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ki” is The Power

hugodemain@yahoo.fr 博客名 “今日雨果”纯为召唤维克多·雨果代表的一种崇高精神。我名叫“小雨”。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维基”就是力量
今日文艺复兴”韬略探索(一)

« Wiki » est Puissance
La « Renaissance Aujourd'hui » Stratégie (1)

Wiki” è Alimentazione
Rinascita Oggi ” Strategia (1)

Wiki” is The Power
Renaissance Today” Strategy (1)

作者: 今日雨果



作品:《雅典学派》 画家:拉斐尔 画於公元1510-1511
点击此处,可欣赏更清晰的油画细节(3,820像素 x 2,964像素)



代序

大百科全书”
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有三种不同流派的政治艺术。

 第一种的信条是这样的:我们的星球上居住着一些不开化的生灵,他们不会独立思考,每当要做独立决策,他们就会烦恼不堪,因此一有人煽动,他们就会跟着乱碰乱撞。对整个世界来说,最好有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来领导这些芸芸众生;对民众来说这也是无比幸福的事情,因为他们可以不必操心国会呀、投票啦什么的,可以把所有的时间花在他们的工作、孩子和菜园子上面。”
 这个学派的信徒成了皇帝、苏丹、酋长、族长还有主教,他们从来不觉得工会是文明的必需品,他们辛劳地工作,修建道路、军营、教堂和监狱。

 第二种政治思想的论点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是上帝最高贵的作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君主,有卓越的智慧、非凡的审慎和高尚的情操,完全有能力料理自己的事情。但是一般说来,如果他企图组成一些委员会来管理世界,处理那些微妙的国家事务,总会显得行动迟缓,因此大众应该把所有的行政事务交给一些可以信赖的朋友,这些人不必时刻为生计操劳,所以能够把全部时间用来为人民谋福利。
 不用说,这种光辉理想的信徒最适合做寡头政治的执政官、独裁者、第一执政官和护国公。他们辛劳地工作,修建道路和军营,只是把教堂变成了监狱。

 还有第三种人。他们用科学的目光冷静地审视人类,原原本本地接受人类。他们欣赏人的优秀品质,也理解人的局限性。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在不受情绪或个人利益影响时,普通人的确会尽力做正确的事。但是他们并不被幻觉所迷惑,他们知道,自然的成长过程是非常非常缓慢的,要调节或加快人类智慧的成长,就像要调节或加快潮汐涨落、四季变化一样,注定是徒劳无益的。他们很少被邀请掌管政府或者国家,但是一旦有机会将自己的思想付诸行动,他们会修建道路、改善监狱,余下的资金则用来修建学校和大学。因为他们是些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相信正确的教育将会逐渐消除世界上大多数积存已久的邪恶,所以认为应该不遗余力地加以扶持。
 他们通常把撰写百科全书作为实现这一理想的最后一步。
 像别的很多显示伟大智慧和巨大耐心的东西一样,百科全书也发源于中国。中国的康熙皇帝曾经用一部五千零二十卷的大百科全书来博取百姓的欢心。

摘自《宽容(人类的解放插图珍藏版)》,第二十六章“大百科全书”(见参考文献[1]



维基”就是力量
今日文艺复兴”韬略探索(一)

一、什么叫维基

 Wiki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源自夏威夷語的「WikiWiki」,本是「快點快點」之意。在這裡wiki指的是一種可在網路上開放多人協同創作的超文本系統,是由「Wiki之父」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於1995年所創。

 基本上,Wiki包含一套能簡易創造、改變HTML網頁的系統,再加上一套紀錄以及編目所有改變的系統,以提供還原改變的功能。使用wiki系統的網站稱為wiki網站,wiki網站容許任何造訪網站的人能快速輕易的加入、刪除、編輯所有的內容,而且通常連登入都不必,因此特別適合團隊合作的寫作方式。wiki系統也可以包括各種輔助工具,讓使用者能輕易追蹤wiki的持續變化,或是讓眾使用者之間討論解決關於wiki內容的固有爭議。wiki的內容也可能有誤,因為使用者必定會加上不正確的資料。

