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灾难变成歌功颂德是愚蠢的

妹妹,你打开了嘴唇,打开封藏一万年的酒香。就在铁灰色的深冬,火焰在酒里秘密地跳跃。—— 朱大可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将灾难变成歌功颂德是愚蠢的
作者:杨宽兴
转自:http://www.observechina.net/info/artshow.asp?ID=49439
 
自5月12日起,每一天都有新的震撼,这一震撼并不仅仅来自急剧上升的死亡数字:8000、10000、12000、50000,乃至于可能的十万,更重要的是,在CCTV的报道之外,大地震的惨状以难以想象的血腥和悲惨挑战我们的视觉和想象力承受的极限。

随着救援时间黄金72小时成为过去,民间对这次地震预防及救援的批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我认为,首先应该肯定中国政府在这次灾难中的总体表现。温家宝在地震发生后迅速赶赴震区,大胆深入余震不断的地区考察现场;军队和警察也表现了比较顽强的救援意志,短短几天内能够从瓦砾下救出几万被困民众,政府和军警的这一功绩不可抹杀。至于一些存有争议的问题,比如是否隐瞒预报结果、调度显得混乱、军队集结过慢、直升飞机数量不足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承认人在自然面前的脆弱性、承认政府不是万能的,那么,悲伤之余,仅就救灾而言,不宜过于苛责中国政府。隐瞒预报结果一说,迄今并无并无太多证据;接受外国救援和设立全国哀悼日迟滞的问题,是中共长期意识形态局限和思维僵化的产物,是阶级斗争和官本位思想的长期作用的结果,但到最后,在民意的压力之下,中国政府毕竟突破了六十年的惯例,最终接受了外国救援队,且将5月19日到5月21日三天设定为全国哀悼日,这些举措不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常理而言,也会成为一种日后的惯例。也许可以说,这是一种缓慢但值得肯定的进步。

但整个救灾过程中,却有一种让人感到恶心的东西萦绕不去,自5月12日夜间的政治局常委会之后,“正面引导舆论”就成了国内媒体的紧箍咒,“坏事变好事”的一贯做法在十万人的死亡面前显得毫无人性。无论如何,死亡就是死亡,这里没有什么“好消息”,也没有什么“胜利”,面对四川等地同胞遭受的灾难,我们有权利获得及时、客观、全面的信息。但是,以CCTV为代表的官方媒体在严重的死亡面前却表现得近乎冷血,当我们焦急地等待来自地震现场的信息时,屏幕上反复播放的是没有画面的政治局常委会的会议公告,是领导人和人民解放军的独角戏,当CCTV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将这场救灾说成是一场大戏的时候,也许他没有说错——对官方喉舌来说,也许这真的就是一场喧宾夺主的表演。

我敬佩温家宝先生果断深入灾区之举,但官方喉舌的肉麻吹捧近乎谄媚,这种吹捧是对任何一个人格正直者的侮辱。而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地将地震灾难朝“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人民解放军”这一路数的正面引导,彻底显示了政治高于民众生命的混帐逻辑。

这是中国官方媒体在抗灾中的一贯做法,但这一次显得特别愚蠢,首先,这是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灾难,灾难面前,国人有悲伤和哭泣的权利,无须总是把“积极向上”的主旋律挂在耳边,其次,中国政府的救灾表现大体合格,如果官方喉舌不是这样恬不知耻急于进行自我表扬,民众会给予政府恰如其分的肯定和尊重。

在这样巨大的灾难面前,对真相的报道可能确实需要有一定限制,这不是出于掩盖,而是考虑到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说,当我通过网络照片看到一个罹难孩子腐烂变形的手以及手中握着的一只铅笔,我有点怨恨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对我来说,这张照片的残酷程度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我宁愿不要看到。假如将灾难现场的全部真实图景袒露在民众面前,许多人的内心可能将会变得过于灰暗、沉重而无法承受(在此提请全社会关注现场救援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这一角度看,有限度地向民众公开真相可能是必要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将地震事件变为单纯的抗震事件,更不可以借助抗震逼迫民众感恩戴德。仅就CCTV来说,对这场灾难,除了一些局部特写和廉价的煽情,它几乎没有给我们任何有关地震的直观信息。地震是天灾,并不是政府的错误,将灾区的实际情况乃至于救援的不足告诉民众绝不会招致民众的抱怨。我实在想象不出宣传当局“正面引导舆论”的必要。

