,瞞著也沒用。」

其後,皇上的禁令與懲罰都消除,翁丸又恢復了先前的自由之身。

我卻總難忘記牠當時又發抖又吠叫的樣子。那真是世上無比悲慘又感人的事情。

每有人提及此事,都不禁令我淚流不已。


(八) 正月一日、三月三日


正月一日、三月三日以天氣和煦為佳。五月五日,寧取其天陰。

七月七日,則願日間陰天,七夕之夜晴空,月明星熠。

九月九日,晨間微微有雨,菊花帶繁露,花上覆棉(1)自是愈染香味,特饒情趣。

雨雖早早收斂,天空陰霾,隨時可能下雨的樣子,那光景最是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

(1) 重陽節日,以棉覆菊花,取其沾露拭身,謂可以忘老,為當時習俗。

(九) 奏謝皇上
看官員們蒙賜新爵,來奏謝皇上,最為有趣。

瞧他們個個把禮服的下擺在身後拖得長長,手執笏板,面朝皇上站立的模樣兒!

爾後,旣禮拜又舞蹈翩韆,好不熱鬧!

(十) 現今新宮之東側

現今新宮之東側,稱為北門。梄木長得十分高大。「到底有幾多尋(1)高呀?」

人們常對著牠發問。有一回,權中將(2)說過:「恨不得將牠連根砍斷,做成澄僧都的枝扇(3)。」

後來,僧都住持於山階寺(4),上宮禮拜之日,權中將正巧充當近衞之士,亦來到宮中。

僧都穿著一雙高齒屐,身材尤其顯得高大。待其退出後,我問:「怎麼不讓他拿著那把枝扇呢?」

權中將尷尬地笑答:「你可真有好記性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

(1) 雙手張開之長為一尋,約六尺。合今一、八米長。

(2) 官位,此指源成信。

(3) 「枝扇」,義未詳。或謂以其枝為扇骨。又推測:定澄和尚身材高大。

(4) 卽今奈良興福寺。
(十一) 山  

山以小倉山(1)、三笠山(2)、木暗山(3)、健忘山(4)、入立山(5)、鹿背山(6)、比叡山(7)等為最妙。

至於笠取山(8),更令人對之好奇有興趣。此外,又有五幡山(9)、後瀨山(10)、笠取山(11)。

比良山(12)則曾蒙聖武天皇(13)詠頌「莫為泄吾名」,故而特別饒富情味。

伊吹山(14)。朝倉山(15),以「別處見」(16)見稱,遂可喜。

岩田山(17)。大比禮山(18)之名,常會令人想起清水八幡的臨時祭使。

手向山(19)。三輪山(20),挺有情趣。音羽山(21)、等待山(22)、玉坂山(23)、

耳無山(24)、末松山(25)、葛城山(26)、美濃山(27)、柞山(28)、位山(29)、

吉備中山(30)、嵐山(31)、更級山(32)、姨捨山(33)、小鹽山(34)、淺間山(35)、

片溜山(36)、歸山(37)、妹背山(38),皆可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

(1) 在京都近郊,為紅葉名山。

(2) 在奈良春日山ㄓㄧ嶺。

(3) 未詳。

(4) 未詳。

(5) 未詳。

(6) 在京都與奈良之境。

(7) 京都名山。

(8) 未詳。

(9) 在福井縣敦賀市。

(10) 在福井縣小濱市。

(11) 在京都。與注(13)同名異山。

(12) 在滋賀縣。

(13) 日本史上第一代天皇。一說指天智帝,未詳孰是。

(14) 在滋賀、岐阜二縣交界。

(15) 在福岡縣。

(16) 句出「古今六帖」和歌。

(17) 或謂在京都府。

(18) 未詳

(19) 在奈良縣。

(20) 在奈良縣。

(21) 在京都市東山區。

(22) 、(23) 均在攝津。

(24) 在奈良縣。

(25) 在宮城縣。

(26) 在奈良縣與大阪府間。

(27) 在今歧阜縣、南宮山。

(28) 在京都府。

(29) 在歧阜縣。

(30) 在岡山縣。

(31) 京都名山。

(32)、(33) 均在長野縣。

(34) 在京都市。

(35) 在長野、羣馬縣之境。

(36) 未詳。

(37) 在福井縣。

(38) 在和歌山及奈良縣。以上諸山,或取古稱,多已不可考知。其中頗多有音亡字者,故譯筆取漢字諧音。


(十二) 嶺



嶺以鶴羽嶺(1)、阿彌陀嶺(2)、耶高嶺(3)為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

(1) 在福岡縣。

(2) 句出「古今六帖」和歌。

(3) 未詳。
(十三)    原

原以高原(1)、瓶原(2)、朝原(3)、園原(4)、荻原(5)、

栗津原(6)、奇志原(7)、髫兒原(8)、阿倍原(9)、篠原(10)為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


(1) 未詳。

(2) 在京都府。常為和歌作者所引用。

(3) 在今奈良縣。

(4) 在今長野縣。

(5) 在今和歌山縣。他處亦有同名者。

(6) 在今滋賀縣。

(7) 在今奈良縣。

(8) 未詳。

(9) 在今大阪府。或謂係大和之安倍。

(10)    在今滋賀縣。但日本全國同名者甚多。
(十四)    市

市以辰市(1)為佳。

樁市(2),在大和(3)眾多市集之中,以參詣長谷寺(4)的人所必住之處,或者有觀音菩薩之緣分,予以格外不同之感。

此外,阿負市(5)、飾磨市(6)、飛鳥市(7),亦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

(1) 辰日之市集。指奈良。

(2) 在奈良縣。

(3) 舊稱也。屬今奈良縣管轄。

(4) 在今奈良縣櫻井市初瀨町。

(5) 未詳。

(6) 在今兵庫縣姬路市。為藍染之名產地。

(7) 在今奈良縣高市郡明日香村。

(十五)    淵


淵以畏淵(1)為佳。究竟是看穿了甚麼樣的心底而取名若此呢?頗耐人尋味。

莫入淵(2),則又不知是何人教誰不要進入的?

至於青色淵(3),才更有趣,彷彿藏人之輩要穿上身似的(4)。

另有稻淵(5)、隱淵(6)、窺淵 (7)、玉淵(8),亦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

(1) 未詳。

(2) 未詳。

(3) 未詳。

(4) 當時服飾依官位而有別,六位藏人著青色袍,故云。

(5) 在今奈良縣。日語「稻」音同「否」。

(6) 未詳。

(7) 未詳。

(8) 未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