 有人認為,Wiki系統屬於一種人類知識的網路系統,我們可以在Web的基礎上對Wiki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而且這種創建、更改、及發佈的代價遠比HTML文本小;與此同時Wiki系統還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為協作式寫作提供了必要的幫助;最後,Wiki的寫作者自然構成了一個社群,Wiki系統為這個社群提供了簡單的交流工具。與其它超文本系統相比,Wiki有使用簡便且開放的特點,所以Wiki系統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個社群內共享某個領域的知識。(以上均摘自参考文献[2]

二、维基”就是力量

 提起大哲学家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大家一定不陌生;但其中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孙长新摘自《小学生阅读世界》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他是科学史上第一个将物理与数学融会贯通的人,也是第一个将计算技巧与严格证明融为一体的人。他一生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机械等领域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阿基米德不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当罗马帝国的军队侵犯他的家乡时,七十多岁高龄的阿基米德挺身而出,竭尽自己的心智,为保卫国家而战斗。传说阿基米德制作了一面巨大的抛物镜,把阳光聚焦后反射到罗马的战场上,燃起熊熊大火,罗马士兵无一生还。他发明了一种投石器,能迅速投出成批的石子,把逼近城墙的士兵打得头破血流。罗马军队的统帅马塞尔沮丧地说:“我们是在同数学家打仗!他(阿基米德)安稳地呆在城里,却能焚烧我们的战场,一下子掷出铺天盖地的石子,真像神话中的百手巨人。”
 后来,培根在回忆上述历史时,写下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这就是这句名言的由来,你知道了吗?

 为什么说“维基”就是力量?

 万维网上的维基说到底,既不是一个数据库,也不是一个信息库,而是一个知识库,一个海量的、无所不包的知识库。知识就是力量。

三、“维基”在“文明”中的地位

 让我们来看一看维基在“文明”中的地位:

 一个强健的,可适应性强的文明(法语,Civilisation意大利语,Civilizzazione英语,Civilization)的内涵(法语,connotation意大利语,connotazione英语,connotation),是一个层次型的结构。其从底层到高层分为五个层次。从最初级的的层面到最高级的层面,依下列次序排列:

文明的内涵是一个层次型的结构

最高层

良知

conscience

coscienza

conscience

第四

智慧

sagesse

saggezza

wisdom

第三

知识

connaissance

conoscenza

knowledge

第二层

信息

l'information

informazioni

information

最底

原始数据

données brutes

dati grezzi

raw data


 您可注意到:“维基”在“文明”中仅仅处於第三层。

 小雨哲学立论:文明的最高层次是“良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小雨曾读过《权力转移》(见参考文献[3])。小雨觉得若将书名翻译为《力量转移:知识,财富,以及二十一世纪前夕的力量》似乎更贴切。该书清晰而详尽地分析了人类历史上对“力量”的认知的三阶段,早期的人类认识到了“暴力”的力量,然后人类认识到了“金钱”的力量,以后人类认识到了“信息”和“知识”的力量。通过“维基”的出现,您可清晰地看到当前这种由“信息”力量向“知识”力量转移的态势。时至今日,如果谁还在崇尚“暴力”的力量,或还在崇尚“金钱”的力量,那是多么的愚蠢和无知。

 很难指望由一个或数个企业来整理创造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因为企业往往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维基在人力资源方面可说是拥有成万上亿个志愿者,任何功利主义倾向都很难立足,一旦出现,将遭到全体人民公正的评论和修正。

 维基”就是力量!谁构想、设计、并实现出未来第二代万维网--语义网(法语,web sémantique意大利语,fotoricettore semantico英语,semantic web)(它包括了维基在内)的探索引擎,更确切地说,未来语义网的分析引擎,谁就有力量,谁就是站到了时代的前列。

 智慧”更有力量!小雨斗胆吼一句:谁构想、设计、并实现出未来第三代万维网--语言学网(法语,linguistique web意大利语,fotoricettore linguistico英语,linguistic web)(它包括了??在内)的探索引擎,更确切地说,未来语言学网的分析引擎,谁就更有力量,谁就是站到了时代的更前列。

 。。。

四、“维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4. Une occasion d'Une fois-dans-un-mille-années
4. Un'occasione di Una volta che-in-un-mille-anni
4. A Once-in-a-thousand-years Opportunity

 我们究竟指望什么力量来改变世界?

