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清音阁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我哥哥谢盛良先生(海南日报副总编辑)
作者:谢盛良
八月,我到峨眉山游览。从万年车场上山口,登山而行。虽然时已立秋,峨眉山依然一派郁郁葱葱,草木茂盛。离开喧嚣、炎热的城市,走在迂回蜿蜒的山道上,清风徐来,凉快惬意,时见翠鸟翩翩,或有绝壁流泉,看满山奇峰怪石,嘉木异花,呼吸新鲜的空气,聆听百鸟纵情歌唱,寔在人生一大快事也。
前方传来一阵又一阵的轰鸣声。循声而往,原来是峨眉山黑龙江、白龙江,在牛心岭左右两侧,奔腾而下,山高谷深,急流穿石,震撼激射,似有千军万马在呐喊,其声音在深谷削壁间回荡,动人心魄。
清音阁,就倚着牛心岭而建,据说原先叫牛心寺,明朝洪武年间,广济禅师取晋代诗人左思《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之意,改名为清音阁。阁前有接御亭、牛心亭,亭两侧各有石拱桥,分跨黑、白龙江,桥下黑、白二水飞泻湍射,宛如银涛喷雪,映带左右,飞花碎玉,其声激越而深沉,充溢于林层山谷之间。双桥清音,峨眉山十景之一也。放眼一望,只见水清、沙白、草绿、山青,一幅多么美好的自然画卷;而古老的拱桥,雕刻精美,亭台楼阁,玲珑雅洁,人工景物与自然山水相映成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让人感叹不已。
“牛心”之名来源于牛心亭下一块状若牛心的石头。这块牛心石,屹立在亭下的说水潭中,黑、白二水夹奔湧之势,长年冲击,牛心石岿然不动,恰如中流砥柱。但见水击巨石,溅起朵朵浪花,一幅喷雪抛珠的景象跃然眼前。水动山静,动中含静,山水融和,协调和谐,真是太美了。
不知不觉之间,天色向晚,我便在清音阁挂单(佛家用语,意思是寄宿)。清音阁不大,只有一个大殿,殿上安放着佛像,香烟缭绕,清音缈缈。客房和僧人住所都在阁楼,大殿旁边有一圆形门,通向斋堂(食堂)。斋堂左侧窗外就是悬崖削壁,山色秀美。餐后回房间,发现房里还有一位客人,与他交谈,他说姓狄,是个中学教师,附近夹江县人,不是来旅游,而是来看望在清音阁出家的儿子,已经出家九年了。“你信佛么?”我问。老狄说原先不信,但儿子出家后,时常来看望,而每一次探望,儿子都叫他参加寺里的念佛、做功课,久而久之,对佛教有了一定认识。正说着,一个年轻和尚走了过来,老狄说这就是他儿子,法名慧如。我向慧如师傅了解峨眉山与佛教的关系,慧如师傅说佛教文化在峨眉山已经传播一千多年了。佛教认为有情世间众生平等,主张有情世间与器世间和谐共处,讲究保护器世间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因此,僧人在深山密林中生活、修持,是峨眉山佛教庙宇楼阁、名胜古迹、自然山水的保护人。
慧如师傅一番话,震动了我的心,使我对佛教、对僧人有了新的认识。峨眉山作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佛教僧人与社会各界一样,付出了心血,做出了贡献。
夜晚,我久久没有入眠,月光照进窗户,洒落床前,我仰望着月亮,任由温馨的月光抚摸跳动的心口,渐渐地,心中一片宁静、空灵。阁外,树林茂密,风过山头,林涛一浪接着一浪;削壁谷底,黑、白龙江不停地奔流,水声昼夜不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在静观默想,用心灵细细体会大自然的音响,体会禅门自在的境地。这时,我感到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奥秘,就藏在大自然的旋律中。
黎明时分,晨光初露,人在林间漫步,鸟儿在树丛中飞翔,布谷鸟、百灵鸟、黄鹂鸟,很多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小鸟,满山乱飞、鸣叫,那声音或婉转、或粗浑、或清脆、或尖细,真是百鸟争鸣,百鸟歌唱,热闹非常。山中清晨,空气湿润,清新爽朗,走了约一个小时,脸上便湿腻腻的,就像王维诗所描写那样,“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
太阳升起来了,满山铺上金色的阳光,看云蒸霞蔚,瑞霭层层,听水声清扬,林涛阵阵,我由衷地感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是多么美好!是何等重要!
200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