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缺少爱抚的心--评<食人奇谭>

俗人雅人普通人,情心色心生活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

红豆豆表弟哪咤的短篇小说《食人奇谭》描写了“我”,一个见习记者,采访一位美女食人者的过程。小说简约叙述了食人者吃若干人的历史,最后在“我”受食人者邀请去她家之后的犹豫不决中结束。

网上很少见到“深刻”的文字,所以当红豆豆转贴了这篇小说之后,叶泥泥和问斜阳两位同学代表大多数同学(我瞎猜的)对于它戛然而止的结尾表示意犹未尽。的确,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种故事的发展:“我”忍不住好奇去了食人者的家,然后经过相当一段时间诱惑与反诱惑,食与拒绝被食之间缠绵悱恻和惊心动魄的较量,最后两人结婚,食人者吃人的毛病不治而愈,并生下若干小孩,隐隐有以前被吃者的样子。

听起来有点像《本能》。

然而作者显现没有要把这个故事拉成一部通俗长篇小说的意思,按红豆豆的评论:

“这篇小说显然是很荒诞,但荒诞的有逻辑。我看了之后之感到一种刻骨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的孤寂和冷漠。莫过于被人吃了都没人注意,而吃人的人即便说了真相也没人相信。”

如果红豆豆的感觉准确,那么小说必须在这个地方戛然而止,因为已经把想说的都说清楚了,正如芝麻同学说的“续就蛇足了 ”。

惟其如此,这篇小说才可以被称作为“深刻”的作品。

(二)

我很同意红豆豆说的“他显然有他的涵义”。比如说,我们可以问一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食人者写成一个大美女,如果把两者的位置换一换,就是把“我”写成个大美女,而食人者是个“一米六三,很瘦,络腮胡子”的见习记者又如何?再比如说,吃人者变成了被吃人的形象,又代表了什么深刻的含义?等等。

但是我的注意力也和红豆豆一样,落在了“孤寂和冷漠”上,而在这两者中间,“冷漠”仿佛更是小说想表达的。

我在深刻上打了个引号,不是为了讽刺,--这的确是一篇足够深刻的小说,而是因为我对“深刻”本身的反思。

很久以前,对于一些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都冠之以“深刻”,后来才明白,所谓的深刻完全是有背景有条件的。

比如,上个世纪西方流行一时的荒诞虚无文化产生的背景是两次世界大战,这是社会背景。

当这些思潮被带进中国,就会让人觉得“深刻”,觉得它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某些本质。

其实这些思潮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只能说是新颖。它们揭示了西方社会的某些本质,所以说对西方来说深刻,但是对于东方社会则未必。

中国文化重和谐,积极入世进取,不成功则隐山林,融入自然界。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虚无和荒诞极不容易生根发芽,而这些思潮也就无法体现中国社会的本质。

(三)

还是回到冷漠。

中国文化另一个很看重的是家庭,看得如此之重,以至于生活在里面的人会感到被禁锢了,感到窒息。

但是不缺少爱,尤其是母爱。母爱让所有中国子女远离冷漠。

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文人里面很少有对冷漠的描写的原因。即使五四以来,所发出的声音大也都在呐喊,砸烂这个封建家庭旧枷锁这一方面。

然而,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个人主义的流行对女性的影响,并由此间接对孩子的影响正在迅速扩大,比如离婚,离家出走等等。据个例子,The Hours里面那位获奖的诗人无法消除少年时母亲离去的阴影,最后跳窗自杀。

这种现代思潮毫无疑问也对中国女性产生了影响。离婚率在上升,同时社会对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的关怀还没有跟上,所以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会感到深刻的冷漠。

《食人奇谭》里讲述了食人者吃一个有一大帮朋友的人,因为其他都是些生活圈子窄的人(家庭关系淡漠,没有太多朋友),这个人的特殊性说明了作者着重描写冷漠的是朋友关系。

他没有进入亲人这一层,这将很痛,但这或许才是他真正的背景所在。

哪咤以血肉之躯还给父母,体会的也就是父亲的冷漠,哪咤的母亲还是爱他的,作者呢?

【食人奇谭】by 哪吒

哪吒表弟·想象力与创造力·【食人奇谭】与孤单冷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