面对这场灾难,不分国籍、省籍、不分政治观点的人们表现了共同的伤悲和承担,救灾的紧急关头,就连“敌对势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暂时放弃了对政府的批评,可以说形成了万众一心的场面,这样的社会共识是自1989年64事件以来所仅见的。这表明了中国民众血脉相连的共同担当意识,也是对中国政府展现出的最大善意,民间社会的这种表现是得体而有尊严的。

应该看到,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超越性别、年龄、出身和政治观点,一旦来临便会加诸一个共同地域内生活的人群,这时候,脚下的土地便成为我们共同的处境。曾经与朋友讨论过一个假设性问题:如果有一天被抛向海外孤岛,硬要你在李鹏和布什之间选择一人作为同伴,你会选择谁?我不掩饰对六四屠杀的主要责任者李鹏的厌恶,但假如必须面对这样的选择,恐怕还是要选择李鹏,因为与他有语言、历史、文化上的更多共同点,而与我喜欢的牛仔总统布什连起码的交流都成问题。这一假设性问题看似荒唐,其实包含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在民主、自由理念的分歧之外,人们还有其它一些共同点和共同关注的问题,比如疾病,比如自然灾害。当利益和政治观点分歧的人们被迫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在很大程度上放下宿怨,共同面对那些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

我认为,这一次的四川地震展示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处境,巨大的伤亡面前,物伤其类的感受使每一个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抓紧时间救人,由于这次地震波及范围广,地形复杂,救援工作的难度决定了任何政府都无法避免大量的人员伤亡,急切的心理之下,政府的工作做得再好也难避免人们的抱怨(尤其是中国政府总是在民众面前塑造一个“全能政府”的伟光正形象),但总体来说,这一次的地震灾害面前,中国民间社会表现出了高度的理性精神,对政府并无过多苛责,在这种民意之下,中国政府要做的不应该是千方百计给自己脸上贴金,其实,政府只要让民众了解到地震造成的损失之大,怀着诚意与民众同悲就可以了。谁会对在同一场葬礼上真诚哭泣的人怀有敌视之心呢?由于全社会广泛意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中国政府如果能以常情常理处置地震造成的损失,这恰恰是它缓和社会对立的良好契机。

但在以CCTV为代表的吹鼓手的拙劣表演面前,这只是一个幻想。试图让民众感恩戴德的自我吹嘘实际上是权力者的自我孤立,比如说,对这场灾难中起到极大作用的志愿救助者,官方的正式表扬中几乎不见踪影,“党和政府”抢功的动机过于强烈,而又过于明显,反而使自己的角色变得不尴不尬。专制政权总是要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大灾面前,仍要将社会成员分为党员、干部、群众、解放军、造谣者……的做法,表明了统治者的统治逻辑是在任何时候都要人为制造分裂。

综观网络舆论,民众在救灾过程中表现了对政府的理解与宽容、表现了社会的高度团结与合作,但在5月18日晚间CCTV举办宣传文化系统救灾捐助义演的过程中,被压抑的愤懑情绪却开始爆发,大量嘲笑CCTV,进而嘲笑“党和政府”的帖子删不胜删。很大范围内,一个承担了救灾主要职责的政府却被民众喝了倒彩,不能不说是中共长期奉行的僵化宣传模式的结果。

我不相信目前的当权者会主动走向开放、民主、自由,但这一代当权者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不愿过于违拗民意和国际社会意见的特点,比如开放海外救援队和设置全国哀悼日等做法,都是以网络为主体的民意施压的结果,那么,面对“正面舆论”表演台下的一片嘘声,“党和政府”是否也该反思自己的“宣传”模式呢?每个人都需要基本的尊严,一个政权也不例外,“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历来是最愚蠢、最自毁其尊严的一个系统,它用虚伪、扭曲、做作、冷漠、僵化的形象,使“党和政府”的所作所为好事变成坏事,坏事变成丑剧,一个个邢质斌、水均益、白岩松成了架在中国人脑袋上的破锣,既挑战中国人的道德,又挑战中国人的智慧,已经到了非去除不可的地步。而这样的去处对他们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中国社会改良和渐变的可能性在于我们可以有效地表达意见,及时丢弃那些被证明为损人不利己的政治桎梏,那种动辄就要民众山呼万岁和感恩戴德的舆论攻势就是这样的政治桎梏,“党和政府”还要靠它自我欺骗到何时?

结束中宣部的舆论控制,还民众以言论自由,天不会塌下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