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的香港,经过亚洲金融风暴和SARS之后,经济开始复苏,一片欣欣向荣(不用说物价更是突飞猛进)。政府的收入多了,同时也采取了很多“改善(政府认为的改善)”民生的政策。现在讨论的比较多的一条是环保收费。具体细节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和人们日常生活直接有关,因为是要对家居垃圾废物收费。对于这个我不敢苟同。甚至这几天一直冒出要想向公众咨询组织反映一下的念头。
我想问,采取废物收费制,美其名曰“环保收费”,它的目的是为了收费还是为了环保?是采取消极的惩罚性的收费?还是应该用经济的杠杆来激励人们自觉的采取垃圾分类、达到环保?
在大陆,一个矿泉水瓶好像是1毛?铝质易拉罐好像也是1毛?废报纸和旧书也是几毛一斤,废金属等等都是可以回收的。不知道为什么多年以前刚来香港时就发现,在香港是没有这样的废物回收的。所有的垃圾都是一股脑的当作垃圾丢掉,其实这是很大的浪费和非常不环保的行为。当然,清洁工是把它们分类后该卖的卖该焚的焚,还是都焚了,这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港府讨论的废物收费制就是对这个进行收费吧。但是这样消极的惩罚性的收费,真正益(benifit)了谁呢?政府?多点进帐?但是这样就能实现更环保了?吃亏的还是民众,环境根本不能实质性改善也许更恶化的同时,还要多交钱。我困惑,政府现在辛辛苦苦作这个是图什么?等若干年后,一切效果出现,等大家都回过味来,再一起骂政府?也许是该发生的都发生了。
其实,大家都明白治标不治本的东西,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也不能长命。为什么还作这徒劳无益的事呢?
为什么不采取一些建设性的政策呢?比如干脆建立完善的可回收垃圾的回收机制?现在资源紧缺,价钱也高贵。这些废塑料、废纸、废金属很多,尤其对于资源贫乏的香港,这些更加都是宝贝(请别和我说香港有的是钱)。具体来说,如果市民觉得这些东西可以换一餐饭钱或者一天的交通费,应该有人原意作的,根本不需要政府三令五申,花费人力物力去推销什么废物收费制,还是采取废物有偿(有价)制或者废物回收制,更现实更合理更长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