 维基是自下而上,全民动笔;全民评论,全民修改;自由流传,全球共享。维基是大百科全书的基本单元。

 全世界熟悉理解热爱(而不溺爱、也不偏爱)华夏文明的朋友,无论您是华人或非华人,华裔或非华裔,脚踏实地,齐心协力。您可曾注意到,一个撰写、编纂新一代华夏文明大百科全书的机会到来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康熙皇帝在他那个年代(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算是为子孙后代做了一件益事(见参考文献[4])。三百年后的今天,。。。

 目前的维基一个致命的不足是:同一篇维基文章,同一种知识的N种语言的版本,它们不能在电脑屏幕上的浏览器里被同时显示,同步卷动!(见参考文献[5] ,小雨的《向传统的万维网浏览器作自我挑战》)。

 正因为万维网浏览器的架构法语,cadre意大利语,struttura英语,framework)设计上的致命的美中不足导致了维基的致命的美中不足。您看,万维网浏览器的架构设计是如何地牵一发而动千军!

 小雨还会陆续阐述其它一些万维网??器的架构设计上的致命的美中不足。。。

 为什么“同时显示,同步卷动”这么重要?研究比较哲学,比较教育学,比较文学,比较??学,等等,如果不能在电脑屏幕上的浏览器里“同时显示,同步卷动”同一个“维基”的N种语言的版本,那么,读者、编纂者、研究人员如何作“比较”呢?读者、编纂者、研究人员又如何作跨语系、跨文化、跨国度、跨时空的全方位的思考呢?

五、几个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
5. Quelques tendances différentes
5. A pochi tendenze diverse
5.
A Few Different Trends

1。基于中文的维基的一个显然的不足

 如果您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目前的基于中文的维基的一个显然的不足:为什么它们很少被翻译成法语、意大利语、英语、等等多国语言呢?例如,中文维基的“康熙字典”(见参考文献[4]),居然没有任何一种外语的翻译版本!

 百科全书发源于中国,西方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很早就知道这一点。现在倒好,。。。

 小雨特别喜欢他这句话:“他们是些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 。。。

 举一个例子。静观友人“旁白”的一幅摄影作品“孤独的丝柏”法语,Seul Cyprès意大利语,Cipresso Solo英语,Lone Cypress,拍摄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Monterey)海滨的一棵奇柏,以及由它所引起的浪漫故事。这不禁令人想起了黄山松--“梦笔生花”,以及与黄山终日为伴,画风独特的画家朱峰先生,他的“百松图”之梦。。。

 可曾听说过有谁专门在黄山上开辟出从未有人走过的“无路之路”去写生吗?
 可曾听说过有谁把自己绑在悬崖峭壁旁的黄山松上画世人从未见过的奇松吗?
 可曾听说过有谁写生时以雪为调墨之水,与野狼山熊共舞吗?
 可曾听说过有谁独创一格,以刮刀为主,以油画笔为辅,淋漓尽致地勾勒出黄山秀丽的万峰千仞以及黄山松那挺拔苍劲的千姿百态吗?

 这就是画家朱峰先生。

 小雨当年随他披荆斩棘,沿着黄山上从未有人走过的“无路之路”去探索黄山奇观,看他头戴草帽,坐在群山环抱之中静静地写生;在他的寒舍里与他赤诚相见,还有幸得到他赠送的一幅黄山油画。。。

 如今人在天涯,小雨格外想念他,于是很自然地上“百度”去检索。感谢“百度",使小雨找到了有关朱峰先生的一些近况的“信息(见参考文献[6])。 进一步,小雨又在“百度"上同时输入“维基”和“朱峰”两个关键词进行“知识”探索,居然没有跳出任何条目!轻叹一声。

 世上又有多多少少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文化艺术工作者、理工人才、仁人志士正在弘扬着古代华夏文明及近代华夏文明,创建着现代华夏文明,这意味着将有多多少少以多国语言谱写的华夏文明的“维基”有待人们去建立啊。

 请作辞典学(法语,lexicology意大利语,lexicology英语,lexicology)研究的学者不妨做一个数理统计:
 在所有有关古代华夏文明、近代华夏文明及现代华夏文明的“人”、“物”、“事”、“事件”中,
 有多少卷,多少条目必须被写成“维基”?
 有多少这样的“维基”已经诞生?
 在这些已经诞生的“维基”中,又有多少已被翻译成法语、意大利语、英语、等等多国语言?
 还有多少华夏文明的“维基”尚未诞生?

 。。。


2。“维基”和“百度百科”的比较

 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是,“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正在唱对台戏那 :)
 a) 对于源于中文的条目的撰写,“百度”要比“维基”略胜一筹;然而对于源于西文的条目的撰写,“百度”要比“维基”差很多,很少有西文的解释。
 b) “维基”在很多源于西文的条目上,中文的翻译还是空白。
 c) “百度”在很多源于中文的条目上,西文的翻译还是空白。

 略举几例:
 http://zh.wikipedia.org/wiki/李白
 
 文学::李白:: 您认可“维基”的解释还是“百度”的解释?
http://baike.baidu.com/view/2133.htm

 http://en.wikipedia.org/wiki/Asperger_syndrome
 http://baike.baidu.com/view/113431.htm
 心理学::亞斯伯格症候群:: 为您解释了为何只有法兰西的戴高乐总统才能作出非凡之举,于1964年从西方首次与中国握手的心理学原因吗?

 http://zh.wikipedia.org/wiki/约瑟夫·斯大林
 
http://baike.baidu.com/view/4879.htm
 人物志::斯大林:: “百度”解释中没有俄文对译,如何让俄国人民信服,进而如何让中国人民信服?

 。。。

3。“语义网(维基)”和“谷歌”的比较

 请仔细阅读小雨挑选的四篇精彩的参考文献[7.1], [7.2], [7.3], [7.4],作出您自己的判断。
 由于专业词汇太多,暂时恕不详译。

4。欧洲文化对“谷歌” 的反应和反思

 此文第三稿搁笔后才三星期,小雨无意中读到了下面这本书:

 《当谷歌藐视欧洲的时候:一篇奋起的辩护词 (精装本)》(注:法译中版本尚未诞生)
 Quand Google défie l'Europe : Plaidoyer pour un sursaut (Broché)
 Quando Google sfida l'Europa: Argomento per un inizio (brocciato)
 Google and the Myth of Universal Knowledge: A View from Europe (Hardcover)
 作者: Jean-Noël Jeanneney

 这反映了欧洲文化对“谷歌”的反应和反思。
 那么亚洲文化对“谷歌”的反应和反思呢?

 。。。

5。作为世界公民的责任之一

 万维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日益发育膨胀,正在遭受各种形式的“污染”。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公民,请您不要再向万维网里扔“垃圾”了;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公民,请您转载他人的网页时,务必注明出处,或至少注明“转载”;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公民,发挥您心中必有的聪明才智,把万维网建设得更美好吧!

 。。。

六、结语
Conclusion
Conclusione
Conclusion

 当我们认清了“语义网就是力量”的趋势和规律后,我们该如何理性地,明智地,愉快地去生活呢?

 让我们伸开双臂去迎接,去拥抱,去创造今日的文艺复兴吧!


后记
Post-scriptum
Poscritto
Postscript

 题目太大,小雨有点儿自不量力,但是,嘿嘿。。。

 诚挚地欢迎您提问题和建议,越多越好,以便小雨修改,谢谢。



参考文献
Référence
Riferimento
Reference

[1]
???
书名:《宽容(人类的解放,插图珍藏版
作者: H. W. Vanloon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译者:不详
http://www.tingbook.com/Player/189-27.html

[2]
Wiki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

[3]
Powershift: Knowledge, Wealth, and Power at the Edge of the 21st Century (Mass Market Paperback)(year 1991)
书名:权力转移:知识,财富,以及二十一世纪前夕的权力》(1991年)
作者: Alvin Toffler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
译者: 不详

[4]
维基“康熙字典
http://wiki.1062222.com/index.php?title=%E5%BA%B7%E7%86%99%E5%AD%97%E5%85%B8

[5]
向传统的万维网浏览器作自我挑战
Individu-défier les Navigateurs de Web Traditionnels
Self-challenge the Traditional Web Browsers
第一稿   2006823
第二稿   2006825
第三稿   2006910
网址: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9&postID=29086

[6]
画风独特的画家朱峰
http://shihou.51.net/wenzhang/dongtai.htm

[7.1]
走“谷歌”之路?还是走“语义网”之路?
Goggle vs Semantic Web”
http://www.openlinksw.com/blog/~kidehen/?id=1018

(Some excerptions from this article)

Google exec challenges Berners-Lee 'At the end of the keynote, however, things took a different turn. Google Director of Search and AAAI Fellow Peter Norvig was the first to the microphone during the Q&A session, and he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raise a few points.

Google & Semantic Web Paradox

The Semantic Web vision has the RDF graph data model at its core (and for good reason), but even more confusing for me, as I process Google sentiments about the Semantic Web, is the fact that RDF's actual creator (Ramanathan Guha aka. Guha) currently works at Google. There's a strange disconnect here IMHO.

If I recall correctly, Google wants to organize the worlds data and information, leaving the knowledge organization to someone else which is absolutely fine. What is increasingly irksome, is the current tendency to use corporate stature to generate Fear, Uncertainty, and Doubt when the subject matter is the "Semantic Web".

BTW - I've just read Frederick Giasson's perspective on the Google Semantic Web paradox which ultimately leads to the same conclusions regarding Google's FUD stance when dealing with matters relating to the Semantic Web.

I wonder if anyone is tracking the google hits for "fud google semantic web"?

[7.2]
谷歌”执行官与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在高级人工智能协会会议上的辩论
Norvig(Google) and Berners-Lee on the Semantic Web at AAAI 06”
http://fgiasson.com/blog/?s=norvig

(Some excerptions from this article)
Later Tim said in answer to Peter:
Berners-Lee agreed with Norvig that deception on the Internet is a problem, but he argued that part of the Semantic Web is about identifying the originator of information, and identifying why the information can be trusted, not just the content of the information itself.”

[7.3]
维基”3.0版:“谷歌”的末日?
Wikipedia 3.0: The End of Google?”
http://evolvingtrends.wordpress.com/2006/06/26/wikipedia-30-the-end-of-google/

(Some excerptions from this article)
Filed under: Uncategorized, Google, Web 2.0, web standards, Web2.0, SemanticWeb, vision, Startup, Wikipedia, GoogleBase, Semantic Web, Evolu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Reasoning, ontology, OWL, Web 3.0, mass psychology, Inference Engine, vision building, computer reasoning, ontoworld, Wikipedia 3.0, AI Engine, AI Matrix, Wikipedia+AI — evolvingtrends @ 5:18 am

[7.4]
谷歌”的恐惧
FOG: Fear of Google”
http://www.semanticwave.com/blog/archives/000207.jsp

[8]


稿: 2007130
二稿: 20072 1
稿 20072 6
稿 20072 25
稿 20084 25:加入小雨哲学立论:“文明的最高层次是良知”;文章结构大幅度修改
稿 最新稿:始终登载于小雨的博客上,请点击: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805&postID=2435


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若无注明,所有照片及视频均为作者所摄,作者保留版权。 
联系:hugodemain@yahoo.fr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